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16篇
农学   41篇
基础科学   14篇
  18篇
综合类   186篇
农作物   52篇
水产渔业   28篇
畜牧兽医   24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为探索硗碛水电站发电与生态效益的矛盾关系,按照不同时间尺度的生态流量下泄方式,建立硗碛水电站年发电量与平均生态流量最大为目标的水库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该模型以MATLAB的platEMO开源工具箱为基础平台,分别运行了基于年尺度与月尺度流量过程的Tennant法生成的生态放水模式,分析了两种模式下发电效益.结果发现:当...  相似文献   
42.
大菱鲆分类上属于硬骨鱼纲,鲽形目,鲽亚目,鲆科,菱鲆属,英文名为turbot,英泽名(兼商品名)为多宝鱼,它性格温顺,体形优美,肌肉丰厚白嫩,骨刺少,内脏团小,出肉率高,鳍边和皮下含有丰富的胶质蛋白,口感良好,风味独特,深受消费者喜爱。正因为如此,部分养殖户为了提高大菱鲆的成活率及追求经济效益,在育苗、养殖过程中违规使用国家规定禁用药品,  相似文献   
43.
<正>石灰虫(有孔虫Calcarina)是海里常见的一种软体寄生生物,其分泌出来的物质为石灰质,主要生存在浅海距水面10米左右的地方,繁殖速度特别快,海域内的礁石、港口、船体、养殖笼等都是石灰虫依附的载体,  相似文献   
44.
纤维素是自然界分布最广、含量最多的可再生性糖类资源.纤维素酶是能够专一降解纤维素的高活性生物催化剂,广泛应用于食品业、畜牧业、医药业、纺织业和生物质能源等产业.本文综述了以木质纤维素为载体的纤维素的结构,纤维素酶的来源及其降解纤维素的机理,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因素以及提高纤维素酶活性的主要方法,并对当今纤维素酶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5.
【目的】 豇豆连年种植易造成产量减少、品质下降,经济效益低。研究伴生芹菜和紫背天葵对连作豇豆生长发育及根际土壤环境的影响,旨在为缓解豇豆连作障碍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豇豆连作土壤进行盆栽试验,设三个处理为豇豆单作 (对照)、芹菜伴生豇豆、紫背天葵伴生豇豆。分析了不同处理豇豆生长指标、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理化性质、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产量。 【结果】 与单作相比,伴生芹菜处理显著提高了豇豆株高、茎粗、地上鲜重和地上干重 23.98%、9.07%、16.14%和16.00%;伴生紫背天葵处理其株高、茎粗与单作无显著差异,地上鲜重和地上干重则显著低于单作。伴生芹菜处理根际土壤放线菌数量最高,较单作处理显著增加了10.06%;真菌数量最低,较单作处理显著降低了41.51%;细菌数量和单作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别;而伴生紫背天葵处理其放线菌、真菌和细菌数量与单作相比均无显著差异。伴生紫背天葵处理其土壤脲酶、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最高,与单作处理相比,土壤脲酶、蔗糖酶、多酚氧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显著增加了7.07%、381.00%、21.63%和42.79%。伴生芹菜处理蔗糖酶、多酚氧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较单作处理分别显著增加了162.48%、30.75%和35.27%,而脲酶活性与单作处理相比无显著差别。与单作相比,伴生芹菜和紫背天葵分别提高豇豆根际土壤pH 0.98%、1.23%;同时二者分别显著降低土壤电导率9.48%、8.34%。伴生芹菜处理豇豆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 + b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伴生紫背天葵处理与单作相比不存在显著差异。伴生芹菜处理豇豆根际土壤过氧化物酶 (POD)、谷胱甘肽还原酶 (GR) 和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 (DHAR) 活性最高,与单作相比,分别显著增加了16.20%、73.49%和17.76%;而过氧化氢酶 (CAT) 活性和单作处理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伴生紫背天葵处理豇豆根际土壤CAT、GR活性相对于单作处理分别增加了97.12%、58.79%;POD、DHAR活性则与单作处理无显著差别。伴生芹菜和紫背天葵处理均能显著提升豇豆产量,前期分别增加了19.87%、19.61%,中期分别增加了18.22%、15.33%,后期分别增加了8.44%、12.70%。 【结论】 芹菜和紫背天葵伴生连作豇豆可以提高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和根际土壤酶活性,改善根际土壤环境和微生物结构,且均能提高豇豆产量,有利于缓解连作障碍,其中以芹菜伴生处理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46.
正黑星病在黄瓜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危害黄瓜叶片、茎、卷须、瓜条及生长点,以嫩叶、嫩茎和幼瓜受害最重。叶片受害,先出现浅黄色近圆形小斑点,后病斑变薄而脆,易破裂穿孔,病斑周围具黄色晕圈。瓜条受害,出现圆形或椭圆形褪绿小斑,病斑处溢出透明的黄褐色胶状物。该病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瓜疮痂枝孢属真菌,病菌主要靠雨水、气流和农事操作在田间传播。病菌从叶片、果实、茎表皮直接侵入,或从气孔和伤口侵  相似文献   
47.
