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2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2篇
  37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41.
融雪与降雨侵蚀条件下水土保持措施因子值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地区融雪条件下水土保持措施因子缺乏针对性研究。选择吉林梅河口吉兴径流小区2015年、2016年春季融雪侵蚀观测结果和已有降雨侵蚀数据,对比融雪与降雨条件下水土保持措施因子值、产流产沙次数、径流深、侵蚀模数,探讨了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降雨侵蚀和融雪侵蚀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融雪条件下P值范围为0.001~0.46,其中生态修复措施对于融雪侵蚀的防控效果最好,在融雪时期表现出周期短,融水量少的特点;水平坑措施对融雪侵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融水的拦控上;融雪条件下耕作措施中地埂植物带侵蚀模数及径流深大于横垄。融雪侵蚀地区(尤其是坡耕地)在进行水土保持措施规划设计时,应兼顾降雨和融雪两种侵蚀类型。  相似文献   
42.
雨强和坡度对黄土陡坡地浅沟形态特征影响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浅沟形态特征是建立陡坡地坡面浅沟侵蚀预报模型的基础。为了定量研究黄土陡坡地浅沟形态特征,在长8 m、宽2 m、深0.6 cm的试验土槽上制作了雏形浅沟,设计了2个降雨强度(50、100 mm/h)和3个浅沟发生的典型坡度(15°、20°、25°),利用模拟降雨和径流冲刷(10 L/min)相结合的试验方法定量分析了黄土陡坡地的浅沟形态特征。结果表明:降雨强度和坡度的增加均加快了坡面浅沟侵蚀过程并使浅沟沟槽宽度和深度不断增加,25°和100 mm/h降雨强度下的浅沟沟槽平均宽度和深度比15°和50 mm/h降雨强度下的分别增加1.40和0.61倍。根据测针板法得到的3 cm×10 cm精度的地表高程值数据,在Surfer软件中生成不同试验处理下的地面数字高程模型(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及水流流路图等,发现坡度的增加使两侧坡面细沟汇入浅沟沟槽的坡长增大,而降雨强度的增加则导致浅沟沟槽两侧坡面细沟汇入浅沟沟槽的坡长缩短,同时,沟道密度、地面割裂度和浅沟复杂度均随着降雨强度和坡度的增加而呈现增大的趋势,三者分别变化于0.74~1.48 m/m2、0.13~0.29和1.64~2.84之间,而不同降雨强度和坡度条件下浅沟沟槽宽深比变化于0.65~1.27之间。基于不同试验处理下的DEM,根据相邻格网关系在水平方向上计算方向导数后发现,方向导数格网等值线图可以有效地反映坡面浅沟和细沟的长度、表面积及侵蚀最严重的浅沟沟底位置。  相似文献   
43.
山西大同城区观赏地被植物应用调查与评价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合理开发利用观赏地被植物资源,采用实地调查结合层次分析法(AHP)对山西大同城区主、次干道及典型居住区园林绿地现有地被植物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调查绿地中共有观赏地被植物36种,隶属16科31属,其中,喜阳、耐旱和耐寒的观赏地被种类较多,分别占总种数的69.4%,47.2%和63.9%;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为主,共有29种,占该区地被植物总种数的80.6%;相比其他科属,菊科含种数最多,单科包含11属11种,而单种科亦有10科,占总科数的62.5%。同时,基于AHP层次分析法和K-Means聚类分析法,调查绿地共筛选出I级、II级地被植物17种,这些地被资源均表现出较好的观赏特征,可为今后大同地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4.
茶小卷叶蛾(简称STT),Adoxphessp,是日本茶树的主要害虫。茶小卷叶蛾性息素于1971年,1979年为玉木等所证实。最近发现顺-9,反-12-醋酸十四碳二烯酯及11-甲基-顺-9,12-醋酸十三碳二烯酯,当这些化合物与由顺-9-醋酸十四碳烯酯和顺-11-醋酸十四碳烯酯(4-7%的  相似文献   
45.
<正>案例简介《人民法院报》和《法治快报》报道了以下案例:贺州市八步区沙田镇道东村的菜农黄福兴,到贺州市一种子公司欲购买"农丰红茄"种子。售货员金某告诉黄:"‘农丰红茄’种子卖完了,现有桂林某种子公司生产的‘大圩紫黑长茄’种子,此产品与‘农丰红茄’基本  相似文献   
46.
