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9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3篇
  5篇
综合类   56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1 毫秒
61.
红椿(Toona ciliata Roem.)是国家二级保护濒危种。采用相邻格子法和中点四分法,研究平江县芦头国有林场红椿林的物种组成、群落外貌、群落垂直结构和群落各层多样性特点。结果表明:在1 200m2的样地里共有维管植物81种,隶属于53科70属,群落的科属组成不够集中;群落内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具有明显垂直结构分层,各层有明显优势种;乔木层的Simpson指数最大,为0.217,灌木与草本层Simpson指数分别为0.033和0.039,随着海拔梯度的增加,建群树种红椿也明显增多,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也有所增加,而Pielou指数和Simpson指数变化很小。生活型谱矮高位芽植物在群落植物中占的比重最大为33.33%,其次是小高位芽植物。由频度级分析得出,群落仍处于发展的不稳定时期,频度级为C物种数将不断增多,从而达到稳定阶段。由于红椿林生长的地理环境不利于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成长,且生长对光照有强烈的依赖性,林下更新困难,已成为红椿林濒危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对红椿生境的恢复和重建技术研究,以利其种群的扩大。  相似文献   
62.
杨树叶枯病〔Alternaria alternata(Fr.)Keissl〕分布广泛,是杨树主要病害之一。目前针对杨树叶枯病主要是化学防治为主,大量使用杀菌剂污染环境,同时促使该地区抗性种群的形成。木霉菌是一种资源丰富的拮抗微生物,已作为生物制剂应用于一些树种的病害防治。文章以生防菌绿色木霉菌(Trichoderma viride)、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为试材,研究2种木霉菌株对杨树叶枯病病原菌株生长的拮抗作用,及其对杨树叶枯病菌株生长的抑制作用,以期为利用木霉菌有效防治杨树叶枯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3.
景天科多肉植物叶片肥厚,颜色绚丽,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花青素含量是决定叶片颜色的内在因素,而花青素含量又会受温度的影响。采用不同温差条件研究其对景天科姬胧月和厚叶月影的叶片显色及花青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姬胧月(Graptosedum gilva’bronze’)在昼夜恒定温差为15℃时,3个月内颜色变化最显著,由绿色变为深红色,花青素含量显著增加,而恒定温差10℃和自然温差6.6℃时的叶片颜色变化较小,花青素含量增加不显著。相同条件下,厚叶月影(Echeveria elegans’kesselringiana’)对温差响应极弱,在温差为15℃和10℃时颜色变化均不明显,花青素含量变化极小,室外6.6℃时叶尖颜色和花青素含量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64.
针对现有的小班坡度计算方法存在的复杂地形适应能力较差、提取结果准确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DEM的小班坡度自动提取算法,通过与其他2种传统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检验了该方法的准确性与实用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剔除了小班内的异常的高低起伏点,并获取了小班所在的斜平面模型,综合考虑了小班整体情况。该算法得到的结果更准确、更实用,能够适应地形复杂度较高的区域,替代人工完成小班坡度值的测量,节省时间、人力和物力。  相似文献   
65.
建立超声辅助分散液相微萃取(USALPME)结合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器的新方法,应用于饮用水中的3种有机磷农药(杀螟硫磷、毒死蜱和苯线磷)残留的检测。对可能影响萃取效率的因素,本试验进行优化。结果为:取一只装有5mL水样的离心试管,用移液枪迅速注入30μL氯苯(萃取剂)超声10min,冰浴10min,以3 500r/min离心5min,用微量进样器吸取沉淀相1μL进样分析。在最优条件下,说明3种有机磷农药杀螟硫磷、毒死蜱和苯线磷的检出限为0.41~0.83μg/mL,相对标准偏差为11.94%~16.73%,线性的变化范围(浓度0.5~100μg/mL)在0.995 7~0.999 7之间,此方法检测饮用水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结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66.
兽药残留超标是畜禽水产品的主要安全危害,利用免疫检测技术对兽药残留进行快速筛查是一种有效的监控手段。然后兽药残留种类多样性的现实与传统免疫检测技术检测对象单一的特点存在显著矛盾,因此研究建立多残留免疫检测成为一种新的趋势。文章介绍了实现多残留免疫检测的几种策略,并对多残留免疫检测技术在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应用作了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67.
土地资源是不可再生的生产资料。耕地是土地资源的精华,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条件之一,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当前农村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笔者从规划、合理利用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充分利用农村现有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68.
对广西猪源I型副粘病毒F基因测序分析,为今后开展猪源副粘病毒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也为有效防控副粘病毒感染奠定基础。参考GenBank发表的相关禽副粘病毒I型(Avian paramyxovirus serotypeI,APMVx)基因组序列,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用RT—PCR法分别扩增出病毒各F基因片段,并将目的基因片段回收纯化。测定得F基因的序列结果表明,从猪组织中分离获得1株猪源禽I型副粘病毒,分离株F基因112~117住裂解住点的氨基酸组成为R—R—Q-R—R-F,与强毒株DQ417113、AF458012的裂解位点一致。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株与标准强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7.5%和87.4%。猪源禽I型副粘病毒分离株为强毒株,属于基因I型是传统型毒株,广西地区禽I型副粘病毒宿主范围呈不断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69.
通过对农药厂周围土壤和农作物中乙草胺含量的测定,研究了乙草胺农药厂对其周边环境的污染情况。从距离农药厂100 m以内15个点共取得73份样品,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土壤及农作物样品中乙草胺的残留量。结果显示:农药厂南面土壤及农作物中乙草胺的平均检出量分别为38.2~45.3 μg/kg和39.5~46.0 μg/kg,东面分别为15.4~22.9 μg/kg和21.6~30.1 μg/kg;耕作区土壤污染状况在垂直方向及不同距离上均未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东面及南面土壤与农作物中污染情况分别存在对应关系。农作物样品中乙草胺的平均检出量为21.6~46.0 μg/kg,表明该区域生产的农产品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70.
[目的]明确高分子亚基Bx7OE在6个品种中的分布,研究其对小麦品质影响,帮助品质性状改良。[方法]利用已有Bx7OE特异性标记,对津强1号、辽春10号及其杂交育成的5个品种进行检测,采用SDS-PAGE方法,获得7个品种高分子量亚基分布数据,并进行品质分析。[结果]7个供试品种中,有4个品种扩增出447 bp的片段,分别是津强1号、津强2号、津强5号和津强6号,说明里面含有7OE亚基。SDS-PAGE数据表明,这7个品种亚基组成为在Glu-A1位点除津强1号为2*亚基外,其余均为1亚基,在Glu-B1和Glu-D1位点均为7+8亚基和5+10亚基。通过品质数据分析,Bx7OE亚基对小麦粉质指标有明显的正面影响。[结论]STS标记特异性较好,Bx7OE亚基对改良小麦品质作用较大,可用于中国小麦品质改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