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林业   25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7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研究利用马尾松未成熟胚诱导的胚性愈伤组织,首次建立马尾松胚性愈伤组织悬浮增殖培养体系。实验中定期对细胞生长参数沉淀细胞体积(SCV)、细胞活力进行了测定,研究了初始接种量,继代细胞密度对悬浮增殖培养体系建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初始接种量、继代转接细胞密度显著地影响马尾松胚性细胞悬浮培养的效果;在悬浮培育过程中,胚性细胞的生长周期曲线呈"S"型,细胞活力呈现先急剧上升,后缓慢下降的趋势;本研究建立的马尾松胚性细胞悬浮增殖培养体系为:在30 mL的培养基中,初始接种1.0 g胚性细胞(平均增殖系数达12.097),继代培育以1/6作为继代细胞密度,且继代周期为8~12 d为宜。本研究为优化调控马尾松体细胞胚胎发生胚性愈伤组织稳定增殖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为采用遗传转化及细胞融合等技术进行马尾松新品种选育奠定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2.
摘 要: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广西古蓬和水浪两个种源区的马尾松天然林中共85个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100个ISSR引物中共筛选出10个多态性引物,对这85个马尾松个体进行PCR-ISSR扩增,其中古蓬47个样品三个组共检测到192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数为177个,水浪38个样品两个组共检测到168个多态位点。对两个种源马尾松采用POPgene 32 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古蓬马尾松天然林群体内,总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94.35%,总的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278,Nei’s基因多样度指数(h)为0.2765;而水浪种源的马尾松群体内,总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94.38 %,总的Shannon信息指数(I)为0.5190,Nei’s基因多样度指数(h)为0.3510;表明种水平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古蓬马尾松组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0481,水浪的为0.0363。表明马尾松的主要变异存在于组间,古蓬3个组的基因流为9.8877。水浪两个组的基因流为13.2643,表明基因流不是引起马尾松组间分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从10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10个多态性引物,对广西古蓬和浪水两个种源区的马尾松天然林5个群体共85份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古蓬种源三个群体47份样品共检测到192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数为177个,浪水两个群体共38个样品检测到168个多态位点.对两个种源区的马尾松群体ISSR分析数据采用POPgene 32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古蓬马尾松天然林群体内,总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94.35%.总的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278,Nei's基因多样度指数(h)为0.2765;浪水种源马尾松群体内,总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94.38%,总的Shannon信息指数(I)为0.5190,Nei's基因多样度指数(h)为0.3510;这表明马尾松天然林群体内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个体闻基因多样性变异大.古蓬马尾松群体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0481,浪水的为0.0363,这表明分别有95.19%和96.37%的变异存在予群体内;古蓬3个群体的基因流为9.8877,浪水两个群体的基因流为13.2643,这表明本研究分析中的种源内群体间存在比较高的近亲交配现象,因此有必要加大对马尾松天然林的保护力度,扩大天然林的保护范围.  相似文献   
14.
以赤皮青冈幼胚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探讨了2,4-D和6-BA两种激素共同作用下对赤皮青冈幼胚诱导的影响,以及在4℃条件下不同冷藏天数(5、15、30 d)和不同激素(6-BA和2,4-D)浓度组合对赤皮青冈幼胚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6-BA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较大;接种在"MS+1.0 mg/L 2,4-D+0.5 mg/L 6-BA+30 g/L蔗糖+0.1g/L肌醇+1.0g/L水解酪蛋白"培养基上的幼胚,以4℃冰箱中冷藏15d的幼胚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41.1%)。在此基础上,选取冷藏15 d的赤皮青冈幼胚,探究了不同基本培养基种类(MS、1/2MS和WPM)和不同激素(6-BA和2,4-D)浓度组合对赤皮青冈幼胚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培养基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但是每一种培养基中诱导率最高的激素组合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5.
赤皮青冈是现存壳斗科植物的原始类群,是受国家II级保护的珍贵树种。采用样方法,对湖南靖州赤皮青冈的种类组成、群落外貌、结构特征及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 200 m2样地中,共有维管束植物67种,隶属于35科51属,其中优势科主要有豆科、蔷薇科、大戟科、冬青科、樟科、山茶科、禾本科、金缕梅科等;该群落是以赤皮青冈为主的单优种群落,群落季相明显;群落结构依次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灌木层植物种类相对较丰富,对群落物种多样性具有较大影响,物种多样性的大小顺序依次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  相似文献   
16.
松栎混交林中马尾松与白栎光合作用的日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然条件下使用开放式气体交换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松栎混交林中的马尾松和白栎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光合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马尾松与白栎之间的光合速率日变化有明显差异,马尾松呈双峰型,白栎呈单峰型;白栎光合特性对大气CO2浓度增加和温度升高等生态因子变化的响应比马尾松敏感,它的气孔导度与蒸腾速率的变化直接影响本身光合速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湖南省马尾松飞播林的养分循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湖南省3种不同密度类型的马尾松飞播林分的养分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组分营养元素的含量均以树叶最高,树干最低,在各组分中大量元素以N、K、Ca的含量较高,而P和Mg的含量较低;微量元素以Mn的含量为最高,Cu的含量为最低。单株林木营养元素的积累量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减小,低密度林分营养元素积累量分别是中密度、高密度林分的2.75倍和4.04倍。不同密度单株林木各营养元素积累量依次为N>K、Ca>Mg>P>Mn>Fe>Zn>Cu。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乔木层营养元素的积累量逐渐增大,地被层历积累的营养元素量有减少的趋势。林分年净积累量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各元素的净积累量以N最大,Cu最小。各种元素的吸收量、存留量都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增大。营养元素的循环速率也因林分密度的增大而逐渐变小。并且大量元素的循环速率要高于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18.
生物技术在桉树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全面了解现代生物技术在桉树遗传育种中的作用,本文概述了按树组织培养、基因工程转化、桉树遗传图谱构建、数量性状位点(QTL)的定位、桉树 DNA 指纹图谱分析、分子水平系统发育研究、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探讨了生物技术方法和手段在改良桉树种质资源、培育新品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全面了解现代生物技术在桉树遗传育种中的作用,本文概述了桉树组织培养,基因工程转化,桉树遗传图谱构建,数量性状位点(QTL)的定位,桉树DNA指纹图谱分析,分子水平系统发育研究,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探讨了生物技术方法和手段在改良桉树种质资源,培育新品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马尾松针叶DNA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3种不同的方法(CTAB法、SDS法和试剂盒法)提取马尾松幼嫩针叶基因组DNA,并分别从取样材料类型、样品的保存、提取液中PVP含量、取样质量、抽提过程中提取程序的改进等方面进行提取马尾松基因组DNA效果的凝胶电泳比较.结果表明:CTAB法适合于在马尾松群体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基因组DNA的提取:采用低温冷藏法保存的春季抽梢针叶0.2g,在CTAB的提取液中加入2%的PVP,常规CTAB法提取程序中添加等体积的混合液(V酚:V氯仿:V异戊醇=25:24:1)并在此前加入1/10体积的10×CTAB,可以有效地提高马尾松基因组DNA的提取质量,获得显带平直、纯度较高的马尾松基因组DNA,OD260/OD280值在1.8左右.这为马尾松群体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经济、简便而有效的DNA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