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81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41.
岭南地区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和社会风俗孕育了这里悠久的花事生活习俗与传统。广府文人作为花事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将花事活动融入园居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也影响了园林营建。运用图像学图文互证方法,对清代广府文人画作中描绘的花事活动内容与园林空间、园居生活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图像中主要包含了种花、赏花、插花、采花、绘花5种活动,这些活动结合了中国传统文人情趣和广府地方生活风俗,表现出雅俗共赏的特征。园林中的花事活动也与广府古典园林中的空间布局、构筑形态和植物种植方式互相影响,反映出岭南园林空间营造特色与园居活动、文化观念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2.
《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和文学史上的瑰宝,描绘了楚国的人居环境和园林场景。基于“言-象-意”关系和意境心理发生机制,研究《楚辞》中的园林意境及其承载的思想内涵,分别对“大内御苑”“离宫苑囿”“贵族宅园”3类园林的场景意境解译,反映楚国园林“天人合一”,人本主义、浪漫主义、仙境的人居思想和君权至上的思想与情感。  相似文献   
43.
聚焦岭南园林荷池香景营造,以顺德清晖园为例,采用香景漫步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游人对荷香的感知评价,绘制香景地图,揭示荷香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感知特征。从香景地图可见,清晖园荷香主要分布于澄漪亭一带及六角亭和绿湖红雾门附近,其中尤其以澄漪亭被感知荷香的频次最高,是荷香消夏的理想场所;从主观评价得出,大多数人喜爱荷香,认为其强度为弱,持续时长短,香气类型为清爽,对香景的感知受其经验记忆的影响。香景地图作为一种以人的感知为途径,将无形的香气进行可视化表达的记录与监测方式,可为古典园林遗产保护与遗产文化呈现提供新的视野和启发。  相似文献   
44.
岭南插花艺术的发展与风格特征深受岭南画派的影响,而岭南画派与中国文人绘画传统关系密切。选取晚清民国时期岭南画派及与其同时期、最能代表文人艺术传统的江南文人画中描绘的瓶花进行对比,分析此时期两地绘画作品中所展现的瓶花在花材、花型、搭配、创作意图与风格等方面异同,探寻岭南与江南文人绘画中的瓶花特征。两地文人绘画的瓶花作品都反映了传统的东方智慧与文人审美,都受到市井文化的影响。不同之处在于岭南文人着力于展示人们日常的生活,画面富于生活情趣;而江南文人以文人意趣为本,画面强调瓶花的线条美、意境美。  相似文献   
45.
46.
47.
48.
广东省榕属Ficus古树数量大、种类多,占广东古树总数的29.1%,包括榕树F. microcarpa、雅榕F. concinna等21种。通过分析榕属古树的组成和分布特征,探究影响其保存和保护的历史文化成因。结果表明,在榕属古树中,三级古树占90.2%,粤北地区一级古树数量较多;榕树数量最多,占81.8%。榕属古树在珠三角核心区和粤东、粤西两翼分布密度较大,粤北地区分布密度较小,总体呈现沿海向内陆递减的趋势;村落和寺庙宗祠是集中分布点。榕属古树的分布除了受本属生物学特征和自然地理条件约束,更受到乡村民俗文化、儒释道文化和士大夫文化等文化要素的影响。这些要素既是区域生态文化的体现,也是古树保护与利用的价值所在。传承区域生态文化是保护古树资源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9.
海口新旧沟文化景观的形成是农耕智慧下人与自然互动的结果。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与资源上进行持续的人为改造,使得新旧沟文化景观的形态和形成过程体现出中国传统价值观中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对新旧沟文化景观要素如韦执谊与古水利系统,丘濬与古蛇桥,祭抱元境神碑,古村落以及非物质文化进行介绍,并从空间格局、水利发展、多元文化交融3个方面概述其独特性,体现出新旧沟重要的具有海南地域特色的文化景观价值。  相似文献   
50.
本文详细介绍了蚯蚓—葡萄立体高效种养技术,主要包括种养园的建设、蚯蚓饲料的配制、蚯蚓养殖床的铺设、蚯蚓养殖管理、蚯蚓和蚯蚓粪采收等技术,以期为研究和应用以蚯蚓为链条的循环农业模式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