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篇
林业   36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1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广西生物柴油原料树种石栗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生物柴油产业的发展,木本油料植物作为生物柴油原料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从石栗(Aleurites moluccana)的生物生态学特性、种子含油率、油脂性质、油脂组成、与国内外柴油、生物柴油标准比较等方面,讨论石栗作为广西木本生物柴油树种的潜力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岗松(Baeckea frutescen)属桃金娘科岗松属植物,是传统的药用、香料植物,对岗松生物学特性、地理分布、资源培育、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应用前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光质与光周期对多穗柯幼苗生长及光合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发光二极管LED(Light Emitting Diode)为光源,设置不同光质(正白光、蓝光、红光)和光周期(8、12、16 h)处理,对2年生多穗柯(Lithocarpus polystachyus)扦插苗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处理2个月后,多穗柯幼苗叶面积、叶长、叶宽、叶片数、苗高增量及地径增量差异显著(P0.05),说明不同光质和光周期处理对其叶片特征及幼苗生长有影响作用。与正白光相比,蓝光有利于多穗柯幼苗的苗高增长,幼苗叶片数量增多,最大净光合速度达到8.59μmol/(m~2·s),而红光则有利于促进幼苗的地径增长量;对比正白光,长日照处理的叶片数及苗高增长量显著提高,有效光强在400μmol/(m~2·s)之后光合速率均高于对照,而短日照处理叶片数显著减少,有效光强在400μmol/(m~2·s)之后光合速率均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14.
为了给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无性系萌芽林的施肥提供依据,以肥料为试验因素,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类型肥料(复合微生物菌肥、普通复合肥、桉树萌芽林专用肥、微生物复合肥)对广林香樟无性系萌芽林生长和含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复合肥和普通复合肥对广林香樟无性系萌芽林的生长和地上生物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对鲜叶含油率的促进作用上,以复合微生物菌肥的效果最好,普通复合肥的效果最差;鲜叶产油量方面,微生物复合肥比其他处理更能促进芳樟油的产量。  相似文献   
15.
30个多穗柯种源主要经济性状及活性成分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究30个多穗柯种源主要经济性状和活性成分的差异,为筛选多穗柯优良种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结合方差和主成分分析,对6个省(区、直辖市)30个多穗柯种源苗木的苗高、地径、产量、根皮苷含量、三叶苷含量进行测定。【结果】30个多穗柯种源的树高、产量、老叶根皮苷含量和嫩叶三叶苷含量的种间差异性均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对30个多穗柯种源的5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将其转化为3个主成分,这3个主成分可以代表原本5个指标的82.541%的综合信息,通过综合评价,CQLP2的综合评分(F值)最高为1.420094,其第1主成分的得分也最高,说明其综合指标和经济性状表现最优;GXYJ13的综合评分(F值)排名第2为0.888433,其第2主成分的得分最高,但第1主成分得分为负值(-0.57666),说明其综合评价最优,但经济性状表现比较差,综合得分不如CQLP2。【结论】综合评价最优的10个品种为CQLP2、GXYJ13、GXTL5、GXNP3、CQLP4、GXTL6、GXYJ11、GXDB5、CQLP1和CQJYS2。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千年桐(Aleurites montana)5个无性自然授粉观察,并开展无性系控制授粉试验,初步了解无性系的自然坐果率和人工控制授粉技术。初步试验结果如下:5个无性在自然授粉条件下坐果率变化范围在57.79%~86.49%,坐果率最低的无性系为天雹2号,坐果率最高的为武宣3号,而在落果率武宣2号最高,为28.89%,桂皱27号最低,为14.67%;采用不同雄株的花粉进行人工授粉,坐果率也存在差异,桂皱27号×Ⅲ号雄株、武宣2号×Ⅳ号雄株、武宣3号×Ⅲ号雄株、天雹2号×Ⅲ号雄株和吴圩4号×Ⅳ号雄株等组合的坐果率较高;通过分析杂交果实的经济性状,筛选出的优良杂交组合是桂皱27号×Ⅲ雄株、武宣2号×Ⅱ雄株、天雹2号×Ⅲ号雄株和吴圩4号×Ⅰ号雄株。  相似文献   
17.
为迅速而准确地预测肉桂林分的生物量,以广西防城不同密度肉桂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线性和非线性关系拟合肉桂树干、树皮、树叶和树枝生物量模型,并估算和比较分析不同密度肉桂人工林地上各器官生物量和林分径阶生物量。结果表明,建立的肉桂各器官生物量最优模型相关系数均达到了0.93 以上。应用模型估算4 个不同密度的肉桂人工林各器官生物量均表现为树干>树枝>树皮>树叶,地上总生物量的变化趋势为密度Ⅱ>CK>密度Ⅰ>密度Ⅲ,肉桂人工林中大径材生物量蓄积的最佳密度是2400株/hm2(密度Ⅱ)。  相似文献   
18.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技术,研究了油桐DGAT1在不同品种以及种子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DGAT1在6个不同品种成熟种子中的相对表达量差异不明显,这种表达量与种仁含油率相关性也不明显。在油桐‘ZN L-F52’种子不同发育阶段中,DGAT1均有表达,在6、7、10月份表达量较低,而在8、9月份表达量高,相对表达量呈上调趋势,这与油桐种仁油脂形成规律相符合,说明该基因可能与油桐油脂合成调控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八角林下种植的15种禾本科牧草的存活率、株高、产量、病级、虫级及长势等6项指标进行了测定与分析,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开展其生长适应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广西南宁地区,自然生长状态下多数参试牧草品种均能生长良好,其中高丹草(健宝)(Sorghum bicolor×S.sudanense)(Jumbro)的单位面积产量最高,其与美洲杂交狼尾草(Pennisetum americanum×P.purpureum)、狼尾草(斗牛)Pennisetum alopecuroides(L.)Spreng的综合评价得分中明显优于其他品种,而紫羊茅(Festuca rubra)在八角林下的生长适应性表现最差。  相似文献   
20.
我国油桐产业化发展战略调查研究报告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油桐是原产于我国的重要工业油料树种,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16个省区都有分布或栽培。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人工合成油漆等替代产品的大量涌现,桐油市场严重萎缩,油桐栽培面积和桐油总产量急剧下降,油桐产业逐步衰落。为了重新挖掘油桐这一宝贵资源,推进油桐产业的快速和规模化发展,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我国油桐资源与产业化发展的现状,探讨了油桐的开发利用价值和油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油桐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战略和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