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2篇
  6篇
综合类   3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21.
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园林专业建设实践为例,阐述了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相结合,借鉴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立足于普通高校的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广的特点,从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场所建设以及分方向侧重教学等方面,提出了普通高校应用学科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2.
通过解析工业废弃物玉米浆代替尿素作为补充氮源对大球盖菇培养料发酵过程中理化性质和细菌微生物的影响,以期揭示玉米浆影响培养料发酵过程的生物学机制。试验以玉米秸秆为发酵原材料,以添加玉米浆作为补充氮源为试验组(CS)、以添加尿素为对照(CK),共设两个处理,建堆发酵制作大球盖菇培养料;在发酵过程0 d、3 d、6 d、9 d测定发酵过程中培养料的理化性质,在发酵的3 d(高温期)进行16S rRNA高通量测定发酵堆体的细菌群落结构,并进行理化因子与微生物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添加玉米浆影响堆体发酵的理化性质,使发酵堆体更快地达到高温期,并延长高温持续时间,提高堆体发酵时的温度、pH、电导率以及全氮含量,加快玉米秸秆的分解速度,促进培养料的发酵进程。由高温期的细菌群落丰度变化可知,添加玉米浆能够促进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生长,同时抑制拟杆菌门(Bacteroidota)生长;鞘氨醇杆菌属(Sphingobacterium)、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相对丰度显著降低;芽孢杆菌属(Bacillus)、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链霉菌属(Streptomyces)、藤黄色单胞菌属(Luteimonas)和螯台球菌属(Chelatococcus)等成为优势菌属。芽孢杆菌属(Bacillus)、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与pH、电导率、体积质量显著正相关;海藤黄色单胞菌属(Luteimonas)和螯台球菌属(Chelatococcus)与全氮显著正相关。在秸秆发酵制备大球盖菇培养料的过程中,工业废弃物玉米浆可代替尿素作为大球盖菇培养料的补充氮源,添加玉米浆也使培养料的理化性质及其内部微生物群落的丰度组成发生改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氮循环,更有利于秸秆建堆发酵。  相似文献   
23.
草原樱桃绿枝扦插繁殖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草原樱桃绿枝扦插不同时期和不同树龄的母株所取得插穗的扦插生根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草原樱桃绿枝扦插以5月底6月初及9月上旬较好;不同品种间生根率存在差异,采穗母株年龄上升,生根率下降。  相似文献   
24.
课程思政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效途径。结合农业设施设计与建造专业课程内容、教学大纲及课程特点,针对思政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探索专业课程思政融合教学效果的改革,同时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和现代理念,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5.
对体细胞无性系筛选在育种中的意义、材料的选择方法、变异的来源、变异体的筛选及鉴定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体细胞无性系筛选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6.
对大庆市主要干道铁人大道、西一路、北二路2012年移植的大树成活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3条干道定植的大树有13科36种,不同树种成活率存在差异,蒙古栎、核桃楸成活率最低;春季移植树木成活率高于秋冬季节;山里移植的大树成活率低于乡村和苗圃。造成大庆市大树移植死亡的原因主要有土壤盐碱、冬季寒冷多风和栽培技术不规范等。  相似文献   
27.
  【目的】  间作分蘖洋葱能缓解番茄连作障碍,提高番茄养分吸收。本研究通过解析间作分蘖洋葱条件下番茄根际土壤中氮吸收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旨在揭示间作对番茄氮营养改善的生物学机制。  【方法】  设计田间和盆栽两个试验,田间试验设番茄单作、分蘖洋葱(农安)与番茄间作和分蘖洋葱(五常)与番茄间作共3个处理,测定番茄的生长指标、氮吸收量及产量,阐明间作对番茄养分吸收、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盆栽试验设番茄单作、分蘖洋葱(五常)单作、分蘖洋葱与番茄间作及无苗对照等4个处理。对番茄及分蘖洋葱的根际土壤中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及土壤酶活性测定,并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细菌和真菌多样性变化,旨在阐明间作对根际土壤养分环境的影响。  【结果】  1) 间作后,番茄株高显著增加,番茄产量提高了8.49%~16.92%。2) 间作分蘖洋葱两品种番茄各测定指标表现为相似的变化规律。间作60天,番茄干重显著增加,间作后番茄干物质向根分配指数降低,而向地上分配指数增加,其中向茎叶分配指数降低,而向果分配指数增加。间作90天,均显著提高了氮养分向根和茎分配,而降低了氮养分向叶中分配。3) 间作37天后,番茄根际土壤中铵态氮含量显著增加,硝态氮含量显著降低,间作改变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比例,促进了番茄的氮吸收。番茄根际土壤中脲酶和脱氢酶活性显著高于单作和无苗对照,间作分蘖洋葱根际土壤脱氢酶活性显著高于单作和无苗对照。4)间作分蘖洋葱处理提高了放线菌纲、拟杆菌纲 、黄杆菌纲、绿菌纲、绿弯菌纲、厌氧绳菌纲、异常球菌纲、芽孢杆菌纲、梭菌纲、柔膜菌纲、浮霉菌纲、α-变形菌纲、丰佑菌纲的丰度,其中间作分蘖洋葱提高了番茄根际土壤芽孢杆菌属(Bacill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等细菌的相对丰度。间作提高了番茄根际土壤青霉菌属(Penicillium)、曲霉菌属(Aspergillus)和毛壳菌属(Chaetomium)等真菌的丰度,但却降低了散囊菌属(Eurotium)和梭孢壳属(Thielavia)的丰度。间作番茄根际土壤微生物菌群结构的改变可能是促进番茄氮养分吸收的关键因素之一。  【结论】  间作两种分蘖洋葱均增加了番茄株高和干重,间作提高了番茄的氮吸收量和产量,降低了氮养分向叶中分配,而升高了氮养分向根和花果中分配,提高氮的利用。同时,间作分蘖洋葱通过改变番茄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菌群结构,改善了土壤氮有效性,促进了番茄的氮吸收,为番茄产量的提高奠定了营养基础。  相似文献   
28.
