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5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42篇
林业   112篇
农学   51篇
基础科学   69篇
  53篇
综合类   295篇
农作物   84篇
水产渔业   30篇
畜牧兽医   212篇
园艺   25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研究软枣猕猴桃苹果混合果酒的澄清方式及其稳定性,利用明胶、果胶酶及壳聚糖3种澄清剂,对软枣猕猴桃苹果复合果酒进行单因素和复合澄清配方优化正交试验,并对澄清后的复合果酒进行冷热处理,结果表明:明胶、果胶酶及壳聚糖在复合澄清剂中的最佳添加量为明胶0.65g·L^-1、果胶酶0.85g·L^-1、壳聚糖0.45g·L^-1,处理后的果酒透光率达95.32%;且果酒在冷、热处理下均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为混合果酒澄清处理及后期贮存时确保其稳定性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2.
为探明赣北区域棉油套作模式下油菜的播期与期间主要气象要素(温度、降水量)对油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常规油菜中双11号为供试材料,设置5个不同播期(10月11日、10月14日、10月17日、10月20日、10月23日),研究不同播期条件下油菜种子出苗率及幼苗素质的差异。结果表明,播期不同对油菜种子出苗率、发芽势和苗高无显著影响,但对幼苗鲜重、根鲜重和主根长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气温和降水量与油菜出苗率、幼苗鲜重、苗高相关性不显著,但油菜直播后10天的平均日平均气温与根鲜重、主根长均呈显著正相关;在播期为10月17日时,油菜苗期的日平均气温相对较高,且油菜幼苗素质的各项指标均表现最佳。由此可知,为保证油菜直播质量,建议播期安排在10月中旬末,尽量追求播后气温较高及降水量较适宜。  相似文献   
103.
简述了佛山剪纸艺术内涵、表现手法与工艺特色。在分析佛山剪纸艺术作品的基础上,对家具设计中装饰纹样与色彩的应用、材料搭配、艺术效果及文化内涵等进行了总结提炼。对佛山剪纸中的设计灵感和创新元素与现代家具设计相融合进行了尝试,进行了一系列家具设计实践,可为现代中国家具设计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4.
为探明喷施棉花脱叶剂后油菜的最佳适播期,以常规油菜中双11号为供试材料,设置5个不同播期(10月11、14、17、20、23日,分别以T1、T2、T3、T4和T5表示),在T2播期完成时在土壤上喷施棉花脱叶剂及清水(对照),研究喷施棉花脱叶剂对后茬不同播期油菜种子出苗率及幼苗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脱叶剂后,T1和T2播期油菜种子出苗率和幼苗鲜重显著低于对照,T1播期油菜种子发芽势和苗高也显著低于对照,其他播期油菜出苗率、发芽势以及幼苗性状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播期不同对油菜种子发芽势无显著影响,但对幼苗性状影响显著;T3播期脱叶剂处理和对照的幼苗性状均表现最佳。油菜最佳适播期为T3时期,且在油菜直播后喷施脱叶剂显著影响油菜种子正常萌发及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05.
科尔沁草甸湿地土壤碳氮剖面分布及生长季动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定位观测的试验方法,于2016年5-10月及2017年8月对科尔沁草甸湿地0~10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剖面分布及生长季动态特征进行了实验分析,旨在为科尔沁草甸湿地保护提供科学指导并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湿地土壤碳氮储量估算提供借鉴。结果表明:1)科尔沁草甸湿地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整体随土层深度下降,0~20 cm土层间下降显著,20 cm以下趋于相对稳定,范围分别为11.9~23.5 g·kg-1和0.66~1.50 g·kg-1。2)各土层土壤碳氮含量月间差异显著(全氮40~60 cm土层除外),变化幅度随土层深度先减小后增大;土壤碳氮密度(100 cm)生长季变化大于年际变化,有机碳密度全生长季呈上升趋势,范围为15.44~20.82 kg·m-2,全氮密度生长初期明显下降,之后趋于相对稳定,范围为1.01~1.16 kg·m-2。3)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全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植被和水文是影响其分布、变化的关键因子。科尔沁草甸湿地生长季土壤有机碳、全氮密度变化较大,且表现为潜在的碳汇和氮源,但年际间碳汇潜力未充分发挥,本研究建议禁牧力度应加大并增加氮肥投入以提高科尔沁草甸湿地生态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106.
