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林业   7篇
综合类   8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贵州月亮山自然保护区昆虫初步名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月亮山自然保护区位于从江、荔波、榕江和三都4县交界处,地理位置为东经108^o13'~108^o19’,北纬25^o34’~25^o39’,属于中亚热带过渡到北亚热带的湿润季风山地气候,年均温15.7~12.1℃,年均降水量1030.2~1688.2mm,最高海拔1508m,最低海拔440m。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因地势抬升而造成生物气候变异在海拔1100m以上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相似文献   
12.
为了获得优质的灰直纹螟-青钱柳虫茶以及明确其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抑制作用。用青钱柳叶片饲养灰直纹螟后,将其幼虫所排出的代谢物经过不同规格筛网筛选分离和紫外杀菌后获得优质虫茶,将获得的虫茶制备成不同浓度去处理体外培养的MCF-7和SGC-7901癌细胞,采用MTT法检测虫茶体外对MCF-7和SGC-7901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灰直纹螟-青钱柳虫茶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胃癌细胞SGC-7901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抑制效果并不完全相同,处理24 h后虫茶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增殖抑制效果更好。虫茶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胃癌细胞SGC-7901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与浓度及处理时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贵州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根际土壤真菌组成及多样性,同时探究其根际土壤真菌与土壤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以来自贵州贵阳、天柱、玉屏、望谟、威宁、黎平和册亨共7个地区的油茶根际土壤微生物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真菌群落的组成结构进行分析,同时测定其土壤理化性质,并与根际土壤真菌群落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油茶根际土壤呈酸性,富含有机质和速效钾,但少氮低磷,且不同地区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显著。Alpha多样性分析表明,油茶根际土壤真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其中,望谟地区多样性最高;册亨次之;而贵阳最低。Beta多样性分析则显示7个地区间油茶根际土壤真菌组成具有显著差异。7个地区土壤样品中共获得634个OTUs(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隶属于9门、32纲、73目、141科和213属。在门水平,玉屏地区根际土壤真菌的优势菌门为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其余6个地区根际土壤真菌的优势菌门均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在属水平,沙蜥属(Saitozyma)、Archaeorhizomyces、被孢霉属(Mortierella)等在不同地区间的分布与相对丰度存在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全钾、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油茶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组成的主要驱动因子。其中,青霉属(Penicillium)、CladophialophoraOidiodendron等部分土壤真菌与土壤环境因子呈显著正相关性;而具有致病特性的Ilyonectria和镰刀菌属(Fusarium)与土壤环境因子呈显著负相关。以上研究结果为开发有益的油茶根际真菌资源,以及通过调控土壤环境因子来预防油茶病害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室内饲养方式,首次对会泽新松叶蜂Neodiprion huizeensis成虫日节律进行全程观察记录。结果发现:会泽新松叶蜂羽化成虫中雌虫数量占优势,羽化率73. 17%,被寄生率12. 17%;成虫羽化随时间变化十分明显,羽化高峰期在11∶00—13∶00,其间羽化数量占羽化总数的71%;交配行为日节律明显,高峰期集中在11∶00—13∶00,12∶00时最高,达到25%;产卵行为从7∶00开始增加,在13∶00—15∶00处于高峰,13∶00时最高,达到32. 5%。成虫行为的日时间分配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为静息行为,其次为移动行为和产卵行为,最小的是交配行为;移动行为主要在白天进行,高峰出现在11∶00—13∶00,夜间成虫基本不进行活动。  相似文献   
15.
云南松松针的挥发性化学成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常绿针叶乔木.分布于四川西南部、云南、西藏东南部、广西西部、贵州西部,海拔多为600~2100 m的广大地区,常形成大面积纯林或与其他树种组成混交林.近年来,云南松林的保护已经成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及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云南松这一树种也不可避免地遭到了不同昆虫的取食与危害,其中钻蛀性害虫云南木蠹象(Pissodes yunnanensis)对我国西南地区云南、贵州、四川等地云南松林区的危害面积和分布区域逐年扩大,有加速为害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