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59篇
综合类   15篇
园艺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酸毒是酸性土壤中限制作物生长的重要因子之一,但酸毒通常与金属离子毒性共存,难以在土壤中直接研究,目前关于水稻酸毒机制的报道较少。选用前期筛选的酸耐性不同的两个水稻品种Kasalath(酸耐性)和Jinguoyin(酸敏感),研究水稻的酸敏感性与活性氧(ROS)积累及氧化还原代谢相关酶的关系,并试图探讨酸毒害中一氧化氮(NO)信号与活性氧信号的调控关系。结果显示,低pH引起酸敏感水稻品种Jinguoyin中根尖NO和ROS的富集,但酸耐性水稻品种Kasalath中无显著变化。NO清除剂2-(4-羧基苯基)-4,4,5,5-四甲基咪唑啉-1-氧基-3-氧化物钾盐(cPTIO)可清除Jinguoyin根尖富集的NO和ROS。硝酸还原酶反馈抑制剂谷氨酰胺(Gln)可明显降低Jinguoyin在低pH下的根尖NO信号,而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N’-硝基-L-精氨酸甲酯盐酸盐(L-NAME)对根尖NO信号无影响。低pH显著提高了Jinguoyin中硝酸还原酶基因NIA1、NIA2和NIA3的表达,同时也提高了硝酸还原酶活性。可见,低pH下Jinguoyin受到的酸毒与NO介导的ROS富集有关,酸毒下产...  相似文献   
12.
高耐铝红酵母RS1耐铝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超  赵学强  沈仁芳 《土壤》2013,45(3):501-505
红酵母RS1是从酸性土壤中筛选出的一株高耐铝微生物,本文对其耐铝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发现,RS1可以在pH 2.5的培养基中生长,50 ~ 200 mmol/L A13+处理对RS1产生了毒害作用,其毒害并未对细胞表面形态产生影响.RS1对Al2(SO4)3的忍耐能力高于AlCl3,这种高的忍耐能力是遗传固有的,并不被诱导产生.此外,RS1可以增加体内蛋白含量来适应高的铝毒,其中蛋白型巯基可能在耐铝中表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土壤过度酸化是导致全球土壤退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土壤酸化会降低土壤肥力,危害作物生长发育,加重土壤重金属污染等。中国农田土壤酸化问题严重,改良酸性土壤以实现农田可持续发展备受关注。基于incoPat专利数据库对2020年前酸性土壤改良技术领域的专利进行计量学统计,探讨该领域技术研发的现状、应用和趋势。结果表明,中国在该领域专利申请数量整体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国内申请占全球总申请量的85%。酸性土壤改良技术以综合型改良为主,在改良土壤酸度的同时更加关注土壤养分的缺乏;土壤酸化模拟预测方法、采用土壤酸化改良装置可以提高改良效果,更加高效、环保、多功能的改良技术不断涌现;当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利转化率较低,企业研发实力尚需加强。酸性土壤改良技术市场前景广阔,应加强新技术、新材料的研发,促进专利技术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酸性土壤中磷易被固定,磷的生物有效性极低。解磷菌对土壤中难溶性磷具有重要的增溶作用。虽然已有不少解磷菌方面的研究,但是主要集中于中性和石灰性土壤中钙磷的解磷菌报道,而关于酸性土壤中高效溶解铝磷的微生物报道较少。采用培养基和土培试验,首先对酸性土壤上不同植物(胡枝子、大豆、水稻)根际土壤中的解磷菌进行了分离,然后比较了它们对不同磷源(磷酸钙和磷酸铝)的溶解能力,最后研究了它们对大豆生长和磷吸收的影响。通过使用难溶性磷源(磷酸钙和磷酸铝)的固体培养基,分离得到5株优势菌株L1、S1、S2、R1和R2,经16S rRNA序列鉴定,L1属于阮杆菌属(Nguyenibacter),S1和S2分别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沙雷氏菌属(Serratia),R1和R2分别属于伯克氏菌属(Burkholderia)和雷尔氏菌属(Ralstonia)。菌株S1、S2、R1和R2对难溶性磷酸钙有较强的溶解能力,对磷酸铝的溶解能力较弱;菌株L1对磷酸铝表现出较高的溶解能力,对难溶性磷酸钙的溶解能力弱。联合接种菌株L1+S1对大豆生长和磷吸收表现出良好的促进效果,而单独接种L1和S1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石灰性土壤无机磷的形态分布及其有效性   总被引:66,自引:1,他引:66  