研究旨在检测不同肉鸡群体中鱼腥味基因FMO3关键位点c.984 AT基因型分布情况,为后续开展鱼腥味基因与鸡肉品质研究提供参考。试验群体包括8个地方品种、2个引进品种和2个专门化品系,采用PCR-RFLP和测序方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麻黄鸡、惠阳胡须鸡和各专门化品系均无TT基因型个体,且惠阳胡须鸡个体全部为AA基因型(非鱼腥味易感基因型);TT基因型个体在不同地方品种的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丝羽乌骨鸡(39.66%)、文昌鸡(18.95%)、清远麻鸡(11.11%)、霞烟鸡(10.84%)、广西三黄鸡(7.04%)和杏花鸡(4.55%);TT型个体在引进品种隐性白为5.26%、Ross308为1.67%。由此可见,除丝羽乌骨鸡和文昌鸡外,其他品种中鱼腥味综合征易感个体(TT基因型)频率均不高。  相似文献   
107.
以香蕉果实为试验材料,利用热激、低温和催熟处理采后香蕉果实,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检测香蕉的挥发性物质,研究热处理对催熟香蕉果实挥发性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7 ℃ 6 d+催熟3 d和H+7 ℃ 6 d+催熟3 d 2个处理均明显降低了糠醇、苯甲醛、4-甲基苯酚、己酸乙酯、二甲基二氧杂环酮、1-戊醇、己二酮、3-甲基丁酸、2-甲氧基苯酚、2-己醇、丁酸乙酯等组分的含量;相反,这2个处理均明显增加了丙醇、乙酸丙酯、戊酮-2,3-二酮、二甲基二硫、2,3-丁二醇、甲基吡嗪、3-甲基丁酸乙酯、α-蒎烯、1-辛烯-3-醇、二甘醇二甲醚、E-2-辛烯醛、E,Z-2,6-壬醛、顺式-3-己烯醇、辛酸、庚烷-2-酮等组分的含量。另外,H+7 ℃ 6 d+催熟3 d处理明显增加了羟基丙酮、3-甲基-3-丁烯-1-醇、3-甲基-2-丁醇等组分的含量。与7 ℃ 6 d+催熟3 d相比,H+7 ℃ 6 d+催熟3 d处理明显降低了三乙胺、苯酚、2-戊酮、2-戊基呋喃、癸醛、E-2-辛烯醛、甲硫基丙醛、2-己醇、2,3,5-三甲基吡嗪等组分的含量,导致这些组分含量与对照基本一致。进一步研究发现,热处理能明显降低7 ℃冷藏香蕉果实的冷害指数,减轻香蕉果实的冷害症状。热处理诱导催熟香蕉果实上述挥发性物质的变化,可能与热处理诱导香蕉果实产生抗冷性的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8.
本文主要探讨了基层林业工作在现代林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分析基层林业工作在现代林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不断完善林业体制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明确林业工作定位是提高基层林业工作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9.
司怡  孙华 《兽医导刊》2020,(6):233-233
商品猪生产包括断奶、保育、育肥等环节。其中,保育阶段是商品猪生产的重点,规模场为进一步提高保育仔猪成活率和育成猪体重,充分发挥其内在生长潜能,提升保育水平是猪场增效不可或缺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10.
郭怡  武汉东 《山东饲料》2014,(5):152+240
小甸子银金多金属矿位于辽宁省开原市,是辽宁省有色地质局一〇六队勘查发现的小型矿床,其上下盘围岩均为下元古界辽河群高家峪组斜长角闪岩和混合岩互层带,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及品位变化等严格受地层、构造(层间)破碎带、岩浆岩的控制。本文从地层、构造、岩浆岩、围岩蚀变等方面论述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为今后辽北地区找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