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4篇
农学   4篇
  2篇
综合类   16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51.
以成熟种子为外植体建立了荻植株再生体系。荻成熟种子经20%“84”消毒液处理20min,接种于MS+4%蔗糖(pH5.5)培养基中培养5d,萌发率为92%,褐化率为8%,污染率为0。萌发种子继代转入愈伤诱导培养基MS+lmg/16-BA+1mg/12,4-D+0.5mg/lNAA+4%蔗糖(pH5.5),光照条件下愈伤组织诱导率为86%,黑暗条件下愈伤组织诱导率64%。荻愈伤组织在Ms+1IYlg,L6-BA+0.1mg/L2,4-D+0.5mg/LNAA+4%蔗糖(pH5.5)进行不定芽诱导,不定芽发生率为91%。无根丛生芽继代转入不定根诱导培养1/2MS+0.25mg/LIBA+0.25mg/LNAA+4%蔗糖(pH5.5),5天可见不定根形成,15天后不定根发生率为92%。研究还发现,荻种子萌发后可直接继代转入不定芽分化培养基形成健壮不定芽,不定芽诱导率为95%。  相似文献   
52.
以垂柳嫩枝条为外植体进行茎段组织培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垂柳茎段最适启动培养基及激素配比为1/2MS 6-BA 1.0 mg/L NAA 0.05 mg/L 1.5%蔗糖;最适不定芽诱导培养基及激素配比为WPM 6-BA0.1 mg/L NAA 0.2 mg/L 3%蔗糖;不定根最适诱导培养基为1/2MS NAA 0.05 mg/L 1.5%蔗糖。  相似文献   
53.
2005~2006年进行了兴安圆柏种子繁殖和扦插育苗试验。通过综合比较发芽率、株高、地径、苗高和根系发现,在干藏、沙藏以及秋播3种处理中,秋播种子萌发率可以达到60%以上,当年生苗最高可达17.8 cm,主根长18.5 cm,侧根11条,地径2.3 cm,且苗木生长整齐、旺盛,育苗效果最佳。扦插时间和基质种类明显影响扦插育苗结果,与黄沙土和泥炭土比较,河沙是最适扦插基质,而6、7月份扦插效果最好,以中河沙为基质扦插生根率可以达到64.3%,9月份以后生根率小于5%。  相似文献   
54.
自然界中真菌种类很多,一些对人类有益,然而有很多会对人及动植物致病.对真菌的检测鉴定在医学、植物检疫以及真菌分类学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PCR检测是目前真菌鉴定的常规检测手段,用于PCR检测的真菌基因组DNA制备是相关领域研究热点,对用于PCR快速检测的真菌基因组DNA制备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5.
56.
741杨器官,体细胞胚胎发和的细胞组织学及生理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杜克久  郑均宝 《林业科学》1998,34(6):99-104
  相似文献   
57.
从土壤中分离得到营养期对鳞翅目害虫高毒的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LS1菌株,分子检测该菌株中存在营养期杀虫蛋白基因,进行了该基因的克隆和表达。设计全长基因引物扩增得到了约2.3kb的靶片段,序列分析证实为新vip3A基因,命名为vip3A-LS1,GenBank登录号为DQ016968,Bt基因命名委员会命名为Vip3Aa22。该基因推导蛋白与其它已知同源蛋白有8个氨基酸不同。构建vip3A-LS1基因的表达载体,SDS-PAGE检测约88kD目的蛋白大量表达;生物测定表明,胞内可溶性蛋白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和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活性最高。纯化蛋白对初孵棉铃虫和甜菜夜蛾的LC50分别为73.6和32.2μg/g。  相似文献   
58.
杨树是重要的造林树种之一,优良杂种无性系741杨[Populusalba×(P.davidiana×P.simoni)×P.tomentosa]更因其速生丰产、材质优良等特点在我国北方诸省有极广泛的栽培[1]。杨树的组织培养工作进展较快,在体细胞胚胎...  相似文献   
59.
对1年生毛白杨人工接种后,毛白杨与瘿瘤木纤维和导管分子长、宽、腔径、长宽比、壁厚与化学组成变异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纤维各解剖参数(壁厚除外)在处理组接种处明显下降,上方木质部和接种处导管变小,下方受其影响较小.方差分析表明:处理组毛白杨木质部木纤维及导管分子差异极显著;对照组木质部木纤维和导管分子无明显变化;瘿瘤之间木纤维及导管分子的长、宽均差异显著,说明瘿瘤细胞分裂异常;与木质部相比,瘿瘤中木纤维和导管分子明显减小;毛白杨木质部和瘿瘤之间木纤维及导管分子差异达显著和极显著.处理组毛白杨接种处冷水抽出物、热水抽出物、1%NaOH抽出物含量增加,纤维素含量降低,木质素含量最高.方差分析表明:处理组毛白杨化学组成变异极显著,对照组毛白杨各接种部位和瘿瘤之间化学组成均变化平稳.瘿瘤木质部中冷水抽出物、热水抽出物、1%NaOH抽出物含量分别比提高了2.6~4.3,1.5~2.6,1.1~1.8倍,而纤维素含量下降了51%~99%,处理组毛白杨接种处木质素含量是瘿瘤的2.7倍,和其他接种部位相比,瘿瘤木质素含量略高.  相似文献   
60.
以实验室克隆的苏云金芽孢杆菌Vip3A-LS1基因为材料,利用原核表达载体pET-21b,构建重组载体表达蛋白,并测定了表达蛋白对美国白蛾和杨扇舟蛾幼虫的活性.结果表明:表达重组质粒pEV113经IPTG诱导得到了约88kD的Vip3A-LS1蛋白;该蛋白对美国白蛾和杨扇舟蛾均有一定的杀虫活性,80μg蛋白对初孵美国白蛾平均校正死亡率达到(53.02±0.43)%,体质量抑制率达到了80.60%,对杨扇舟蛾初孵幼虫平均校正死亡率达到(68.00±0.60)%,抑制作用均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