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2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2篇
  3篇
综合类   39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梨喀木虱与异喀木虱混合发生区防治药剂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3类(生物剂、低毒、有机磷)8种药剂试验,结果表明:异喀木虱比梨喀木虱对药物的敏感性稍高,这也是田间异喀木虱种群小于梨喀木虱的一个原因。1.0%爱诺虫清3000倍液、20%梨虱霸乳油2000倍液、5%蚜虱净乳油1500倍液防治效果都在95%以上,1.0%爱诺虫清作为生物药剂,更适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2.
在椒园内设样地进行分级调查,测定不同病级花椒黑胫病所对应的产量损失,建立了感病指数与产量损失率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Y=0.796 8+0.98x(R2=0.999 9)。依据回归方程及花椒生产实际情况,确定出花椒黑胫病的经济阈值为病情指数5.62,成灾水平因子为病情指数29.80;绝收水平因子为病情指数80.82。  相似文献   
73.
从转基因管理机构及其责任、管理方式、管理依据等方面对美国的转基因管理状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阐述。美国转基因产品安全管理着重于上市前的安全评价,对安全评价的每一过程进行详细记录以增加其可追溯性,对销售中的转基因食品没有规定强制性标识法规。  相似文献   
74.
采用浸虫法测定了8种杀虫剂对梨星毛虫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供试杀虫剂对梨星毛虫幼虫的毒力大小依次为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0.0751 mg/L)1%苦参碱可溶液剂(0.337 4 mg/L)2.2%甲维盐微乳剂(1.278 9 mg/L)1.8%阿维菌素乳(1.983 6 mg/L)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480 7 mg/L)20%啶虫咪可溶性粉剂(9.567 8 mg/L)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4.823 1 mg/L)30%阿维菌素·灭幼脲悬浮剂(28.047 2 mg/L)。  相似文献   
75.
转基因技术是国家战略,推动转基因产业化应同时注重科学研究、推广应用、安全管理和科学普及。文章介绍了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立法背景和现行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与管理体系,并通过对我国重大转基因研发及管理政策的分析,提出了我国转基因安全管理新动态。  相似文献   
76.
棉不同种植年限土壤中Bt基因及其蛋白的残留测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16个多年种植Bt棉花的田块抽取土壤样本。采用PCR和ELISA方法测定了土壤试样中Bt基因序列片段和杀虫蛋白的残留和累积效应。结果表明,以土壤总DNA为模板不能扩增出棉花内标准基因和cry1A基因预期大小片段。连续种植Bt 棉花可以在土壤中低剂量残留Bt杀虫蛋白,但不会导致Bt毒蛋白在土壤中累积。  相似文献   
77.
槐豆木虱发生与主要环境因子关系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槐豆木虱的发生主要与温度、风、寄主、害虫、天敌以及生产活动关系尤为密切,在国槐上调查发现,槐豆木虱的捕食性天敌昆虫有5目8科17种及多种蜘蛛,其中异色瓢虫种群数量占其他瓢虫种群数量的80%以上,在自然状态下完全能够控制槐豆木虱的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78.
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检测机构体系运行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检测机构体系是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技术支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系统回顾了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检测机构在布局、条件建设、质量认证、运行模式、检测能力等方面的建设情况,全面总结了检测机构在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行政监管、安全评价、标准研制、风险交流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深入剖析了检测机构在地域分布、质量法律意识、运转效率方面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并从完善机构布局、提升质量法律意识、提高运转效率、构建网络体系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9.
基因组编辑技术及其安全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因组编辑技术利用核酸酶对生物体内的DNA双链进行断裂,并以非同源末端连接或同源重组的方式对基因组DNA特定位点进行突变、缺失或者基因的插入与替换。锌指核酸酶、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核酸酶、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是目前基因组编辑技术应用中的3种关键核酸酶。基因组编辑技术已在植物基因功能、育种等领域广泛应用,特别是基于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的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具有优良性状的基因组编辑大豆、玉米等产品已逐步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基因组编辑作物展现了较传统转基因作物更为优越的应用前景。本文简要概述了主要使用的3种基因组编辑技术及其原理。对这些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并依据物种分类梳理了利用上述3种技术在动物、植物中突变体建立、基因功能研究、分子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针对基因编辑产物的产业化应用前景,讨论了基因编辑技术及其产品较传统转基因技术产品的优势,分析了基因编辑技术及其产品可能因脱靶效应而引发的生物安全风险,介绍了美国、欧盟等国家对基因编辑技术及其产品安全管理和商业化应用的政策。文章结合中国现行法规对转基因生物的定义及安全评价(实质等同、个案分析)原则,讨论了基因编辑技术及其产品的安全管理,初步提出了基于传统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框架的基因编辑产品的安全评价和管理思路。针对基因编辑产品需要按照个案原则进行评价和管理,安全评价重点开展分子特征及食用安全评价;同时需要针对基因编辑技术的特点建立更加有效、特异的检测新方法,实现对基因编辑产品的有效监测,以促进基因组编辑产品的商业化应用。  相似文献   
80.
总结了玉美占在广西玉林的种植表现,并从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平衡施肥、科学管水、综合防治病虫害等方面介绍了其配套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