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1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采用野外采样和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实验区选取2个高产脂和2个低产脂思茅松林样地,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其与酶活性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产脂思茅松林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低产脂思茅松林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高产脂思茅松林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较低产脂思茅松林土壤的小.低产脂思茅松林多数土壤养分指标都高...  相似文献   
52.
温度与水分胁迫下玉米的交叉适应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高、低温及干旱交替对玉米植株生长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机制,以会单2号幼苗为试材,分别经高温(36℃、40℃)、低温(4℃、8℃)、室温(25℃,CK)预处理72 h,然后进行无土栽培,待苗长至50 cm左右时在营养液中加入15%聚乙二醇(PEG-6000)进行模拟干旱处理。结果表明,高、低温预处理对玉米苗的生长影响较大,其中高温预处理抑制玉米苗在干旱胁迫前的生长,降低生物量积累,但干旱胁迫后高温(36℃、40℃)预处理的玉米苗保持较快的生长速率,株高较干旱胁迫前分别增长了46.7、44.0 cm,生物量分别增长了41.0、37.4 g;而低温预处理却显著促进了玉米苗在干旱胁迫前的生长和生物量积累,但在干旱胁迫过程中表现不明显。高、低温预处理可显著减小玉米根、茎、叶相对含水率和总相对含水量的降幅,显著增加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总氮、钾的含量。干旱胁迫结束时,40℃预处理的玉米植株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总氮、钾含量分别达到1 286.31μg/g、75.76 mg/g、11.43 mg/g、32.80 mg/g、12.19 mg/g,显著高于低温处理和CK。因此,低温预处理可促进玉米苗的生长,而高温预处理则抑制其生长,这种作用在干旱胁迫下则逆转。高、低温预处理可诱导玉米植株对干旱胁迫的交叉适应性,这种适应性与渗透调节能力的增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3.
不同盐碱化草地对披碱草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CI-340光合测定系统对不同盐碱化草地上的披碱草进行光合特性的测定,并在室内对脯氨酸、丙二醛、可溶性糖的含量进行了研究,以探讨披碱草的耐盐碱能力。结果显示,披碱草的净光合速率随着盐碱化程度的增加在降低,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也在下降;轻度区和中度区的净光合速率在7月份最大,重度区净光合速率在8月份最大,不同月份和不同盐碱化草地披碱草的光合速率受气孔限制和非气孔限制双重影响。丙二醛、脯氨酸和可溶性糖都是随着盐碱化程度的增加在增大。丙二醛的含量在苗期最高,随着植物的生长,含量降低;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在苗期和抽穗期较高,这样可以减缓盐胁迫对幼苗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54.
"环境生态学"课程是环境科学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课,在现有教材中,多数是面向非环境类专业或不具生态学背景的专业编著的,其内容与普通生态学存在太多的重复,在建设过程中常常存在教材选择困难、教学内容过多重复、教学方法不当以及考核方式不当等诸多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提出优化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生态学"课程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5.
典型岩溶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钙分布及形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滇东南普者黑小流域典型岩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为研究对象,测定裸地、林地、旱地、水田及湿地5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土壤的全钙含量、各形态钙含量、全磷含量、有机质含量、土壤酸碱度(p H)及土壤的粒径组成(黏粒、粉粒和砂粒),采用冗余分析(RDA)的方法,分析5种土地利用类型钙的分布与土壤理化指标的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5种土地利用类型中,裸地和旱地的钙含量处于较低水平,林地、水田及湿地钙含量处于较高水平;全钙及4种钙形态含量的空间分布趋势一致,均表现为林地水田湿地旱地裸地;5种土地利用类型下各形态钙含量大小排序表现为酸可提取态钙可还原态钙可氧化态钙残渣态钙;总体来看,钙含量均受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而变化,钙含量均因土壤深度而表现出差异显著,并且以表层富集明显;流域内土壤属于砂质土,多呈中性或微酸性,有机质含量丰富,磷素水平较高;冗余分析表明酸碱度是影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钙含量分布的最主要土壤理化指标。  相似文献   
56.
通过持续淹水种植典型挺水植物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L.)的模拟湿地生境盆栽试验,探究外源砷(As)污染土壤在不同时间内微环境因子[溶解氧含量(DO)、氧化还原电位(E_h)、电导率(EC)和pH值]的变化规律及砷形态转化的过程和影响因素,并评估对应的环境风险。结果表明,土壤微环境因子对不同处理时间的响应存在差异,随着试验时间延长土壤DO值、E_h值均表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土壤酸碱度趋于中性,且不同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土壤电导率逐渐上升。随着淹水时间的延长,非专性吸附态As(F1)及残渣态As(F5)含量均不断减少,晶型铁铝氧化物结合态As(F4)不断增加,由生物有效态向非生物有效态转化,基本趋于稳定。土壤微环境因子对土壤As结合态的影响是多方向的,同一微环境因子对不同结合态具有不同相关性,且存在较大差异,E_h、DO及pH均对土壤中As的转化具有重要贡献。随着试验时间加长,土壤中As的环境风险表现出先大幅降低后小幅增加的趋势,中后期总体处于中低环境风险状态。  相似文献   
57.
为探讨紫茎泽兰不同部位水提液对蓝桉的化感作用,用紫茎泽兰植株的鲜叶、花、枯叶、茎和根的不同浓度水提液对蓝桉种子进行处理.结果表明,花和鲜叶水提液对蓝桉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远大于枯叶、茎和根的水提液.浓度为0.067 g/mL时,对花和鲜叶的水提液来说,几乎是蓝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致死浓度,此浓度的枯叶、茎和根水提液对蓝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导致发芽量明显下降及幼苗在形态上发生明显变形;浓度为0.020 g/mL时,花和鲜叶水提液对蓝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仍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表现在发芽量明显下降及幼苗明显变形,而枯叶、茎和根水提液对蓝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明显下降,甚至有促进作用,幼苗变形已大为减轻.浓度为0.005 g/mL时,不同部位的水提液对蓝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进一步下降,而促进作用增强,幼苗已能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58.
2005年某养鸡场爆发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和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发病率高,病死率高,本文旨在介绍本病的诊治,以供同仁们参考。  相似文献   
59.
不同发育阶段华山松林下药用植物多样性及其数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昆明西山幼林期和杆材林期两个不同发育阶段华山松林的药用植物多样性及其数量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的药用植物主要优势种组成不一,其重要值也不同;在灌木层,华山松幼龄林优势种为火把果,杆材林期优势种为小铁子,幼龄期草本层优势种为土牛膝,而杆材林期优势种为小铁子。就药用植物多样性指数而言,杆材林期灌木层物种数及香农-威纳指数分别比幼龄期的大,而杆材林期的均匀度指数却比幼龄期的小;杆材林期草本层的物种数、香农-威纳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分别比幼龄期的大;表现出林下药用植物多样性指数随着林分年龄的增长而呈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60.
添加铬对肥育绵羊生产性能及屠宰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16只17.5kg左右、5月龄左右的本地公绵羊肥育60天,添加吡啶羧酸铬(CrPic)、CrCl3.6H2O+烟酸和CrCl3.6H2O研究对肥育绵羊生产性能及屠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添加CrPic、CrCl3.6H2O+烟酸和CrCl3.6H2O对绵羊干物质采食量无显著影响,而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CrPic、CrCl3.6H2O+烟酸组有显著影响、CrCl3.6H2O却无显著影响;添加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