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2篇
  1篇
综合类   37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火烧对河北平泉油松林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河北平泉油松林近期(火后半年)火烧迹地为研究对象,根据树干熏黑高度和树木死亡率情况,划分不同火烧强度(轻度、中度、重度),并以邻近未火烧区设置对照样地,采用氯仿熏蒸浸提法测定各研究区土壤微生物量碳、氮(Cmic、Nmic),分析不同强度火烧对其土壤微生物量碳、氮(Cmic、Nmic)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强度火烧后土壤Cmic、Nmic含量均呈下降的趋势,不同土层间土壤Cmic、Nmic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小,土壤Cmic变化在34~205 mg/kg之间,土壤Nmic变化在7~40 mg/kg之间;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比(Cmic/Nmic)整体处于5~6之间。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火烧强度、土层深度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均有显著影响(P < 0.05),对于土壤pH值,仅火烧强度对其影响显著(P < 0.05);同时,火烧强度、土层深度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土壤Cmic和Nmic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 < 0.01)。土壤养分(SOC、TN、NH4+-N和NO3--N)主要集中在表层(0~10 cm),重度火烧后土壤养分含量显著减少,同时,土壤pH显著升高。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全氮对土壤Cmic、Nmic有极显著影响(P < 0.01),土壤Cmic、Nmic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均呈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进一步表明土壤有机碳、全氮是影响土壤Cmic、Nmic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2.
北京妙峰山林场地表潜在火行为及燃烧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森林燃烧性是森林被引燃的难易程度和着火后的火行为特征,分析可燃物火行为及燃烧性为妙峰山林场地表可燃物管理、火险区划及森林防火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林场内12种主要森林类型调查数据和二类清查资料,选择地表潜在火行为、火环境、可燃物理化性质及床层结构4大类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计算104个小班地表可燃物燃烧性并对地表可燃物燃烧性指数CI进行了排序。结果(1)无风条件下104个小班中,各优势树种小班地表潜在火行为有以下规律:针叶林普遍较大且地表火强度达到2 000 kW/m以上、蔓延速度3 m/min以上、火焰高度1.5 m以上,灌木林次之地表火强度700 ~ 2 000 kW/m、蔓延速度1.5 ~ 3 m/min、火焰高度1 ~ 1.5 m,阔叶林较小地表火强度700 kW/m以下、蔓延速度1.5 m/min以下、火焰高度1 m以下。(2)主成分分析表明,地表可燃物燃烧性与火行为指数正相关,与海拔因素负相关,与含水率负相关,与有效负荷量和床层高度正相关。(3)聚类分析表明,小班地表可燃物燃烧性指数CI分为5个等级:高燃烧性(Ⅰ)、较高燃烧性(Ⅱ)、可燃烧性(Ⅲ)、较低燃烧性(Ⅳ)、低燃烧性(Ⅴ)。各燃烧性等级的小班优势树种分别为:油松、落叶松、侧柏等针叶林,位于林场东南、西北部;油松、落叶松、侧柏与栓皮栎、五角枫等针阔混交林,主要位于林场西北部;栓皮栎、黄波罗、五角枫等阔叶纯林,集中于林场东南、西北部;山桃、荆条等灌木林及少数栓皮栎林、黄波罗等阔叶混交林,分布在林场东北部;荆条、山杏、鼠李、绣线菊等灌木,主要位于林场西南和中部。结论以油松、落叶松等针叶林为主的小班地表潜在火行为普遍较大,极易形成高强度地表火,易发生树冠火;燃烧性受到火环境、火行为和可燃物的影响,特别是可燃物有效负荷量、床层高度、海拔和含水率因子;高燃烧性和较高燃烧性小班多数位于林场北部、西北部,要注重对不同燃烧等级小班分类管理、科学巡护。   相似文献   
43.
松材线虫入侵在生态系统水平上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材线虫是由外来入侵种松材线虫做病原、天牛做媒介,引起的一种林木病害,对我国的松林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也给我国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对生物入侵种松材线虫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指出了松材线虫病研究集中的几个方面,进一步指出松材线虫入侵在生态系统水平上的研究,提出了在生态系统水平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4.
对福建三明不同更新方式的米槠林经营效果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林分蓄积连年生长量、林分生产力:人促更新>人工造林>天然更新;林分生物量:人促更新>天然更新>人工造林。营林生产每hm2、每年投资:人工造林>人促更新>天然更新。活立木蓄积年增长经济价值和间接经济价值:人促更新>人工造林>天然更新。3种更新方式的林分间接经济价值远大于直接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45.
