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7篇
林业   24篇
综合类   17篇
植物保护   50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施红  卢志芳  熊建宏  王辉  唐艳龙  温小遂 《江西植保》2010,33(4):167-168,171
萧氏松茎象幼虫的死亡率与虫道形状关系较大。研究结果表明,当虫道形状为线形时,两种农药的致死率最高,对第一代幼虫可达80%,对第二代幼虫超过90%。虫道为S形时,致死率最低,对第一代只有不到40%,第二代略高,也只有60%。当虫道为T形、Y形和环形时,对第一代幼虫的致死率介于40%~60%,对第二代幼虫的致死率略高介于50%~70%。  相似文献   
32.
绿色威雷防治萧氏松茎象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室内用绿色威雷对成虫进行毒力测定,选出致死率较高的浓度为20倍稀释液.用该浓度进行林间药液持效试验,第15天接虫死亡率可达90%.应用该浓度药液于萧氏松茎象成虫刚刚进入产卵期在林间基部喷雾,施药区防治效果可达91.1%.  相似文献   
33.
在信丰林区连续2 a研究了营林措施对萧氏松茎象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2010~2011年试验区萧氏松茎象当年虫口密度平均分别下降85.3%%和85.0%;相对防治效果平均分别为85.9%和86.0%;而对照区当年虫口密度分别上升4.4%和29.4%。这说明营林措施能明显抑制萧氏松茎象种群的上升。  相似文献   
34.
林间用静电喷雾48%噻虫啉水悬浮剂进行防治马尾松毛虫试验。结果表明,48%噻虫啉水悬浮剂相同浓度,用静电喷雾显著高于非静电喷雾杀灭效果。试验筛选出静电喷雾48%噻虫啉水悬浮剂4000~6000倍药液浓度防治3龄幼虫马尾松毛虫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35.
油茶炭疽病的发生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油茶炭疽病的症状、病原及其发生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6.
噻虫啉林间防治松褐天牛持效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林间用2%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48%噻虫啉水悬浮剂2种剂型防治松褐天牛试验结果表明,这2种剂型对该害虫有较强的杀灭效果,而且持效期长达28d;建议2%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200倍液、48%噻虫啉水悬浮剂3000倍液为林间喷雾最佳浓度,于松褐天牛羽化初期用药,30d后再喷1次。  相似文献   
37.
对于第1代幼虫,当注射点距幼虫的距离为0~2㎝时,高效氯氰菊酯和吡虫啉两种药剂的致死率均高达100%,当距离为2~6㎝时,两种药剂的致死率达70%左右。对于第2代幼虫,当注射点距幼虫的距离为0~4㎝时,两种药剂的致死率均较高,接近100%,当距离为4~6㎝时,两种药剂的致死率达70%左右。因此,最佳注射点在距幼虫6㎝以内的虫孔处。  相似文献   
38.
萧氏松茎象幼虫的位置与流脂孔的方位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萧氏松茎象幼虫的位置与流脂孔的方位关系。结果表明,第一代和第二代幼虫的位置与流脂孔的方位关系在不同方位的比例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幼虫位于流脂孔下方的比例最高,第一代和第二代幼虫的比例分别接近30%和40%。位于上方、左上和右上方的比较较低,只有5%左右。  相似文献   
39.
萧氏松茎象是我国南方近年来爆发成灾的钻蛀性害虫。本文通过对固定样地的监测,研究萧氏松茎象入侵湿地松幼林的时空动态。结果表明:随着湿地松林龄的增加,萧氏松茎象幼虫危害加重,同时湿地松的耐害能力也在提高;萧氏松茎象入侵初期,主要在离虫源地较近的地方,后逐渐扩散;上坡的危害致死率超过60%,高于下坡的30%;随着林龄的增加,萧氏松茎象危害的高度也在增加。  相似文献   
40.
在25℃恒温、RH90%的条件下,用湿地松、火炬松、马尾松、黑松、雪松、杉木、金钱松、罗汉松等8种植物对萧氏松茎象成虫补充营养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成虫取食湿地松的量最大,为83.9mm^2·头^-1·d^-1,其次是马尾松、黑松和火炬松;取食金钱松和罗汉松的量最小。雌雄成虫取食量之间差异不明显。萧氏松茎象成虫选择取食马尾松次数最多,为40次;取食量也最高,为53.75mm^2·头^-1·d^-1,与其他树种差异显著。萧氏松茎象成虫的日平均取食量随体重的增加而增加,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