采集六氯苯(HCB)、滴滴涕(DDT)、多环芳烃(PAHs)污染的工业场地土壤,筛分为六个粒径等级(500~1000μm、250~500μm、125~250μm、106~125μm、75~106μm、75μm),测定土壤各个粒径下比表面积(SSA),以及总有机碳(TOC)、溶解有机碳(DOC)和相应污染物的含量。HCB、DDT、PAHs土样SSA和TOC含量随粒径大小而变化,各土样中的SSA变化范围分别为31.1~49.1 m2g-1、43.2~52.1 m2g-1、29.7~43.3 m2g-1,TOC含量分别为5.7~10.7 g kg-1、3.5~11.4 g kg-1、7.4~9.2 g kg-1,DOC与TOC间有显著的一致性(R2=1,P0.05),DOC约占TOC 13%。HCB含量随粒径减小先降低后升高,在粗颗粒(500~1000μm)中分布最多,其含量为3.27 mg kg-1;与HCB分布规律相似,低环和高环PAHs的最大值也分布在500~1000μm粒径中,ΣPAHS最大值为650.03 mg kg-1。与HCB和PAHS相反,ΣDDT及其同系物(ppDDE(dichlorodiphenyl-dichloroethylene)、DDDs(dichloro-diphenyl-dichloroethane)、DDTs(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含量均随粒径减小先升高后降低,ppDDE和DDDs在125~250μm粒径下含量最高,DDTs和∑DDT在250~500μm粒径下含量最高,∑DDT的最大含量为215.81 mg kg-1。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SSA仅与HCB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而土壤总有机碳的含量与污染物总量之间未显示出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7.
东北低山丘陵区土地利用复杂,常有上坡积雪优先融化产流现象,不同产流模式融雪侵蚀过程不同.为深入了解上坡积雪优先融化条件下坡面融雪产流过程,采用室内模拟融雪试验,研究解冻期上坡融雪径流、坡度、坡长及积雪密度对坡面融雪产流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影响积雪融化速率的主要因素为上坡融雪径流,上坡融雪径流量为0.1L/s时,融雪速率为591 g/min,上坡融雪径流量增加至0.5 L/s时,融雪速率提高到1 121 g/min,融雪速率加快近2倍;2)坡度与积雪融化速率呈正相关关系,坡度为2°时,融雪速率为766 g/min,坡度提高至14°时,融雪速率增大到1 002 g/min;3)融雪速率随坡长增加整体呈上升趋势;4)积雪密度变化与积雪融化速率之间线型关系不明显.研究结果可为融雪侵蚀预报模型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8.
白浆土春季解冻期降雨侵蚀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球上中纬度大部分地区都经受季节性冻融过程,而春季解冻期是土壤季节性冻融过程发生强烈的时期,一般极易发生侵蚀作用。有研究表明,土壤侵蚀在春季解冻期最严重[1],在温带地区土壤流失量的50%以上都发生在冻土层解冻时期[2],在美国俄勒冈东北部地区土壤流失中有86%侵蚀是由于融雪径流和冻融作用造成的[3],在美国南部库贝克观察的2a时间里春季土壤流失占每年土壤流失总量的90%[4],在美国和加拿大部分地区50%以上的土壤侵蚀发生在晚冬和初春季节[5],在我国东北漫岗黑土区春季融雪及强降水易造成强烈的浅沟侵蚀[6]。可见,春季解冻期是部分地区土壤侵蚀发生的主要阶段,而表层土壤含水率高和未完全解冻层的  相似文献   
49.
高峰  武敏 《江西饲料》2007,(3):48-49
有几只活泼的小山羊一出生就成了很多人关注的“大明星”,它们分别是“白雪”“阳春”和“立夏”,虽然外表看上去和普通的山羊并没有什么区别,但它们却是利用当今世界上领先的克隆技术培育出来的。  相似文献   
50.
东北黑土漫岗区侵蚀沟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东北黑土漫岗区侵蚀沟发育广泛,侵蚀沟的发展已经严重影响到了该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根据东北黑土漫岗区侵蚀沟的发展阶段、形态特征、侵蚀沟底冲淤状况、侵蚀沟边坡扩展方式等,将该区侵蚀沟分为顺犁沟、浅沟、切沟、冲沟和槽沟5种类型。在此基础上,对侵蚀沟由顺犁沟发展至槽沟的发展过程、发展条件,以及面蚀与沟蚀的发展转化关系进行了阐述。最后,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阐述了侵蚀沟在东北黑土漫岗区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