案例库建设质量是影响案例教学和人才培养成效的重要因素,产教深度融合拓展到教育领域微观的课程建设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该文以农学类专业为例,剖析了农学类老牌专业在专业课程教学案例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制度优化、管理创新、产教融合实践、提高标准、体现学校人才培养特色等多方面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和提高农学类专业案例库建设质量和数量的建议,以期为农学类老牌专业建设"新农科"、培养"新农人"的任务分解落实在专业类课程建设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
暗管排盐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盐碱化和次生盐碱化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如何有效治理盐碱地成为近半个世纪的研究热点,暗管排盐技术的发明有效地解决了部分地区的土壤盐碱化问题,成为盐碱地治理领域的重要手段。文章综述了暗管排盐技术的发展概况,对暗管排盐关键技术进行了剖析,从管材选择、排盐管的埋深、排盐管的埋设、暗管排盐工艺等方面,对暗管排盐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分析了管排盐技术在不同地区的应用效果,提出了暗管排盐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展望。  相似文献   
30.
【目的】间作分蘖洋葱能缓解番茄连作障碍,提高番茄养分吸收。本试验主要研究间作后分蘖洋葱和番茄根际土壤中磷细菌群落结构及活性的变化,以揭示该间作体系磷细菌改善作物磷营养的生物学机制。【方法】盆栽试验选用茄科连作8年的设施土壤,番茄品种为‘东农708’,分蘖洋葱品种为‘五常红旗社’。设番茄单作、分蘖洋葱单作、分蘖洋葱与番茄间作及无苗对照等4个处理。在定植23 d、30 d和37 d取样,测定植株干重及磷浓度。同时用抖根法取番茄和分蘖洋葱根际土,测定土壤中磷细菌数量及磷细菌的转化强度。采用PCRDGGE方法测定磷细菌的群落结构。【结果】1)间作后,番茄地上和地下干重增加,分蘖洋葱地上和地下干重减少,在37 d差异达到显著水平。2)间作后,番茄根际土壤中无机磷和有机磷细菌的数量增加,在23 d和37d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分蘖洋葱根际土壤中无机磷细菌数量在23 d时显著降低,有机磷细菌数量在间作37 d时显著升高。间作期间分蘖洋葱和番茄根际土壤中无机磷和有机磷细菌的数量均显著高于无苗对照。间作23d时,番茄根际土壤中无机磷和有机磷细菌的转化强度均显著升高,分蘖洋葱根际土壤中无机磷和有机磷细菌的转化强度均显著降低;而间作37 d时,分蘖洋葱根际土壤中无机磷和有机磷细菌的转化强度均显著升高,且间作期间番茄和分蘖洋葱根际土壤中无机磷和有机磷细菌的转化强度均显著高于无苗对照。3)间作37 d番茄和分蘖洋葱根际土壤pH显著升高,EC值显著降低,且各处理土壤pH均高于无苗对照,土壤EC值均低于无苗对照。间作30 d时番茄根际土壤中速效磷含量显著升高,间作37 d时显著低于单作。间作期间分蘖洋葱根际土壤速效磷含量变化不显著,番茄根际土壤速效磷含量均低于无苗对照,而分蘖洋葱均高于无苗对照。间作后番茄植株磷浓度和磷吸收量显著高于单作处理,分蘖洋葱植株磷浓度显著高于单作处理,而磷吸收量显著低于单作处理。4)间作后番茄根际土壤中无机磷细菌的条带数、香农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显著高于其单作处理,而间作分蘖洋葱显著低于其单作处理。间作后番茄根际土壤中有机磷细菌的条带数、香农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前期显著高于单作番茄,后期显著低于单作。而间作分蘖洋葱与对应单作比较差异不显著。【结论】间作分蘖洋葱通过改变番茄根际土壤中磷细菌数量和群落结构,提高了磷细菌的转化强度,增加了番茄根际土壤中速效磷含量,促进植株磷浓度和磷吸收量增加,改善了番茄磷营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