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林业   49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本文针对湖北省杨树发展现状 ,提出了杨树引种选育及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定向培育的产业化发展技术 ,并对本省的杨树产业化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2.
本文以我省生产中的10个杨树品系为研究对象,以1a生苗木的生长量和杆重量以及纤维形态测定为指标,以1a轮伐期纤维材培育为目标,比较分析了不同品种之间的差异,并对其进行了多指标的综合评定。分析结果表明:1a生杨树苗木的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造纸原料要求。综合而言,中嘉2号、中潜2号和天寅杨更适于作为短周期纤维材进行定向培育,且应采取2a根1a杆的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23.
笔者以日本落叶松二代优树嫁接苗为对象,对嫁接成活率和嫁接苗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二代优树嫁接成活率平均值为36.40%;无性系间嫁接成活率和生长量差异较大,无性系内各单株生长差异大,变异系数最大达到72.49%;家系间嫁接成活率存在极显著差异,生长量差异不显著;第3 a生主梢长度与2 a苗高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用2 a苗高对第3 a苗高生长进行校正后发现家系间第3 a苗高生长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树龄母树穗条的嫁接成活率及嫁接后苗木生长情况均存在极显著差异,采穗母树年龄为10~12 a的嫁接苗嫁接成活率、苗高和地径生长量均大于采穗母树年龄为14~17,18~20 a的嫁接苗。  相似文献   
24.
湖北省湿地松立木二元材积表的编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湖北省湿地松栽培区只有少数单位编制出了立木材积表,而且大多具有临时性和偏差性,不仅精度达不到要求,应用范围也相当狭小,且各地区标准不一,可比性差。为此,本研究根据在“七·五”、“八·五”期间对全省湿地松栽培区的抽样调查资料中,挑选出有代表性的118根解析木材料,对每根解析木的年龄、树高、区分龄阶数、区分圆盘数和各圆盘年轮数、各龄阶检尺直径分别整理检算。通过解析计算,求算出各解析木的带皮直径、皮厚、带皮材积、去皮材积,用直接法编制出我省湿地松立木二元材积表。1回归模型的拟合在多个模型的比较上,选择山本…  相似文献   
25.
火炬松种源间种子发芽率、成苗率、苗高等性状存在显著差异。苗木出土齐全约40d,1a生苗木以抽苔2次为主,苗高速生期在6月下旬至8月下旬;种源间苗木封顶率无显著差异。种子原产地纬度与发芽率、成苗率正相关显著,经度与苗高呈显著负相关,夏季降水量与苗高间呈显著正相关。插种前催芽处理显著提高了发芽率、成苗率,早播明显促进苗期高生长和地径生长。  相似文献   
26.
以荆门市彭场林场11年生湿地松子代测定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生长量、产脂量和松脂各组分含量进行方差分析和遗传参数估算,分析其生长和产脂性状遗传变异规律,为湖北省湿地松遗传改良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家系之间生长量存在极显著差异,产脂量存在显著差异,松脂中松节油含量与其他7种组分含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具有较强的选择潜力;生长量和产脂量的家系遗传力在0.46~0.61之间,受较高遗传控制,单株遗传力在0.20~0.28之间;松脂各组分含量遗传力变化较大,家系遗传力和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10~0.86和0.02~0.93;相关分析发现生长量和产脂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说明同时实现高产材和高产脂的可能性,松节油含量与生长量、产脂量相关性不显著,需要在生长量和产脂量选择的基础上开展松节油含量的选择;选择高产材高产脂优良家系2个(840,152),与目前湖北省主推的湿地松良种相比,可实现材积遗传增益48.00%、产脂量遗传增益27.45%。  相似文献   
27.
为探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林地土壤肥力状况及地力衰退趋势,分析影响地力衰退的主要影响因子,以不同林龄(2、4、6、8和11 a)杉木短周期小径材培育人工林的土壤样本为研究对象,检测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全磷、水解性氮、速效钾、有效磷、有效铁、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含量和pH值共11个土壤肥力指标,分析不同林龄土壤养分差异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除土壤pH值外,土壤主要肥力指标的变化幅度较大,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速效钾、有效磷含量在不同土层和不同林龄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随着林龄的增长,林地土壤有机质和氮磷肥消耗较大,其中,表土层(0~20 cm)有机质、水解性氮、有效磷含量到11 a主伐时的降幅均超过30%,但不同林龄间各肥力指标差异不显著;采用改进后的Nemerow法计算的土壤肥力综合指数为0.412~0.530,土壤肥力等级为Ⅲ级(P_综<0.9),土壤肥力较低,相比较而言,土壤中有机质和氮肥含量较充足,而交换性阳离子极为贫乏;有机质、速效钾、水解性氮、有效磷含量与综合肥力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R_偏~2>0.8),是影响土壤肥力的主要因子;土壤肥力综合指数随林龄增大而降低,11 a主伐期比造林初期(2 a)下降22.26%,但不同林龄间各单项肥力指数及综合肥力指数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8)。在该栽培模式的超短经营周期内,随着林龄增大及林木生长对土壤养分的消耗,林地土壤肥力出现一定程度的退化现象,但并未达到显著水平,有必要通过提高整地质量、改良土壤、林粮间作、增施有机肥及氮磷钾肥等措施适度增加土壤肥力,维持林地长期生产力。  相似文献   
28.
垂枝杉种质资源的RAPD鉴定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RAPD标记对垂枝杉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并与杉木其它类型作对照,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垂枝杉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群体间变异占总变异的15.6%;3个垂枝杉群体遗传相似度高,与其它杉木类型的遗传相似度低;垂枝杉具有稳定的遗传性和一致的表现型。从分析结果可以得出垂枝杉是杉木的一个自然变异类型。  相似文献   
29.
摘要:本文以日本落叶松半同胞家系试验林为对象,通过对造林1年后的保存率和生长量调查分析,比较不同家系的早期表现。试验林平均保存率为98.4%,平均地径、平均树高生长量分别为8.06mm、59.1cm。结果表明:试验林保存率、生长量均差异显著,来自种子园的半同胞家系生长量优于来自母树林和人工林选择优树的半同胞家系,其中11,16,18,25号家系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30.
以25 a生湿地松针叶束水培无性系试验林为研究对象,通过生长量调查、木材纤维特性以及化学成分研究,比较分析了不同无性系之间及其与实生林木材特性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湿地松无性系树高、胸径和单株蓄积较实生林分别高9.10%,17.50%和50.80%;各无性系间纤维长度和纤维宽度存在极显著差异,无性系内无显著差异,纤维长度低于对照3.70%,纤维宽度高于对照约12.73%,长宽比小于对照14%;各无性系的综纤维素含量为73.05%~78.22%,木质素含量22.40%~28.82%,1%氢氧化钠抽出物含量12.30%~22.70%,均达到纸浆材材性要求;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各无性系中最优的无性系为S-4,无性系S-8和S-11综合品质较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