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57篇
  64篇
综合类   57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杉木细柄阿丁枫混交林根际土壤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通过对细柄阿丁枫和杉木纯林根际土、全土及混交林全土的研究结果表明:两树种均具有明显根际效应,但细柄阿丁枫的根际效应比杉木的大;根际土有机质、全氮、土壤微生物组成和区系及土壤酶活性均比全土大,但速效性氮、磷、钾则比全土小;与杉木纯林相比,混交林土壤生物学活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混交林中杉木平均树高和胸径分别是杉木纯林的1.16倍和1.20倍,混交林林分总蓄积比杉木纯林增加19.99%.  相似文献   
52.
严重侵蚀红壤封禁管理后群落的生物量及生产力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严重侵蚀红壤采取人工施肥,补植与封山育林相结合进行治理(称封禁管理)的马尾松群落的生物量和生产力,结果表明:封禁管理的马尾松平均木生物量是对照的40.0倍,乔木层和林下植被层生物量分别为61.117t.hm^-2和1.598t.hm^-2,是对照的128.4倍和4.4倍,封禁管理群落的年净生长量是对照的28.7倍,乔木层的净生长量是对照的105.2倍,林下植被的是对照的3.0倍,治理后林地出现苔藓层,生物量为0.883t.hm^-2。因此,严重侵蚀红壤封禁管理后植被生物量的恢复演替速度较快,生产力较高,表4参12。  相似文献   
53.
在福建三明对临近的、土壤肥力相近的33年生福建柏与杉木人工纯林生长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密度、平均胸径、平均高、林分蓄积量福建柏人工林分别为975株/hm^2,21.6cm,21.37m,420.7m^3/hm^2;而杉木则分别为1117株/hm^2,23.3cm,21.89m,488.7m^3/hm^2.33年生福建柏人工林的生产力低于杉木.福建柏在幼林阶段生长慢,但在成林阶段连年生长量超过杉木.福建柏10年生前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的总生长量均显著小于杉木,10年生后连年生长量逐渐增加,树高、胸径和材积连年生长量分别在15,18,19年生时超过杉木,33年生时树高、胸径和材积连年生长量分别是杉木的1.20,1.35和1.50倍.  相似文献   
54.
格氏栲天然林与人工林枯枝落叶层能量现存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对福建三明格氏栲天然林及在其采伐迹地上营造的33年生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枯枝落叶层各组分热值及能量现存量的研究表明,格氏栲天然林、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枯叶的干重热值和去灰分热值从未分解层(L层)到半分解层(F层)均不断下降.格氏栲天然林枯枝落叶层能量现存量达16 125.72 kJ.m-2,分别比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枯枝落叶层能量现存量高24.29%和81.63%.在枯枝落叶层组成中,枯叶能量现存量所占比例最大,3种林分枯枝落叶层枯叶分别占63.76%、56.32%和43.64%;枯枝的能量现存量次之.  相似文献   
55.
不同林型的紫色土酶活性和土壤肥力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福建省连城县紫色土分布区设立临时标准地,研究了毛竹林,杂木林,马尾松林,黑荆-马尾松林等不同林型紫色土的酶活性和土壤肥力,结果表明:不同林型紫色土的酶活性,土壤呼吸作用强度均比光板地高,土壤养分状况亦比光板地好,尤其是集约经营的毛竹林,土壤肥力较高,结构性和抗蚀性也较好,从而对紫色土壤肥力的保持起到良好作用。Q型群体分析表明,毛竹林土壤肥力较高,马尾松林,杂木林土壤肥力中等,黑荆-马尾松林,光板  相似文献   
56.
 以裸露地为对照,研究木荷林地、杉木林地、封山育林地的土壤水库“库容”组成及其特性,以探讨森林土壤水库的蓄水调水机制。结果表明:木荷林地、杉木林地和封山育林地土壤水库总“库容”,分别为503.95、471.62和451.48mm,分别是裸露地的1.23、1.15、1.10倍;兴利库容分别为326.87、332.21和309.94mm,分别是裸露地的1.23、1.25、1.17倍;死库容分别为114.29、89.60和101.46mm,分别是裸露地的1.11、0.87、0.99倍;防洪库容分别为62.79、49.81和40.08mm,分别是裸露地的1.52、1.21、0.97倍。最大有效库容为389.66、382.02和350.02mm,分别是裸露地的1.27、1.25、1.14倍。不同林地类型土壤水库的“库容”组成,均表现为兴利库容>死库容>防洪库容。与裸露地相比,林地土壤水库“库容”的增加,与林木生长对林地土壤结构的改良作用和林地地表的良好覆盖有关。  相似文献   
57.
人工阔叶林取代格氏栲天然林后土壤肥力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于1990年在福建三明市小湖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对格氏栲天然林、格氏栲和楠木人工林的土壤肥力进行试验研究,采用标准地方法,其研究结果表明:结构多层次的格氏栲天然林林地自肥能力较强,具有良好自动调节及抗逆性能。格氏栲和楠木纯人工林,林分结构单一,凋落物层和表土层变薄,土壤结构性能变差(其中楠木林更为明显),土壤营养元素贮量锐减,土壤酶活性降低,土壤肥力下降,栽埴23年后的格氏栲人工林的土壤肥力仍远低于  相似文献   
58.
南方红壤丘陵区马尾松林下水土流失现状、成因及防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马尾松林下水土流失已经成为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治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分析南方红壤丘陵区马尾松林下水土流失现状及特点的基础上,从马尾松林下植被状况、人为干扰、地形、降雨侵蚀力、土壤性状等方面综合探讨了马尾松林下水土流失的成因。认为:林下植被匮乏是造成马尾松林下水土流失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原因;掠夺性人为干扰是造成马尾松林下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破碎的地形、较高的降雨侵蚀力和土壤可蚀性则为林下水土流失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总结了诸如微地形改造、林下补植、封禁保护等马尾松林下水土流失治理的成功经验,以期为今后马尾松林下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9.
60.
运用RothC(version 26.3)模型,并结合“时空代换法”对长汀河田红壤侵蚀退化地马尾松人工恢复后林地表层(0-20cm)土壤有机碳库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反演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RothC 26.3模型的模拟结果能够较好地反映红壤侵蚀地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碳的变化趋势;RothC 26.3模型适用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马尾松林地土壤碳库的动态模拟;侵蚀退化地在马尾松林建植后,林地表层土壤碳吸存速率以非线性的形式上升,并在15-25a时间内达到最大,马尾松恢复后前30a林地土壤平均碳吸存速率约为0.385 tC·hm-2· a-1,自马尾松建植后演替至当地顶级群落(次生林)全过程中平均碳吸存速率约0.156 tC·hm-2·a-1;根据模拟结果得到的拟合方程,计算得到研究区红壤侵蚀退化地的碳饱和容量约为36.85 tC/hm2,固碳潜力约为33.26 tC/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