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林业   18篇
农学   10篇
  2篇
综合类   21篇
园艺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叶籽银杏DNA甲基化水平与模式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萌动期与展叶期的叶籽银杏和银杏为试材,采用基于DNA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分析(Methylation-sensitive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MSAP)方法,在全基因组水平上探究叶籽银杏、银杏不同发育期DNA序列中CCGG位点的甲基化水平及模式变化特征。萌动期选用22对引物,在叶籽银杏和银杏中检测到扩增位点为498和384个,甲基化位点为237和165个,其总甲基化率分别为47.6%和42.4%;展叶期选用40对引物,在叶籽银杏有叶生胚珠(YZ2)、无叶生胚珠(YC)及银杏(CK)叶片中检测到扩增位点767、600及367个,甲基化位点分别为370、244及152个,其总甲基化率分别为48.3%、40.5%及41.5%。进一步对不同发育期叶籽银杏、银杏DNA甲基化模式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萌动期、展叶期叶籽银杏与银杏相比均有超过半数的位点(52.1%、54.6%及64.2%)DNA甲基化模式发生多态性变化,萌动期叶籽银杏相对于银杏其变化趋势以超甲基化为主;展叶期叶籽银杏有叶生胚珠相对于叶籽银杏无叶生胚珠及银杏甲基化的变化趋势以超甲基化为主,叶籽银杏有叶生胚珠相对于银杏DNA甲基化模式变异幅度更大,超甲基化水平更高,显示出叶籽银杏基因组独特的DNA甲基化特征。  相似文献   
52.
以窄冠白杨为试材,对其组培快繁与再生体系的建立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研究表明,抗氧化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抗坏血酸(Vc)能有效降低外植体的褐化;该品种外植体增殖的最适培养基为1/2MS+BA0.3mg/L+NAA0.05mg/L,平均分化率为87%,增殖系数达7.5倍,与其它处理组合均呈极显著差异。硝普钠(SNP)12mg/L极显著地促进叶片不定芽分化,其再生频率与再生芽个数分别达到96.5%与8.2。窄冠白杨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0.3mg/L。  相似文献   
53.
植物表观遗传变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表观遗传变异是一种不涉及DNA序列的改变但可以通过有丝分裂和(或)减数分裂实现代间传递的变异,主要包括组蛋白修饰、DNA甲基化和miRNA。本文分别对植物中这三种变异类型的特征、作用机制、功能及研究方法等进行了综述。其中组蛋白修饰包括乙酰化、甲基化和磷酸化等。不同组蛋白修饰方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对植物细胞内的重要事件起决定作用,如种子的萌发、开花以及对环境的应答等。组蛋白修饰的主要研究方法为ChIP-on-chip和GMAT。DNA甲基化作为基因表达的一种调控机制,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DNA甲基化程度与基因表达活性之间存在负相关性,DNA甲基化程度越低,基因表达活性越高;反之,则越低。DNA甲基化研究方法主要包括MSAP法、McCOBRA和MS-DBA等;植物miRNA序列在进化上高度保守,主要调控植物形态建成,尤其是花的发育。其研究方法涵盖了miRNA的鉴定、表达分析和功能研究。此外,不同植物表观遗传变异之间相互调控,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表观遗传调控网络。  相似文献   
54.
红叶石楠生根培养与根系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红叶石楠继代组培苗为试材, 研究了不同生长素( IAA、NAA和IBA) 、间苯三酚、暗培养、多效唑(MET) 以及培养基支持体对红叶石楠生根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 NAA 015 mg·L - 1和暗培养7 d促进红叶石楠的生根; 培养基1/2MS +NAA 0.5 mg·L - 1 + IBA 0.3 mg·L - 1 +MET 0.5 mg·L - 1的处理使平均每株生根数达615条, 生根率达到90%; 以琼脂、蛭石、珍珠岩为培养基支持体诱导生根, 其中以珍珠岩为培养基支持体诱导效果最佳, 平均每株生根数达2318条, 生根率达96.6% , 移栽成活率达95.9% , 根系活力高达576.159μg·g- 1 ·h- 1 , 过氧化物酶( POD) 活性达到27.08 △A470 ·min- 1 ·g- 1。  相似文献   
55.
为筛选具有优良种实性状的流苏树种质,构建流苏树种质资源种实性状评价体系,本研究对44份流苏树种质资源的12个种实表型性状、树高和胸径指标进行研究,对各种实表型性状的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4个性状的变异系数为9.00%~45.00%,均值20.13%,遗传多样性指标(H′)为1.69~2.07,均值为1.96,存在丰富的变异;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4个性状中,实壳比与出仁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这表明实壳比越大,出仁率越高。种壳厚度和出仁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种壳厚度越厚出仁率越低。聚类分析结果显示,44份流苏树种质资源可分为4个组,流苏树的种实表型遗传变异表现出不连续性和不稳定性,具有随机变异的特点;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T-8的综合评价最好,其次为G-8,WS-2的综合评价较低。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3个性状,可作为流苏树种实评价指标,即果实纵径、种子横径、出仁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