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1篇
林业   70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42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71.
[目的]研究叶片成丝方式对细支卷烟质量的影响。[方法]以细支卷烟烟支重量、吸阻、密度、硬度等物理指标及主流烟气、烟支空头剔除率的变化作为效果评价指标,开展了平刀与矩形刀2种叶片成丝方式对细支卷烟质量影响的对比评价。[结果]2种叶片成丝方式下的烟丝结构差异明显,平刀切丝方式以长丝(3.35 mm)占比为主;矩形刀切丝方式以中短丝(1.00~3.35 mm)占比为主;矩形刀切丝方式的烟支吸阻、硬度及重量的标准偏差均显著低于平刀切丝细支卷烟;矩形刀切丝方式所得的细支卷烟总粒相物、焦油、烟碱及一氧化碳释放量水平显著低于平刀切丝样品;采用矩形刀切丝方式的细支卷烟烟支空头剔除率降低0.03~0.20百分点。[结论]相较于传统平刀切丝方式,采用矩形刀切丝方式有利于提升细支卷烟卷制质量。  相似文献   
72.
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 )为壳斗科栲属常绿乔木,种皮坚硬、渗透性强,这是阻碍以种子 为外植体启动组织培养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成功建立红锥组培快繁体系,系统研究了红锥种子灭菌方案、 种子萌发与丛生芽诱导培养基。结果表明,红锥种子最佳的灭菌方案为:先将带种皮种子用 75% 酒精浸 泡 40 s,用无菌水冲洗 1 次,然后用 0.1% 升汞浸泡 12 min,无菌水冲洗 5~6 次,接着剥除种皮,再用 0.1% 升汞浸泡 6 min,无菌水冲洗 5~6 次,污染率最低,为 26.7%,发芽率最高,为 73.3%;较好的萌发 培养基为改良 MS+GA3 3.0 mg · L-1,接种后第 2 天种子即开始萌动,萌发率 93.3%,生长旺盛;较好的丛 芽诱导培养基为改良 MS +6-BA2.0~3.0 mg · L-1+NAA 0.2 mg · L-1+GA3 3.0 mg · L-1, 丛芽数量平均 6.01 个。 外植体诱导效果与灭菌方案、基本培养基、培养基中激素种类和浓度等有显著的关系。较低盐浓度的改 良 MS 培养基、较高水平的 6-BA 有利于丛芽的诱导。  相似文献   
73.
为探讨不同类型及不同规格育苗容器对杜鹃红山茶2年生嫁接苗生长的影响,以V(黄心土)与V(泥炭土)为1:1作为栽培基质,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比较18种不同容积、不同材质、不同形状和不同排水类型育苗容器栽培杜鹃红山茶苗高、冠幅、接穗直径、叶绿素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6月生杜鹃红山茶不同容器间苗高没有显著差异,冠幅存在显著差异;34月生接穗和砧木直径生长变化差异小,苗高的增长主要来源于接穗高生长,成活率、苗高和冠幅生长存在显著差异,但冠幅差异缩小;34月生杜鹃红山茶成活率88.89%以上,平均苗高64.99 cm,平均冠幅45.88 cm,苗高和冠幅平均生长量分别为9.57 cm和13.36 cm,综合生长量Wi在8.34~13.95 cm,平均为11.47 cm;36月生不同容器间叶绿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综合生长最优的容器是以底部和侧1排排水,四方体或六方体,木料和硬塑料的容器。经综合评选,改制的底部和侧1排排水的多棱盆1和六角盆1,自制的四角木箱为苗圃生产用的优良栽培容器。  相似文献   
74.
2003年10月开始,从广东和江西2省收集8科12种观赏价值较高,在广东未广泛使用或仍属于野生状态的观赏植物进行苗木培育试验,培育结果表明:良洞迳林场苗圃的保存率和高生长量明显高于中山市林科所苗圃,木莲、浙江润楠、柳叶润楠和山杜英、猴欢喜、绒果梭罗6个树种在两地苗圃生长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75.
广西红锥优树选择标准研究   总被引:30,自引:7,他引:30  
通过对广西7个县(市)的红锥天然分布区和人工栽培区的调查,共初选优树89株(其中天然次生林56株,人工株35株),优势木445株(其中天然次生林280株,人工林165株)。经统计分析,确定在红锥天然次生林中优树选择的标准为:树高超过优势木平均树高的9%或超过林分平均木树高的17%,胸径超过优势木平均胸径的16%或超过林分平均木胸径的44%,材积超过优势木平均材积的52%或超过林分平均木材积的143%;在红锥人工林中优树选择的最低标准为:树高超过优势木平均树高的10%或超过林分平均木树高的21%,胸径超过优势木平均胸径的21%或超过林分平均木胸径的43%,材积超过优势木材积的55%或超过林分平均木材积的140%。该标准适用于广西红锥的天然分布区和人工栽培区内的作为用材林的红锥优树选择。  相似文献   
76.
