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1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4篇
  33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稻田养鸭对稻飞虱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为了探明稻田养鸭对水稻病虫害的控制作用,于2003年4至11月在湖南省桃江县建立稻田养鸭试验示范区.研究结果表明,在中稻田,放鸭区第四代、第五代稻飞虱百蔸虫量较空白区虫量下降70.2%和72.4%;晚稻田养鸭区第四代、第五代稻飞虱虫量较空白区下降56.2%和64.7%,表明稻鸭共栖对稻飞虱起到了稳定、持久的控制作用.放鸭区不需用药防治稻飞虱,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2.
湿地稻-鸭复合系统中田间杂草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为了克服水稻田大量施用化学农药除草的弊端,对中稻和晚稻的稻鸭共生田中杂草种群的消长动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稻田养鸭对杂草的控制效果为98.5%~99.3%,比施用化学除草剂的效果高6.9%~16.1%.放鸭田不仅消除了杂草危害,而且省工、省药、增产、增收,是一项一举多得的生物除草技术。  相似文献   
13.
在多种蔬菜上对无公害蔬菜专用肥的使用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无公害蔬菜专用肥对降低蔬菜硝酸盐含量、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有显著效果,施用该专用肥料后,降低蔬菜硝酸盐含量36.5%~56.1%,提高产量11.4%~14.8%,提高Vc含量6.11%~51.25%,降低投入1798元/hm2,增加收入6598~10954元/hm2。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了玉米秸秆的理化性质、利用现状,指出了合理开发利用玉米秸秆的意义,阐述了生物发酵玉米秸秆的研究和开发进展状况,并对生产实践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为摸清地膜覆盖条件下苏打盐化土盐分动态变化规律,在山西省大同盆地毛皂村苏打盐化土壤上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设4个处理(M1.平作不覆膜;M2.平作常规覆膜;M3.起垄全覆膜垄沟种植;M4.起垄垄上覆膜膜侧种植),对表征盐分动态变化特征的关键指标总碱度、土壤钠吸附比(SAR)、水溶性钠、交换性钠、土壤碱化度(ESP)在作物生长的不同时期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同一土层中,作物生育期内不同处理土壤总碱度呈降低趋势,M1和M2处理收获期较苗期降低43.79%和48.59%,M3和M4降低29.79%和33.52%。从苗期到收获,土壤钠离子含量与土壤钠吸附比呈正相关关系,即土壤钠离子含量越低,土壤钠吸附比越低。M4处理土壤脱盐抑盐效果最佳,能够有效抑制土壤中水溶性Na~+,改善土壤结构,达到改良苏打盐化土的目的。在0~40 cm土层中,各处理能降低土壤中交换性钠的含量,处理M4土壤中交换性含量下降幅度趋于稳定。同时还能降低土壤的碱化度,对土壤ESP值影响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处理M2和M3差异显著,处理M4差异较显著。结果表明,不同覆盖方式能有效降低土壤总碱度、SAR、水溶性钠、交换性钠和ESP,处理M4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轻度盐碱地玉米专用肥缓效氮不同添加比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山西省晋北区域盐碱耕地玉米生产中存在肥料施用针对性不强的问题,本试验利用已有的山西省晋北区域盐碱地玉米缓释专用肥配方,探索适合该区域玉米生产的缓效氮和速效氮适当配比,并在春玉米生产中验证其肥效。试验设不施氮肥(CK)、100%速效氮、25%缓效氮、33%缓效氮、50%缓效氮、67%缓效氮、75%缓效氮和100%缓效氮8个处理,分别测定各处理玉米产量、各生育时期干物质量、植株吸氮量、氮素转运及利用以及收获后对土壤硝态氮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缓效氮添加比例的增加,玉米各生育时期分析指标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波动性变化,其中添加33%缓效氮处理为最大波峰处。添加缓效氮33%较100%速效氮处理能够有效增加玉米产量、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吸氮量,提高玉米对氮素的利用,获得最高产量(14 897.46 kg·hm-2),比100%速效氮处理增产42.23%;同时添加33%缓效氮处理产量构成因素优于其他处理,和100%速效氮处理相比,穗长、穗粒数、穗直径和百粒重分别提高55.34%、39.30%、53.57%和52.57%,平均秃尖缩短0.38 cm;玉米成熟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吸氮量最大,分别为26 787.53 kg·hm-2和239.72 kg·hm-2;该处理的氮肥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及氮肥农学效率均最大,分别为39.79%、66.20 kg·kg-1和47.03 kg·kg-1。添加33%缓效氮处理玉米叶氮转运率和茎氮转运率分别为76.08%和49.39%,氮转移率为67.76%、氮收获指数为77.40%,显著高于100%速效氮处理。添加缓效氮有效改善了各土层土壤硝态氮的积累量,其中缓效氮添加比例为33%处理各土层硝态氮积累量均匀,深层土壤淋溶最小。可见,在山西晋北区域盐碱耕地春玉米生产中,在已有配方中选择添加33%缓效氮能达到玉米增产增效、保护环境的效果,在该地区玉米生产中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硫包膜尿素在轻度盐碱土壤中释放特点及肥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水中溶出率法和轻度盐碱土壤玉米根下土埋法,研究硫包膜尿素在轻度盐碱土壤的释放特征及其对春玉米氮吸收和产量的影响,并且与腐植酸包膜尿素和普通尿素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硫包膜尿素在静水中初期养分释放率大,后期明显出现养分"锁定效应"和"尾留效应"现象,仅能释放出59.33%左右的养分;在轻度盐碱土壤中,其释放与静水释放趋势一致,但在玉米收获时养分释放率达87.9%,在玉米全生育期,其累积释放呈现逐渐递增的趋势,与玉米吸氮曲线相吻合;而与之相比较,腐植酸包膜尿素和普通尿素的释放规律与玉米吸氮曲线吻合度较差。硫包膜尿素处理与腐植酸包膜尿素和普通尿素2个处理相比,玉米成熟期氮吸收总量分别增加26.97%和44.32%,产量分别增加8.73%和22.43%,差异均显著;苗期耕层土壤pH值分别降低0.66,0.51。硫包膜尿素处理的穗长、百粒质量分别比腐植酸包膜尿素处理和普通尿素处理高1.33%,4.65%和2.69%,8.41%,硫包膜尿素处理的秃尖和穗粒数与普通尿素处理的差异显著。说明硫包膜尿素在轻度盐碱地上应用可降低土壤pH值、增强玉米植株氮素吸收利用能力,释放特征更符合玉米氮素养分的吸收规律。  相似文献   
18.
