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8篇
  21篇
综合类   1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在广西南部4个地区桉树人工林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其林下资源植物种类结构及其组分重要性特征的研究,结合林下药用植物价值评定,结果表明:(1)桉树人工林草本层的资源植物主要有东方乌毛蕨、铁芒萁、五节芒,平均重要值57.64±61.30,灌木层的资源植物主要有盐肤木、海金沙、玉叶金花、三叉苦、金毛狗,平均重要值10.51±5.17;(2)桉树人工林下资源植物以药用植物为最多,其药用价值评分(0.2)从高至低依次为盐肤木、玉叶金花、金毛狗、海金沙、三叉苦、潺槁木姜子、鸡眼藤、东方乌毛蕨;⑶在广西南部地区桉树人工林下发展盐肤木、玉叶金花、金毛狗、海金沙、三叉苦、东方乌毛蕨等资源植物很有前景。  相似文献   
42.
43.
马尾松与红锥混交异龄林生物量分配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过三次抚育间伐的24 a生马尾松林下套种红锥,经过26 a的培育后形成了针阔混交异龄林。于2009年12月按相邻网格样方法设立固定样地(以50 a生马尾松纯林作对照),按径阶平均木法分别测定马尾松与红锥的林木生物量。结果表明:马尾松-红锥混交异龄林乔木层的生物量为220.072 t/hm2,比同龄马尾松纯林(241.618 t/hm2)的低8.92%;其净生产量为5.341 t/(hm2.a),比同龄马尾松纯林的高10.53%;其林分平均单株生物量比同龄马尾松纯林的低54.72%,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两种林分乔木层的生物量、净生产量和平均单株生物量的差异是由于林木年龄、林木保存密度及其分布不均匀性的共同影响结果。马尾松-红锥混交异龄林的地上部分生物量空间结构与马尾松纯林相比存在明显差异,混交林在树干高度6~8 m段开始出现枝叶,8~20 m段出现了枯枝,其枝叶生物量有两个峰值(14~16 m和20~22 m);纯林则在树干高度为8~10 m段开始出现枝叶,在10~20 m段出现了枯枝,其枝叶生物量只有一个峰值(20~22 m)。  相似文献   
44.
桉树工业人工林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动态研究   总被引:58,自引:0,他引:58  
以定位监测与时空互代相结合的方法,于1998—2003年,从不同连栽代数、层次的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等方面对桉树工业人工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动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①从1998—2003年,第1代林分出现的物种数为78种,第2代林分只有39种,第2代林分出现的物种数比第1代减少了50%;以达到主伐时的林分监测结果比较,第2代林分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_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别比第1代林分下降39.39%、17.76%和5.45%。 ②在1个经营周期(6 a)内,桉树工业人工林的物种丰富度呈先快速增加,后稍下降,再增加的“S型”变化;Shannon_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呈先快后慢的逐渐递增趋势;由于在1个经营周期内,物种的恢复总是达不到原有(第1代)的水平,因此,连栽和短轮伐期经营必然导致物种多样性的降低。 ③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普遍高于草本层,连栽具有降低灌木层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提高草本层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的作用。   相似文献   
45.
大明山常绿阔叶林粗死木质残体贮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08年初遭受特大冰雪灾害干扰的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分别坡位设计调查样区,样区内采用相邻网格样方法设置调查样地27个,样地总面积为10 800 m2。采用样方收获法测定林地上的粗死木质残体(Coarse Woody Debris,CWD)贮量及其腐解等级特征。结果表明:大明山常绿阔叶林的粗死木质残体贮量为33.142 t/hm2,其中倒木占CWD总贮量的95.75%。各腐解等级的贮量百分比序列为2级(60.8%)3级(21.7%)4级(13.6%)5级(3.9%)。2008年初的冰雪灾害干扰造成大明山常绿阔叶林的非正常CWD贮量骤然增大,高达20.172 t/hm2。  相似文献   
46.
尾巨桉和厚荚相思人工林土壤肥力及其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广西国营高峰林场界牌分场相似立地条件下尾巨桉和厚荚相思人工林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行了测定,旨在研究尾巨桉和厚荚相思的生长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厚荚相思人工林的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自然含水量、非毛管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及最大持水量均高于尾巨桉,其具更高的土壤通透、保水和供水性能,但差异不显著(P=0.31—0.97);除速效钾外,尾巨桉人工林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元素含量均小于厚荚相思人工林。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20—40cm土壤有机质差异极显著(P=0.01),而在0—20cm土层中,土壤有机质、pH值、全磷、全氮等差异均不显著(P=0.11—0.99);厚荚相思人工林对土壤的改良作用优于尾巨桉人工林。  相似文献   
47.
桉树人工林与其它林地土壤酶活性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桉树萌生林、桉树植苗林、灌草丛和马尾松林地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蔗糖转化酶及脲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桉树萌生林、桉树植苗林与灌草丛、马尾松林地土壤中3种酶活性的差异不显著,说明栽植桉树对林地土壤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8.
49.
广西海岸沙地木麻黄防护林带的生物量和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海岸沙地木麻黄防护林带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研究结果表明:13年生木麻黄林带的生物量为100.01t.hm-2,生物量的大小序列为干材>根系>树枝>叶枝>干皮>枯枝。立木生物量总量的空间格局是随树高的增加而减少,不同器官生物量的空间分布却有所不同,干材和干皮生物量随树高的增加而减少,树枝生物量则主要集中在树冠中层或中下层,叶枝则主要分布在上层或中上层。沙地木麻黄林带具有较高的生产力,为7.693t.hm-2.a-1。海岸沙地木麻黄这种生物量和生产力水平足以说明它对海岸沙地的生态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50.
马占相思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采自广西高峰林场9.5年生马占相思木材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马占相思木材的气干密度、基本密度和全干密度分别为0.5636,0.4839和0.5333g/cm^3,其径向、弦向和体积干缩系数分别为0.0908%,0.2703%和0.3824%,其顺纹抗压强度为60.40MPa,径面和弦面的顺纹抗剪强度分别为10.89和12.01MPa,径面和弦面的顺纹抗劈强度分别为194.3和208.5N/mm,端面、径面和弦面的硬度分别为82.99,64.58和56.99MPa,冲击韧性为66.90kJ/m^2,抗弯强度和抗弯弹性模量分别为184.0MPa和13.944GPa。除了冲击韧性较小外,马占相思木材的主要力学强度均属于中上水平,可作为承重结构和高中档家具用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