本文应用蒋柏藩和顾益初(1989)提出的石灰性土壤无机磷的分级方法,对我国北方主要的石灰性土类进行了无机磷形态分级的研究,并对其有效性作出了初步评价。供试的甘肃、陕西和河南的16种土壤的无机磷形态的分布情况为:Ca2-P平均占无机磷总量的1.34%,Ca-P占9.91%,Al-P占4.27%,Fe-P占4.40%,O-P占10.9%,Ca10-P占69.1%。生物试验的结果表明:Ca2-P型的磷酸盐是最有效的,也是作物磷素营养的主要来源;Ca8-P、Al-P和Fe-P可以作为缓效磷源;Ca10-P和O-P只是一种潜在磷源。本研究为石灰性土壤无机磷的研究和磷肥的合理施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土壤无机磷分级的研究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相似文献   
17.
水稻(Oryza sativa L.)铝毒害与耐性机制及铝毒害的缓解作用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陈荣府  沈仁芳 《土壤》2004,36(5):481-491
铝 (Al) 毒是广泛存在于热带亚热带地区酸性土壤上的主要的生产力限制因子之一。水稻Al毒害主要发生在新开垦的旱地酸性土壤上。本文较详细地总结了: (1) 水稻发生Al毒的环境条件,水稻Al毒害的可见症状和Al毒害的部位;(2) 水稻耐Al指标,营养元素的吸收与分配对水稻耐受Al毒害的影响,以及Al胁迫下根系分泌物、根际pH的变化等对水稻耐Al的贡献,水稻耐Al基因的定位等;(3) 水稻Al毒害的缓解作用机理及可能的解决措施。最后对水稻Al毒害和水稻耐Al机制研究中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同时对今后的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以14种大白菜为材料,研究根的相对伸长率与蔬菜地上部Cd耐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种子根的相对伸长率与大白菜苗期的Cd耐性没有相关性,因而用种子根相对伸长率不能衡量大白菜对Cd的耐性.大白菜地上部Cd含量与Cd耐性指数呈负相关,表明Cd耐性强的大白菜地上部Cd的累积量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9.
薛壮壮  冯童禹  王超  沈仁芳 《土壤》2022,54(4):733-739
为了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对酸性红壤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群落的影响,调查了酸性红壤4种土地利用方式(草地、玉米、花生和大豆)下非根际和根际土壤AMF群落多样性和组成结构。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显著影响了AMF群落优势属球囊霉属(Glomus)和巨孢囊霉属(Paraglomus)的相对丰度,但是根际作用影响不明显。土地利用方式而非根际作用显著影响了AMF群落香农指数和物种丰富度,其中大豆地表现出最低的香农指数和物种丰富度。土地利用方式和根际作用都显著影响AMF群落组成结构,但是土地利用方式的作用强度明显高于根际作用。球囊霉属主要解释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之间的AMF群落组成差异。土壤p H是影响土壤AMF群落结构的最关键因子。因此,土地利用方式比根际作用表现出对酸性红壤AMF群落更大的影响,展现了土地利用变化在影响土壤AMF群落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潮土无机磷的形态及其分布特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蒋柏藩、顾益初(1989)提出的石灰性土壤无机磷的分级方法,对黄淮海平原地区潮土的研究结果,在其无机磷中,Ca_(10)-P占平均无机磷总量的68.7%;其次是O-P和Ca_8-P,分别占10.6%和10.3%;再次是Fe-P和AL-P;以Ca_2-P最少,仅占1.32%。相关分析表明,AL-P、Fe-P、O-P更多地分布于粘粒上,而Ca_(10)-P则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