春玉米区域专用肥研制及其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实现玉米进一步增产和农田养分的高效利用,以山西晋中市为研究区域,制定春玉米专用肥配方并进行春玉米专用肥肥效试验。基于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采用氮肥总量控制,分期调控及磷钾肥恒量监控技术制定了区域春玉米专用肥配方,平川区与土石山区专用肥配方(N-P2O5-K2O)分别为16-19-10,20-12-8。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平川区、土石山区专用肥处理与农户习惯施肥相比增产显著,产量达到12742.3 kg/hm2、10958.8 kg/hm2,分别提高16.02%、10.01%。专用肥处理还提高了春玉米穗粒数、百粒重及收获指数,降低了秃尖长度。且专用肥处理氮肥效率明显提高,平川区、土石山区专用肥处理氮肥利用率分别为30.23%、28.85%,高于农户习惯15.72%、11.70%;氮肥农学利用率均显著高于农户习惯;氮肥偏生产力53.09 kg/kg、43.09 kg/kg比农户习惯提高了45.02%、30.58%。综合分析春玉米专用肥处理可作为当地春玉米施肥管理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生活污泥产量逐年增高,其无害化利用得到广泛关注。通过碱性热水解可以有效提取污泥中蛋白质、 多肽、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得到污泥碱性热解液(简称热碱液),但还需进一步探索热碱液在农业中的应用。以番茄 为供试作物,设热碱液氮量分别为 0%(M0)、10%(M1)、20%(M2)、30%(M3)、40%(M4)、60%(M6)及 不施氮(N0)7 个处理,研究不同热碱液与尿素的配施比例对番茄产量、品质及氮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M3 处 理的产量和单果重均达到各处理最高,且分别比 M0 增加了 17.88% 和 15.19%。番茄的还原糖、可溶性糖、有机酸、 维生素 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糖酸比在施入 20% ~ 30% 热碱液后均得到显著提升,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 法)分析结果显示热碱液替代 20% ~ 30% 尿素的产量、品质综合水平最优。从养分吸收角度来说,20% ~ 30% 热 碱液的施入最有利于番茄对氮、磷、钾的吸收。M0 处理番茄叶中的硝酸还原酶活性最高[19.67 μmol/(g·h)], 其次为 M2 处理[13.61 μmol/(g·h)]。M2 处理番茄叶中的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最高[14.40 μmol/(g·h)],其次 为 M3 处理[14.38 μmol/(g·h)],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污泥热碱液的合理施用有利于提高作物的氮转化酶活 性,提升番茄的产量及品质,降低果实的硝酸盐含量。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IHSS (国际腐植酸协会)推荐法提取剩余污泥腐植酸参数不明确和剩余污泥腐植酸提取研究中缺乏其毒性效应评价等问题,利用响应曲面法得到剩余污泥腐植酸提取的最佳条件,并分析了腐植酸理化特性及其对作物幼苗建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腐植酸提取的最佳条件:碱浓度为0.19 mol·L-1,碱泥比(mL∶g)为11.6,振荡时间为3.8 h,提取量为96.1 mg·g-1。相较于推荐法的腐植酸提取量增加了118%。提取所得腐植酸的元素分析显示,O/C为0.84,H/C为0.14,C/N为4.43;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凝胶渗透色谱分析显示,剩余污泥腐植酸存在羧基、醇羟基和酚羟基等含氧官能团,重均分子量为8 856 Da。此外,在500 mg·L-1施用条件下,该腐植酸对大白菜和萝卜种子发芽率和子叶光合色素含量均无显著影响,而对大白菜种子胚根伸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综上,通过优化提取条件可显著提高腐植酸提取量,剩余污泥腐植酸腐殖化程度与芳香化程度均较高,分子量较小,生物活性较强,且低浓度下对作物早期生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