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篇
林业   36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1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3个油茶优良无性系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LCPRO+ 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油茶无性系岑软3号、赣190和湘林11在果实油脂转化期光合作用日变化,结果表明:岑软3号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为单峰型,无明显"午休"现象,湘林11和赣190呈双峰型,有光合"午休".蒸腾速率(Tr)日变化岑软3号和湘林11为单峰型,赣190呈双峰型.净光合速率(Pn)、水分利用效率日均值为岑软3号>湘林11>赣190.岑软3号、湘林11、赣190最大净光合速率依次为14.84、13.64、12.45 μmol/(m2·s).相关性分析表明:岑软3号、赣190和湘林11气孔导度(Gs)与其净光合速率均呈显著正相关,且赣190和湘林11达极显著水平;胞间CO2浓度(Ci)与其净光合速率均为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42.
通过对稀土不同施用方式(稀土加入基肥、稀土溶液浸根和稀土溶液叶面喷施)对尾叶桉幼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种使用方法都对2.5 a生尾叶按幼林的生长起促进作用,在稀土加入基肥中,使用7.5 g/株效果最好;在稀土溶液浸根中,使用500 mg/kg效果最好;在稀土溶液叶面喷施中,使用200 mg/kg效果最好.从1.5 a生桉树幼林的单株生物量看,稀土加入基肥、稀土溶液浸根和稀土溶液叶面喷施3种施用稀土方式均使桉树幼林生物量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稀土的3种施用方式均能使桉树幼林林地土壤养分含量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影响程度的大小顺序为稀土加入基肥>稀土溶液浸根>稀土溶液叶面喷施.  相似文献   
43.
【目的】通过研究板栗花粉直感效应对胚胎发育的影响,为下一步开展板栗杂交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云南板栗品种‘云富’和‘云良’,北方板栗品种‘燕山红’及‘燕龙’4个板栗品种为材料,通过控制授粉实验,观察不同授粉组合胚胎发育情况。【结果】在同一正交组合中,以果实成熟早的品种的花粉授粉的胚胎发育也早。不同授粉组合在不同时期胚乳核细胞的横纵径差异皆达显著。不同组合同一发育时期子叶细胞横纵径差异不大,且子叶细胞横纵径的发育进程与成熟时坚果的大小无明显的线性关系。同一母本的授粉组合中,杂交授粉的板栗坚果大小均大于自交授粉。【结论】板栗杂交优势明显,在生产实践中可用早熟品种进行授粉使果实成熟早,还可以利用南北方果实口感及大小来改良果实品质,提高板栗整体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44.
为研究不同因素对细子龙扦插的影响,找到适合细子龙扦插生根的方法,提高生根率,以细子龙成年母株当年生枝条为试验材料,分别探讨激素种类、激素浓度和浸泡时间3个因子对细子龙扦插生根率和愈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激素种类、激素浓度和浸泡时间3个因子对细子龙扦插生根率和愈伤率的影响显著(P<0.05);影响细子龙生根率最大的因子是浸泡时间,而不是激素种类;激素种类及激素浓度显著(P<0.05)影响细子龙扦插愈伤率且激素种类影响力大于激素浓度;用浓度为500mg/L的IBA溶液处理10min细子龙扦插生根率最高为62.22%。  相似文献   
45.
为研究油桐扦插生根问题,以1~3年生油桐母树穗条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外源激素浓度、留叶方式及母树年龄对油桐插穗生根的影响,并从解剖学角度揭示其插穗的生根机理。结果表明,采集1年生母树穗条,留半叶,经1.5 g/L IBA处理2 h,生根效果最优,达56.67%;其生根形式为单一皮部生根;根原始体属于诱导原始体,由皮层的薄壁组织细胞分化而来。  相似文献   
46.
为了降低灵芝培养成本,同时增加品质,通过介绍红锥林下黑灵芝仿野生栽培养护方法、出芝情况、采收时机及效益分析,得出林下黑灵芝仿野生栽培建设投入少,品质好,后期只需很少劳力,一次栽培可采收5~6a,5a每年平均利润达到19.5万元·hm~(-2),经济效益较高,也具有很好的生态及社会效益,是非常有前景的灵芝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47.
为了研究牛角瓜(Calotropis gigantea)植株在低温胁迫下细胞质膜透性的变化,将其成年植株的离体根、茎、叶置于不同的低温(10、5、0、-5℃)条件下处理1、4、8、18、24 h,室温(25℃)放置相同时间的为对照,测定分析电解质渗出率。结果表明:在相同处理条件下,牛角瓜植株根、茎、叶3种器官的细胞质膜透性存在一定的差异;所试验的胁迫温度电解质渗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时间处理、温度处理以及两者间的交互作用,对牛角瓜的根、茎、叶3个植株部位的电解质渗出率均有极显著的影响;处理温度低于5℃时,电解质渗出率均急剧上升至差异显著水平;-5℃处理超过4 h,电解质渗出率基本达到90%以上,接近饱和状态,持续低温处理对其影响不大;在相同处理条件下,牛角瓜根的电解质渗出率比茎、叶的大,其抗寒性相对较差;初步判断牛角瓜植株对低温耐受的敏感温度临界值为5℃。  相似文献   
48.
49.
以不同间伐强度的18年龄肉桂(Cinnamomum cassi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林地土壤、地被物的养分特征以及地被物的蓄积量、持水能力和对降水的拦蓄能力,结果表明:肉桂人工林初植密度10 000株/hm~2,种后每隔5年间伐,密度先后降到3 100、2 400株/hm~2,18年林龄地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60 g/kg以上,明显高于附近对照的杂木林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碱解N含量在278.45~309.80 mg/kg之间,有效P含量在1.70~2.20 mg/kg之间,速效K含量在35.40~48.70 mg/kg之间。林下地被物主要包括大量的肉桂枯枝落叶以及肉桂毛细根,地被物层厚度达到7~10 cm,林下高温高湿小气候环境促进枯枝落叶层之下的地表形成大量的肉桂毛细根,其厚度达3 cm左右,在非降雨条件下土壤仍能保持普遍湿润,整体地被物对降水的有效拦蓄总量达到5~6 t/hm~2,具有良好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能力。  相似文献   
50.
不同品种肉桂叶表型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清化桂(Cinnamomum cassia var.macrophyll)和西江桂(Cinnamomum cassia)的11个家系为研究对象,分析10个叶表型性状的变异状况,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对11个家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清化桂家系的叶全长、叶片长、叶宽、叶子鲜重、叶面积的平均值显著大于西江桂家系。不同品种家系间的变异系数差异程度不同,范围在13.29%~22.41%之间,其中,西江-6的平均变异系数最小,仅为13.29%,而西江-5的变异系数最大,为22.41%。主成分分析中,前三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90.979%,说明这三个主成分概括了10个性状指标的主要信息。其中,叶柄长/叶全长的载荷量最大,其次是叶片长和叶全长,是区分肉桂不同品种最主要的叶片性状。通过聚类分析,可将11个家系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清化桂家系,一类是西江桂家系,表明清化桂和西江桂是2个遗传距离较远的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