大岗山林区几种常见灌木生物量估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西省大岗山年株林场常绿阔叶林、人工杉木林、天然毛竹林3种典型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了10种分布较广泛的灌木树种的高度、基径、冠幅范围和干湿比,通过回归分析构建各物种以植冠面积(A)、植株体积(V)、基径与株高乘积(DH)、基径平方与株高乘积(D2H)等为自变量的最优器官和全株生物量模型,并用最优模型对不同森林类型下这10种灌木生物量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一物种器官和全株生物量最优模型多为二次或者三次方程,叶生物量最优模型采用的自变量多为V或者A,干、枝最优模型采用的自变量多为DH、D2H或者V,根最优模型采用的自变量多为D2H和V,全株生物量最优模型采用的自变量多为D2H或者V。常绿阔叶林、人工杉木林、天然毛竹林下这10种灌木的总生物量分别为1 284.38、1 088.08、968.13 kg·hm-2。  相似文献   
46.
林区综合实习是森林防火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将森林防火专业核心课程所需的实践环节进行有机集成,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地学习调查方法和技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基于森林防火专业的特点,总结了北京林业大学森林防火专业近几年林区综合实习的实践经验,确定了森林防火专业林区综合实习的教学目标,建立了森林防火专业林区综合实习的教学体系,并对林区综合实习内容、实习方式、考核方式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旨在促进森林防火专业林区综合实习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47.
目的森林可燃物含水率对林火的发生蔓延,尤其是对森林火灾火行为影响重大,可燃物含水率预测模型在预报火灾和预测林火行为方面作用显著。方法对北京地区8种常见森林树种防火期内可燃物含水率连续测定,分析不同树种不同种类可燃物含水率与当期和前期气象因子间的关系。选择影响程度较大的当期和前期气象因子为自变量建立可燃物含水率的预测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定量分析可燃物含水率的日变化和整个防火期内的变化规律。结果不同树种可燃物含水率存在显著差异,8个树种平均可燃物含水率由大到小依次为:栓皮栎 > 槲栎 > 榆树 > 刺槐 > 五角枫 > 侧柏 > 油松 > 落叶松。不同种类可燃物含水率存在显著差异,可燃物含水率总体上表现为阔叶树大于针叶树,枯叶和枯枝1 hr大于枯枝10 hr和100 hr。枯叶和枯枝1 hr主要受当期气象因子影响,而枯枝10 hr和100 hr主要受前期气象因子影响。所建立的32个线性预测模型各检验指标显示模型拟合效果好。可燃物含水率日变化表现为夜间高白天低,夜间稳定白天变幅大,06:00—08:00达到最大值,而后急剧下降,12:00—14:00左右达到全天最低值。防火期内,可燃物含水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11月可燃物含水率较低,但在缓慢增加,12月至次年1月含水率较高,而3月初至4月底可燃物含水率保持很低状态。结论不同种类不同类型可燃物含水率预测模型精度较高,可为防火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可以实践运用。北京地区3月份和日内中午时间干燥多风,温度较高,可燃物含水率达到很低的状态,森林火险等级较高,应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48.
对福建三明不同更新方式的米槠林经营效果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林分蓄积连年生长量、林分生产力:人促更新>人工造林>天然更新;林分生物量:人促更新>天然更新>人工造林.营林生产每hm2、每年投资:人工造林>人促更新>天然更新.活立木蓄积年增长经济价值和间接经济价值:人促更新>人工造林>天然更新.3种更新方式的林分间接经济价值远大于直接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49.
利用云南松树冠部分的易燃可燃物调查取得的资料,将树冠分为3个层次,每个层次按照标准分为1时滞(<1 cm)、10时滞(1~2.5 cm)、100时滞(≥2.5 cm)3类,分别分析不同层次与不同时滞的枝、针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云南松树冠各层的易燃可燃物的重量均随着径级的增大而增大;云南松树冠叶量的多少与火灾的发生有着很密切的联系,但是叶量多少并不能完全决定火灾发生的程度。  相似文献   
50.
北京喇叭沟门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与功能区划分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喇叭沟门林区是北京市最大的天然林区 ,在此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有效保护原生性蒙古栎林和胡桃楸林 ,保护 99种濒危植物 ,保护密云水库的水源涵养林和森林旅游资源 .喇叭沟门自然保护区设计总面积 1 6 6 82 .4hm2 ,其中核心区面积 5 2 0 0 .8hm2 ,缓冲区面积 5 1 1 3.3hm2 ,试验区面积 6 36 8.3hm2 .保护区内森林面积 96 2 3.4hm2 .行政范围包括孙栅子、胡营子、北辛店、四道穴、下河北和帽山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