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篇
林业   36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1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1.
对岑软2号、岑软3号、岑软24、桂8、赣无1、湘林11这6个油茶(Camellia oleifera)优良无性系光响应曲线进行了分析,了解各无性系的光响应曲线特征参数,所测数据通过二项式回归、直线回归拟舍得出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等光合特征参数,结果表明,6个油茶无性系LSP为1 165.07~1 373.63 μmol/(m2·s),LCP集中在7.33~50.91 μmol/(m2·s).岑软2号、岑软3号、岑软24和湘林11耐弱光能力较强;桂8 LSP高,LCP也高,较耐强光.岑软2号、岑软3号LSP高,LCP低,对光环境的适应范围较广.Pmax从大到小为岑软2号、岑软3号、岑软24、桂8、赣无1、湘林11,岑软2号、岑软3号具有较大的光合潜力.  相似文献   
52.
2017年5-11月,通过田间观察13株八角,研究了广西南宁八角Illicium verum开花特性与规律。结果表明,八角花期集中在6-10月,6月开始大量抽蕾,7月中旬至9月中旬集中开放,之后开花量逐渐减少。抽蕾过程几乎贯穿整个花期,抽蕾以6-7月最多,8月较少,9-10月很少。不同年龄枝的着花量有显著差异(P<0.05),当年生枝着花量最多,其次是一年生枝,最少是老枝。花的生长发育期平均为31.20 d,其中花蕾期27.69 d,单株间差异显著(P<0.05),花瓣开放期3.51d,单株间差异不显著。同株同期抽出的花蕾,其花蕾期长度也普遍相差较大。花的结构特征变异较大。花萼2~4片,多数3片。花瓣6~16瓣,多数6~10瓣。雄蕊群10~26枚,多数10~18枚。雌蕊群的心皮5~13枚,以8枚常见。同株不同花朵之间,其萼片、花瓣、雄蕊和心皮数量不一定相同。  相似文献   
53.
大叶栎ISSR扩增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大叶栎ISSR扩增效果的因素,建立大叶栎ISSR扩增的优化体系。[方法]以新嫩的大叶栎叶片为试材,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大叶栎叶片基因组DNA,并将DNA浓度稀释到30ng/μl,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测试DNA模板、PCR缓冲液和TaqDNA聚合酶的用量以及底物dNTP终浓度和引物终浓度对ISSR扩增的影响。[结果]大叶栎的ISSR扩增的最优反应体系为:总体积20μl中含有DNA模板60ng、PCR缓冲液10×buffer为2.0μl,底物dNTP终浓度为0.25mmol/L,引物终浓度为0.3μmol/L,TaqDNA聚合酶为1U。在该体系下,能够扩增出清晰、多态性高的条带,能够满足大叶栎种群ISSR多样性分析的要求。[结论]建立了大叶栎ISSR扩增的优化体系,为研究广西的大叶栎种群遗传多样性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54.
不同品种肉桂叶表型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清化桂(Cinnamomum cassia var.macrophyll)和西江桂(Cinnamomum cassia)的11个家系为研究对象,分析10个叶表型性状的变异状况,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对11个家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清化桂家系的叶全长、叶片长、叶宽、叶子鲜重、叶面积的平均值显著大于西江桂家系。不同品种家系间的变异系数差异程度不同,范围在13.29%~22.41%之间,其中,西江-6的平均变异系数最小,仅为13.29%,而西江-5的变异系数最大,为22.41%。主成分分析中,前三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90.979%,说明这三个主成分概括了10个性状指标的主要信息。其中,叶柄长/叶全长的载荷量最大,其次是叶片长和叶全长,是区分肉桂不同品种最主要的叶片性状。通过聚类分析,可将11个家系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清化桂家系,一类是西江桂家系,表明清化桂和西江桂是2个遗传距离较远的种。  相似文献   
55.
DGAT酶是三酰甘油(TAG)合成的Kennedy途径中唯一的限速酶,因此直接影响三酰甘油(TAG)的累积.本研究在已克隆分离到Co-DGAT1基因全长cDNA序列的前期基础上,利用含有双酶切位点的特异引物扩增出Co-DGAT1基因的开放读码框,定向克隆到植物转化载体pBI121中,并采用冻融法导入农杆菌LBA4404,为进一步通过转基因技术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GA3浸种及不同贮藏方式对肉桂种子萌发的影响,为解决肉桂种子发芽及贮藏难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肉桂种子分别用0、100.0、200.0、300.0和400.0 mg/L GA3溶液浸种后催芽和播种,分析GA3对肉桂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肉桂种子采用室温干藏、室温湿沙藏、4℃干藏和4℃湿沙藏4个处理后15、30和60 d,测定各贮藏处理种子的发芽率,探讨肉桂种子贮藏特性。【结果】肉桂种子经GA3200.0 mg/L浸泡处理,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高于其他处理,其中发芽率为90.0%,比对照高19.8%;发芽势为76.7%,比对照高31.9%;发芽指数52.1,比对照高28.4%。种子经GA3处理,幼苗茎长、根长及全株长均优于对照且差异显著(P〈0.05),其中以GA3200.0 mg/L处理效果最佳。室温下沙藏和干藏60 d后,肉桂种子发生霉变失去生活力,4℃干藏60 d后,肉桂种子发芽率仍达60.0%以上,贮藏效果最佳。【结论】对肉桂种子进行适当浓度的GA3处理并进行沙藏催芽,可解决肉桂直播发芽率低和传统沙藏催芽方法出苗不整齐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