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4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137篇
林业   267篇
农学   137篇
基础科学   229篇
  340篇
综合类   1093篇
农作物   114篇
水产渔业   162篇
畜牧兽医   632篇
园艺   234篇
植物保护   172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134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8篇
  1974年   4篇
  1966年   4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气候变化对黄河中上游地区潜在蒸散影响的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潜在蒸散,分析1961-2010年黄河中上游地区气候因子的变化趋势,并用偏微分方法定量分析各气候因子变化对潜在蒸散的影响。结果显示:1)近50年来黄河中上游地区气温显著升高(α〈0.01),风速和日照时间显著减少(α〈0.01)。半干旱区面积不断扩大,气候总体呈暖干变化趋势。2)潜在蒸散对实际水汽压变化最敏感,其次为最高气温、风速和日照时间,对最低气温变化最不敏感。夏季潜在蒸散对日最高气温最敏感,其他季节对实际水汽压最敏感。3)风速对年潜在蒸散变化贡献最大,其次为气温和日照时间,实际水汽压贡献最小。春夏秋冬对潜在蒸散变化贡献最大的气候因子依次为风速、日照时间、气温。温度升高、湿度减少埘潜在蒸散的正影响已被风速、辐射下降的负影响所抵消。综合考虑各气候因子对潜在蒸散的作用有助于加深对气候变化影响机制的认识,并为气候变化适应对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2.
施氮和秸秆还田对小麦-玉米轮作农田硝态氮淋溶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连续4 a采用渗漏计测定法研究了陕西关中小麦-玉米轮作区施氮和秸秆还田对土壤剖面90 em处NO3--N淋溶的影响.结果表明,NO3--N淋洗主要发生在7、8、9月份或灌溉后,年际间变异较大.监测期内各处理渗漏液NO3--N浓度和淋失量的变幅为0~103.5 mg L-1和0~21.8 kg hm-2,二者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小麦施氮150 kg hm-2、玉米施氮180 kg hm-2时,连续4a作物均能获得高产.施氮量继续增加,产量不再增加,0 ~100 cm土层NO3--N累积量和90 cm处NO3--N淋失量却相应增加.秸秆还田2 a后作物显著增产,2010年和2011年分别增产15.1%和14.2%,但对NO3--N累积和淋溶的影响不显著.回归分析显示,NO3--N年淋失量和0~ 100 cm土层累积量均随年施氮量的增加呈指数形式增加,说明施氮量越高,NO3--N年淋失量和累积量越高,二者占施氮量的比例也越高.  相似文献   
83.
陕西省苹果施肥状况评价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10  
为了解陕西省苹果施肥现状及农户养分资源投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对测土配方施肥项目2005~2009年的21个县7141户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陕北高原、渭北旱塬和关中灌区有机肥施用农户分别占到99.96%、24.52%和20.37%,全省平均50.15%;化肥氮、磷、钾施用量从陕北高原、渭北旱塬到关中灌区均呈增加趋势,其中氮肥(N)由490 kg/hm2增加到619 kg/hm2,磷肥(RO5)由318 kg/hm2增加到447 kg/hm2,钾肥(K2O)由73 kg/hm2增加到382 kg/hm2.各区域苹果化肥氮磷钾和有机肥施用量整体上与产量都有显著的相关性,且化肥和有机肥养分投入均表现出报酬递减趋势.陕北高原、渭北旱塬和关中灌区化学氮肥施用适量农户分别占18%、17%和12%,全省平均17%,过量农户分别占67%、74%和78%,全省平均72%;磷肥施用适量农户分别占12%、27%和15%,全省平均20%,过量农户分别占42%、52%和65%,全省平均50%;钾肥施用适量农户分别占11%、12%和14%,全省平均12%,不足农户分别占84%、48%和15%,全省平均56%.陕西省农户苹果施肥中存在的问题为氮肥投入过量、磷肥投入过量和不足并存、钾肥和有机肥投入不足.因此,增加有机肥投入,大幅度降低氮肥投入和合理施用磷肥是今后陕西省果农施肥的重点.另外,在陕北高原和渭北旱塬要注重增施钾肥.  相似文献   
8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生物炭不同施用量(0、10、20、40、80 t/hm2)对玉米茎秆中的钾含量、茎秆形态特征、茎秆质量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施加生物炭能够促进玉米茎秆各节的钾含量,并且生物炭的施入矮化了蜡熟期玉米茎基部3~5节的节间长,增大了玉米茎粗,增强了茎秆弹力和茎秆外皮穿刺力,增加了茎秆干物质积累,使茎秆粗壮、坚韧。随着生物炭施用量增加对玉米茎秆钾含量、茎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均表现出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施炭量40 t/hm2为最优施用量,产量达13261 kg/hm2,较对照提高了25.99%。当施炭量为80 t/hm2时茎秆中的钾含量、茎秆形态特征、茎秆质量性状及产量的提高幅度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85.
