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41篇
农学   53篇
基础科学   9篇
  15篇
综合类   235篇
农作物   41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100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我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的出台及2018年环保税的首次开征,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成为必然趋势。笔者重点归纳了目前我国畜禽养殖不同环节、不同畜种的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进一步分析了(政府)处理中心主导模式、种植企业主导模式、有机肥企业主导模式和传统养殖企业主导模式等不同运行模式的运行主体及管理方式差异,并展望了未来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2.
大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黄是一种常用的中国传统中药,其味苦,性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大黄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蒽醌类、蒽酮类、二苯乙烯类、鞣质、有机酸及多糖类等。经药理学研究证实,大黄的药理作用包括泻下、抗菌、抗炎、抗肿瘤、改善肾功能、利胆、保肝、利尿、抗凝血、促智、抗衰老、清除氧自由基、免疫调节、毒性等多种作用,本文旨在分析大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3.
[目的]评估交配形式对蕨类繁殖的影响。[方法]以姬蕨(Hypolepis punctata)为例,设计配子体单独培养(同配自交)和混合培养(混交)比较试验,比较两种交配系统下孢子体萌发状态(萌发率、存活率),孢子体成长情况及生长速率。[结果]尽管自交幼苗生长趋势弱于混交个体,单独培养产生的完全纯合的姬蕨孢子体最终存活率达到62.5%,说明蕨类的自交确实可以导致近交衰退,但仍然具有可接受的存活能力,单个孢子仍有很大概率上延续种群。蕨类植物由于其特殊的生活史特性,可通过单独培养得到完全纯合的自交个体,从而得到性状稳定的品系。[结论]该研究中单独培养技术在园艺育种方向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4.
氯苯胺灵对马铃薯的抑芽效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55.
鄱阳湖鳜鱼肌肉生化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鄱阳湖鳜鱼肌肉组织生化成分分析结果为:鲜肉中蛋白质含量为16.22%,脂肪为0.87%,灰分为1.15%,水分为81.78%,以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得鲜肉中氨基酸总量为16.878%,其中人体所需的8种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2.91%,尤以赖氨酸含量为高,占鲜重的1.793%,同时测得鳜鱼鲜肉中富含无机营养元素,钙含量高,为鲜重的0.2%,并含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锌和硒,说明鄱阳湖鳜鱼是一种高蛋  相似文献   
56.
海蜇和沙蜇的氨基酸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海蜇和沙蜇是同属于腔肠动物门的大型食用水母 ,分为伞部和口腕部两部分。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海蜇和沙蜇资源 ,本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了其各部位的氨基酸种类和含量 ,并对其营养价值作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 :海蜇和沙蜇中均含有 18种氨基酸 ,其中必需氨基酸 7种 ,含量分别占海蜇口腕部、海蜇伞部、沙蜇口腕部、沙蜇伞部中氨基酸总量的 2 6 .6 2 %、2 6 .6 6 %、31.0 4 %、36 .2 0 %。  相似文献   
57.
变电站作为一个地区的电能,能够正常供应的保障,如果变电站的相关的核心机组设备出现故障的话,会导致整个地区内的电能供应受到影响,导致地区内所有用户的用电正常。因此,对变电站的日常维护工作十分重要,主要工作内容是对变电站的主变压器机组的维护以及检修,对整个变电站的输送电电缆的检修工作,以及对整个变电站的辅助设备的维护工作。  相似文献   
58.
为明确四硫代碳酸钠(sodium tetrathiocarbonate,STTC)在蔬菜根病防治上的应用价值及制定应用技术,本研究通过室内瓶土熏蒸法,进行了STTC对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用温室盆栽法,进行植前熏蒸处理,测定土壤中病菌数量的变化和对病害的防效,同时进行植后熏蒸处理,测定药剂处理点和根际处病菌数量的变化;通过土壤施药后随即移栽幼苗的方法,评价药剂对蔬菜幼苗的安全性;通过室内模拟田间熏蒸条件,测定药剂不同浓度和熏蒸时间对土壤中主要微生物类群数量和主要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STTC对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f.sp.cucumerinum、茄子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番茄立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和蔬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均有较好的杀灭活性,LD50分别为3.956、4.241、5.222、5.457和6.197mg/kg;80g/m2 STTC移植前处理对辣椒疫霉病和黄瓜枯萎病的防效可分别达到91.01%和82.51%;浓度低于900μg/mL的STTC对当日熏蒸后移栽的3叶期辣椒、黄瓜、番茄、白菜和油菜幼苗均表现安全;在辣椒和黄瓜生长期穴施1 200μg/mL STTC能有效减少土壤中辣椒疫霉病菌和黄瓜枯萎病菌的数量;土壤中微生物类群数量监测结果表明,在0.1~50.0μg/g浓度范围内,STTC对土壤真菌有强烈抑制作用,对土壤细菌和放线菌为先抑制后促进。对土壤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当STTC用量为0.1、1.0、5.0、10.0和50.0μg/g时,对土壤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表现为先抑制后促进,对蛋白酶的活性表现为在STTC低浓度时活性增加,高浓度时为先抑制后增加。综合结果表明,STTC用于经济作物生产中的土壤熏蒸具有安全、有效和施用简便的特点,或可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59.
研究农业产业时空特征为协调推进四川省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科学依据,对国家精准扶贫核心区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脱贫致富具有重大意义。重点对广元市农业产业特征进行定量分析,并借助PCA法探讨其影响因素。广元市农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逐步下降,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与全国、全省相比,农业占比优势凸显,但三次产业结构发展仍不合理。广元市农业产业结构状况与该市各区县农业产业结构的同构性较弱,互补性较强,农业产业结构具有较大的整合空间。影响该市农业产业现状的因素是农业机械、社会经济和人口结构。提出完善农业基础条件、创新农业科技、转变农业经营模式、建立农业产业市场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0.
杨春  刘振  李春义 《中国畜牧兽医》2014,41(11):227-231
本试验旨在研究草原红牛不同基因型与屠宰肉用性状的关联性。选用草原红牛作为试验群体,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 binding proteins 6,IGFBP6)基因外显子2的多态性,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线性模型将突变位点的不同基因型与牛屠宰肉用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IGFBP6基因外显子2上发现1个多态性位点A180G,具有3种基因型:AA、AB和BB。SPSS 13.0统计分析结果表明,IGFBP6基因外显子2 AB和BB基因型净肉重极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1);眼肌面积和骨重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5),而在宰前活重、胴体重、肾脂重和肋脂重方面3种基因型个体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显示,IGFBP6基因的多态性与屠宰肉用性状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可为今后草原红牛的育种保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并对草原红牛肉用性状的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