根据软件工程学的原理,采用结构化分析和结构化设计(SASD)的方法,用软件生命周期的瀑布模型系统地论述了如何开发林业科技资料数据库系统软件的方法。  相似文献   
77.
为了探讨红锥不同修枝方式和切口保护剂对切口愈合情况的影响,在7年生红锥纯林中开展了2种修剪方式和4种切口保护剂的对比试验,结果显示:修枝方式以锋利的锯子紧贴主干修剪且不损伤树皮为宜,修枝后可以用油性防锈漆对切口涂抹加以保护,该方法简便易行且成本最低,可以有效防止切口处水分流失和细菌真菌侵入,此处理方法可以使直径1.0c...  相似文献   
78.
目的 研究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无性系的遗传变异,筛选适合阳江地区生长的优良无性系,为新品系选育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76份尾叶桉无性系为研究材料,在阳江地区分3次营建尾叶桉无性系测定林;造林后逐年测量其树高和胸径,并对该生长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和遗传参数估算,采用多性状基因型值筛选优良无性系,并估算入选优良无性系的遗传增益。结果 尾叶桉的树高和胸径在无性系间存在显著差异,且生长性状的变异系数逐年递减。除少数年份内的生长性状外,尾叶桉生长性状方差分量在区组间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的水平,遗传方差分量介于0.10~22.61之间,环境方差分量介于0.18~45.86之间,重复力介于0.10~0.42之间。除1年生树高外,树高和胸径存在较强的遗传正相关,遗传和表型相关都达到中等及较高的水平(相关系数为0.40~0.98),且相同林龄内的树高和胸径间相关性较大。根据不同林龄预测的树高和胸径基因型值,结合树高和胸径的生长表现,在所有林龄的无性系中,无性系ZQUB29、ZQUA34、ZQUC33、ZQUA15和ZQUA33的表现都较好,表明这些无性系可能在整个轮伐期长势都较稳定,是优良无性系。结论 参试尾叶桉无性系间生长差异极显著,入选的5个优良无性系可作为后续尾叶桉遗传改良和良种选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79.
【目的】在我国野生土沉香被大量被采伐,种质资源越来越少,甚至面临消失的情况下,为了利用与保护野生土沉香提供理论依据,采用SRAP分子标记对其种源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方法】基于我国11个土沉香种源群体和越南2个土沉香种源群体的SRAP结果,应用POPGEN32软件对遗传多样性参数进行计算。【结果】各群体Nei's基因多样度指数的变化范围为0.1715~0.5394,Shannon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范围为0.2491~0.4837,多态位点百分比的变化范围为42.03%~76.81%。运用GenAlex 6.4软件对土沉香13个群体进行分子方差分析(Analysis of molecular variance,AMOVA),结果显示有30%的遗传变异来自土沉香群体间,70%的遗传变异来自土沉香群体内。【结论】13个土沉香种源有中度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野生土沉香种质资源正日渐稀少,应该加强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相似文献   
80.
不同浓度指数施肥方法下马来沉香与土沉香苗期需肥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设置每株施 N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mg 的6个氮素水平处理,进行珍贵树种马来沉香与土沉香苗期指数施肥试验,探讨不同氮素供应水平对其苗期生长、 叶片养分含量以及根系形态指标的影响,旨在揭示马来沉香与土沉香苗期的氮素需求特征,确定其适宜施氮量。结果表明,马来沉香与土沉香苗期的地径、 苗高以及生物量随着氮素供应水平的增加而增大,当每株施氮量大于3000 mg 后其生长和生物量趋于稳定; 施氮处理为3000 mg/plant时的马来沉香与土沉香根系各生长和形态指标均显著大于其他处理; 运用临界浓度法确定出马来沉香苗期叶片氮、 磷、 钾含量的临界值分别为35.55、 1.75、 17.99 g/kg,最适含量范围分别为35.55~53.11、 1.75~2.73、 17.99~26.63 g/kg; 土沉香苗期叶片氮、 磷、 钾含量的临界值分别为37.78、 3.08、 18.89 g/kg,最适含量范围分别为37.78~58.56、 3.08~4.44、 18.89~29.28 g/kg。综合3种养分的最适含量范围,推断出马来沉香和土沉香苗期的最适施氮量均为3000 mg/pla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