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7篇
林业   24篇
综合类   17篇
植物保护   50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81.
1995年江西马尾松毛虫猖獗发生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5年我省马尾松毛虫属偏重发生年。赣东北、赣东、吉安地区以及赣抚平原偏重至大发生。全省发生面积14.5×103hm2,其中越冬代1.8×103hm2亩,一代8.2×103hm2,二代4.5×103hm2。其发生特点是:赣南、赣北偏轻,其余地区偏重;越冬化局部严重,一、二代大面积扩散为害。一、各代发生情况1.越冬代局部严重越冬代虫情主要分布在赣东北、赣东、吉安地区和赣抚平原的一些常发区。如铅山和弋阳、吉安和新干、高安和新建、波阳和乐平等县的虫情互相集结形成四块较大的发生区。同时,进贤、崇仁、南丰和南城等县的虫口基数也比较大。2.一代…  相似文献   
82.
夜蛾科是鳞翅目的一个大科,全世界已知二万余种,我国记载约一千二、三百种。夜蛾科成虫除少数种类吸食果汁,加害果实外,其余都是在幼虫期取食,是多种农作物、果树、森林、蔬菜、花卉等的敌害,其中有不少种类在经济上关系重大。因此,了  相似文献   
83.
结合万年县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在实地调查全县有害生物种类和危害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万年县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的规律及对其采取的防治实践,提出治理对策,为全县防范林业有害生物提供科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84.
萧氏松茎象有虫株率与虫口密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江西萧氏松茎象发生林区118块标准地的调查与分析,得出萧氏松茎象平均虫口密度与有虫株率之间的关系可用指数函数Y=15.6e^0.0313x来描述。  相似文献   
85.
噻虫啉林间防治松褐天牛药效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噻虫啉不同剂型对松褐天牛成虫进行了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噻虫啉微胶囊粉剂7.5kg/hm2,1%噻虫啉粉剂7.5 kg/hm2,2%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200倍液,48%噻虫啉水悬浮剂2 000倍液的杀虫效果均超过90%,持效期可达28 d。1%噻虫啉微胶囊粉剂试验区,松褐天牛成虫诱捕量减少69.2%;松褐天牛成虫刻槽密度降低92.6%,松树死亡率下降60%。  相似文献   
86.
林间用1%噻虫啉微胶囊粉剂进行防治松褐天牛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对松褐天牛有较强的杀灭效果,且持效期达30 d以上。在喷洒1%噻虫啉微胶囊粉剂的林区,平均每个诱捕器的成虫诱捕量为32.4头,诱木上平均成虫产卵刻槽数为19.6个/m2;而在对照区,平均每个诱捕器的成虫诱捕量为93.8头,是喷药区的2.83倍,平均刻槽数达191.02个/m2,是喷药区的9.75倍。施药的相对防治效果可达86.3%。  相似文献   
87.
通过对江西萧氏松茎象发生林区45块标准地的调查和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出:影响萧氏松茎象危害程度的关键环境因子是林下植被盖度,其次是枯腐层厚度和杂灌高度。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危害松饵木的松褐天牛幼虫空间格局与垂直分布规律,为利用饵木进行松褐天牛虫情调查和防治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择9个样地设置不同胸径的饵木对饵木内松褐天牛幼虫数量进行系统调查,应用6种聚集度指数、Iwao m*-m回归模型和Taylor幂法则分析测定松褐天牛幼虫及其种群的空间分布型;利用种群聚集均数分析聚集原因;系统调查松褐天牛幼虫在不同胸径和树高马尾松饵木上的分布规律.[结果]松饵木内松褐天牛幼虫的平均拥挤度m*>1,丛生指标I>0,聚块指数m*/m>1,Cassie指标Ca>0,扩散系数C>1,负二项分布指标K>0,表明松饵木内松褐天牛幼虫呈聚集分布;Blackith聚集均数λ>2,说明聚集是由成虫的产卵习性与松饵木形成的特殊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松褐天牛幼虫种群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α>0,β>1);松褐天牛幼虫种群为聚集分布,且聚集度依赖于密度(lga>0,b>1).[结论]饵木内松褐天牛幼虫呈聚集分布,聚集度依赖于密度;其聚集原因是成虫的产卵习性与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9.
[目的]明确APF-Ⅰ型诱剂样品(A)和F型诱剂样品(C)对松墨天牛的诱捕效果。[方法]以生产上使用的APF-Ⅰ持久增强型诱剂(B)和F1型诱剂(D)为对照,在林间进行了诱杀松墨天牛成虫试验。[结果]表明:诱剂A的平均诱虫量最高,分别为诱剂B、诱剂C和诱剂D的1.17倍、1.41倍和1.58倍,且显著高于诱剂C和诱剂D。在持效试验中,诱剂A平均诱虫量也高于其他3种诱剂。在161 d诱捕期内4种诱剂诱到的松墨天牛雌虫是雄虫的1.65 1.93倍,平均1.76倍。诱剂C也优于同类产品的诱剂D。[结论]诱剂A释放信息素均匀稳定,诱虫活性和持效作用强,最适合用于林间松墨天牛的测报及诱杀防治,因此建议在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中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90.
湿度对萧氏松茎象取食繁殖及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研究了4种相对湿度(40%、60%、80%和95%)对萧氏松茎象Hylobitelus xiaoi Zhang成虫取食、繁殖和历期及卵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和95%相对湿度条件下,成虫取食量最大,产卵量最高、历期最长。卵在95%相对湿度条件下孵化率最高,相对湿度低于80%不能正常孵化。揭示了萧氏松茎象适宜湿度范围很窄,其种群只有在高湿的环境条件下才能正常繁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