传统的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输出系数模型无法实现农业非点源污染阶段负荷估算。本研究综合考虑农业用地、畜禽养殖和农村生活,从产生、流失、入河3阶段分别建立了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模型,并以四川省为例,估算了2012年农业非点源TN(总氮)、TP(总磷)3个阶段的污染负荷量,分析了其主要来源及污染区域。结果显示,产生阶段中农业用地是主要污染源,遂宁、巴中、雅安和德阳产生负荷强度较高。流失和入河阶段中畜禽养殖成为主要污染源,阿坝流失负荷强度最大,遂宁水质受农业非点源污染影响最严重。研究表明,阶段输出系数模型能简便可靠地实现农业非点源污染阶段负荷估算。该研究可为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源头控制、迁移过程控制和受纳水体修复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48.
2014年广东水稻生产种植形势较2013年有所好转,在水稻播种面积微幅下滑的情况下,稻谷总产量有较大提升,单位面积产量普遍高于上年,科技进步对水稻产量的促进作用不断增强.2015年,稻米价格较2014年有所上升,波动幅度不大,预计2016年稻米价格将维持总体不变,但下半年价格出现波动的情况.此外,针对水稻产业的机械化水平、种粮农民收入水平、科技贡献水平以及社会化服务程度等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9.
转基因水稻基因飘流研究十年回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水稻生产国和亚洲栽培稻的起源中心之一。随着中国转基因水稻研发的快速发展,需要研究水稻转基因飘流可能对环境和食品安全带来的潜在风险。基因飘流及其数据是对转基因水稻进行科学评估和监管的重要参数。为此,从2002年开始组建了研究团队,对转基因水稻的基因飘流进行了为期10年的系统研究。取得的结果主要包括:(1)阐明了水稻基因飘流的基本规律,揭示了影响水稻基因飘流的生物学和气象学主控因子。沿水稻开花期的主流风向,采用长方形田间试验设计,分别在三亚、广州和杭州3个点2-3个生长季,研究了纯合转bar基因花粉供体L201或B2 (姐妹系,抗除草剂Basta)向19个非转基因受体(包括不育系、常规稻品种、杂交稻F1和普通野生稻)在不同距离上的基因飘流率,明确了转基因向不育系的飘流率最高,向普通栽培稻品种的基因飘流率最低(相邻种植时小于1%或0.1%),向普通野生稻的基因飘流率介于不育系和常规稻之间,向不育系的最大基因飘流率比向普通野生稻和栽培稻要大1-3个数量级;基因飘流率随距离增加呈负指数曲线衰减,且存在急剧降低的“拐点”,“拐点”的距离与试验点水稻开花期的风速密切相关,广州和杭州为1-2 m,三亚约为5 m;采用圆形、以花粉供体为中心的田间试验设计,以异交结实率很高的不育系博A作受体,清晰地解析了风向与基因飘流率的数值关系,主流和次主流风向下游4个扇区的基因飘流事件累计达90%-96%,而逆风向和侧逆风向4个扇区仅为4%-10%。综上所述,水稻转基因飘流率与常规育成品种间的异交率(一般在1%以下)基本相同,在数量级上转基因并未增加新的风险。(2)建立了以气象资料为参数的水稻花粉扩散和基因飘流普适模型,计算和预测了中国南方稻区17省、市的最大基因飘流阈值距离(maximum threshold distances, MTDs)。受东南季风和地形地貌的影响,中国南方稻区MTDs的空间分布特征为:东西之间有自东向西逐渐减小的趋势,南北之间首先在南方丘陵地区逐渐减小、越过南岭后再向东南沿海地区逐渐增大。(3)利用人工构建的普通野生稻与基因(Bt或bar)飘流后代栽/野F1杂种混栽群体,经多年多代跟踪观察,分析了转基因飘流至普通野生稻后的命运,发现栽/野F1杂种在3-5年后完全消失,混栽群体中检测不到外源的Bt和bar,有理由推测普通野生稻具有自我保护的机制。(4)研究了小规模田间试验中采用花期隔离和布帐隔离措施降低水稻基因飘流率的效果;调查了海南、广东、广西普通野生稻原生境居群与相邻种植的栽培稻花期相遇情况,建立了相应的数据库;研究了基因拆分技术作为生物学限控措施从根本上限控基因飘流的效果;以本研究的结果及对国际上主要农作物基因飘流的调研数据为基础,提出了在水稻基因飘流风险评估和监管中采用分类管理和阈值管理的原则。在10年回顾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对未来研究的重点也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0.
随着3S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我国林业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也实现了质的飞跃,“数字林业”建设取得了长远发展,林业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如何利用3S技术保护森林资源,掌握森林资源现状,监测其动态变化,分析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规律等,预估其发展趋势,为林业产业提供宏观决策支持,这些已成为当前“数字林业”建设的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