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9篇
综合类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用叶片特征区别不同产地不同单株青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16个叶片特征值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区分产地间叶形差异有94.17%的准确性,区分产地内单株间叶形差异有63.3%的准确性。杨树长枝叶片形态特征单株内比较稳定,可区分株间差异,做分类手段。  相似文献   
12.
同工酶是直接受基因控制的性状,生物体间同工酶的差异应视为生物体间遗传性差异。从现代生物学的观点可知,同工酶作为“遗传标记”,已成功用于生物学研究的许多方面,尤其用于属间、种间及品种间人工杂种的鉴定,其方法简便准确。本试验对白杨组、  相似文献   
13.
应用田间调查法、统计分析法,对美洲黑杨与陕西长安、周至、洛南3个产地青杨的不同单株杂交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长安种源青杨作父本最好,周至种源次之,洛南种源最差,但每一种源中都有优良的单株可作杂交亲本。指出在杨树杂交育种时,最好通过个体配合力测定来选择亲本,才能有效提高杂交效果。  相似文献   
14.
<正> 近年来,随着杨树人工林面积的迅速扩大,杨树病虫害的危害面积和程度也日趋扩大和加重。当前,对病虫害大多采用药物防治,造成了环境污染。因此,减少病虫害最好的方法还是选育抗病虫害的优良个体。于是,我们从1983年开始了杨树抗性选优工作。一、选优材料、标准和方法(一)选优材料我们认为,选择新的抗源以天然或人工起源的实生后代林为好。尤其是几种杨树混生的林分内,基因资源较多,种子遗传基础复杂,其杂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我们在黑龙江和辽  相似文献   
15.
杨树抗烂皮病与早春抗冰冻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树抗烂皮病与早春抗冰冻能力杨自湘,汪太振,郝宏,康中信,姜永凡关键词杨树,烂皮病,电解质渗出率杨树烂皮病病原真菌金黄壳囊孢(CytosporachrysospermaPars.Fr。)属弱寄生病菌型,它的侵入、扩展都受条件制约。一些研究表明[1],...  相似文献   
16.
前言随着林木遗传育种工作的深入发展,近年来核型的研究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核型是指经过测量了数目、长短和形态的染色体组.研究表明,植物细胞的核型与其遗传变异规律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国外对裸子植物尤其是对双维管束松亚属的核型研究较多(Saylor,1972).??对云杉属核型作过较详细的描述.同年??等报道了针叶树种核型的研究方法.??(1978)对新疆五针  相似文献   
17.
毛白杨种内过氧化物同工酶变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了105份毛白杨的过氧化物同工酶,经三年重复,共获8种酶谱,表现了毛白杨种内遗传多型性。第一种酶谱是毛白杨种的主要酶谱型,占全部试材的85.7%,同属一种酶谱型的材料,其形态性别及生长习性都有明显差异,曾被定为新种、变种或变;不同酶谱材料的形态分歧应晚于酶分子水平的分歧。将8种酶谱的相似系数值进行聚类,第Ⅰ、Ⅱ、Ⅲ、Ⅳ类酶谱因发生较早可聚为一类,此类是毛白杨的主要类。第Ⅴ、Ⅵ、Ⅶ、Ⅷ种酶谱是近代毛白杨与派内几个种进行多元化、多地、多次杂交的新类型。  相似文献   
18.
杉木核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随着林木遗传育种工作的深入发展,近年来核型的研究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核型是指经过测量了数目、长短和形态的染色体组。研究表明,植物细胞的核型与其遗传变异规律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国外对裸子植物尤其是对双维管束松亚属的核型研究较多(Saylor,1972)。对云杉属核型作过较详细的描述。同年  相似文献   
19.
中国西北小叶杨资源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叶杨是我国特有乡土树种,小叶杨抗风沙,耐瘠薄,在砂荒及黄土高原能生长,最适宜的则是湿润肥沃的黄土和冲积土,是培育“三北”地区新栽培无性系的最佳亲本之一.作者调查西北4省,发现沿山系的沟谷、河滩还大量生长着小叶杨,它们大多是50~60年代用种子繁殖的人工林,百年小叶杨老树很少见.荒凉贫瘠的沟谷、河滩地上的小叶杨比其它树种,比其它杨树品种生长得好,是一些林场重要的经济来源.这些小叶杨形态各异,蕴藏着丰富的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20.
杨树杂种无性系苗木生长性状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苗高、地径生长量和叶片自然感病程度为测定指标,对引进的26个杨树杂种无性系苗期生长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欧美杨杂种、美洲黑杨×青杨杂种无性系生长量和抗病性超过或接近对照品种107号杨或陕林4号杨,有进一步引种推广的前景;而美洲黑杨×小叶杨表现较差,建议有选择的保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