小麦纹枯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相似文献   
86.
粳型杂种稻米品质性状的表现及遗传控制   总被引:40,自引:3,他引:40  
研究了由4个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与7个恢复系配组的24个粳型杂种的9个品质性状的遗传表现 , 结果表明: (1)杂种粳米的品质性状表现普遍介于双亲之间, 但粒宽和直链淀粉含量有 较多的超高亲组合, 糙米率和精米率有较多的超低亲组合。 (2)杂种的整精米率、 粒长、 粒宽、 垩白率、 糊化温度5个性状与不育系呈显著正相关; 糙米  相似文献   
87.
通过对南岳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多样性与其相邻的其余的9个地区种子植物多样性进行模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①借助于模糊数学,模糊聚类分析方法是一种理想的植物区系分类方法;②按区系关系的密切程度的大小顺序进行排列,与南岳自然保护区的关系的密切程度从大至小的顺序为:台湾岛>井冈山>武夷山>大罗山>白云山>北山>北仑山>黄山>神农架.  相似文献   
88.
针对当前快速准确获取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 LAI)时大部分遥感预测方法将光谱信息作为模型主要特征,忽略时序变化特征的问题,利用无人机搭载五通道多光谱相机获取研究区玉米不同生育期的影像数据,基于该数据计算玉米相应生育期植被指数,然后采用植被指数建立各生育期子模型,采用Shapley理论计算子模型均方根误差对全生育期模型均方根误差的贡献度,从而确定各子模型权重,根据权重组合形成具有LAI时序变化特征的估算模型,分别基于支持向量回归(SVR)、多层感知机(MLP)、随机森林(RF)和极限梯度提升树(XGBoost)算法构建组合估算模型。结果表明:采用Shapley理论构建的组合LAI估算模型估算效果优于直接构建的全生育期LAI估算模型。相较于SVR-Shapley、MLP-Shapley以及RF-Shapley模型,XGBoost-Shapley模型的估算效果最佳(R2为0.97,RMSE为0.021,RPD为6.9)。将最优模型XGBoost-Shapley应用于研究区LAI预测,预测结果符合不同生育期玉米长势。本研究为大田玉米长势遥感监测提供...  相似文献   
89.
介绍了近年来应用在水果的成熟度判定和品质筛选上的一种无损检测技术——介电特性检测技术,详细介绍了介电特性测定水果成熟度的基本原理、介电特性测量技术及各测量技术的优缺点,综述了平行极板技术与同轴探头技术在水果成熟度检测上的应用。同时,指出了目前我国在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90.
橄榄鲜食果品质的感观与理化评价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结合果实理化分析新成果,初步提出橄榄鲜食果品质评价指标。鲜食橄榄果实评价以感观评价为主,理化测评为参考。感观评价分内质与外观两部分,内质项目包括果实肉质粗细、韧脆、回甘和甜香,外观项目包括果实斑痕、整齐度、形状与大小、色泽。理化测评项目包括可溶性固形物、膳食纤维、单宁、总糖、氨基酸、有机酸、挥发油、可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