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林业   25篇
  1篇
综合类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1.
培育灌木柳生物质能源林的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国际上灌木柳能源林的发展现状、我国高生物量灌木柳良种和栽培技术研究进展,论述了用灌木柳营造能源林的优势和灌木柳在我国生物质能源林培育方向的应用前景。并介绍了我国新选育的灌木柳高产新品种的优良特性及高产优势,供我国培育高生物量能源林使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盐分立地对榆树生长及矿质营养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盐分含量的增大,榆树总生物量与各部分生物量均减小,根冠比增大,且与其他立地间有显著性差异。(2)随土壤盐分含量的增大,各部位Na~+含量逐渐增加,且根部Na+含量大于茎部和叶部。在根部和茎部中,K+含量在中盐时最大,在叶中K~+含量不同立地间无显著性差异,K~+/Na~+随盐分含量的增大而减低。土壤盐分含量对根茎叶中Ca~(2+)含量影响不大,在轻盐和重盐立地,Ca~(2+)/Na~+值茎部叶部根部,而在中盐立地叶部茎部根部。随土壤盐分含量的增加,各部位Mg~(2+)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增加,在轻盐和重盐立地,Mg~(2+)/Na~+值茎部叶部根部,而在中盐立地叶部茎部根部。(3)在轻、中和重盐立地SK+/Na+值均表现为根到茎根到叶茎到叶;除中盐立地SCa~(2+)/Na~+值为:根到叶根到茎茎到叶,低盐和中盐立地均为:根到茎根到叶茎到叶;S_(Mg~(2+)/Na~+)变化规律同S_(Ca~(2+)/Na~+)。  相似文献   
13.
东部沿海地区苦楝果实的性状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苏鲁两省沿海地区10个产地苦楝Melia azedarach果实长、果实宽、果实长宽比、果实千粒质量、核果长、核果宽、核果长宽比和核果千粒质量8个果实性状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在产地间和产地内家系间存在显著差异.产地间变异系数为2.15%~18.53%,均小于产地内家系间变异系数。产地间广义遗传力为59.68%~96.06%,亦均小于产地内家系间的广义遗传力。说明苦楝产地间和产地内家系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且产地内家系间变异〉产地间变异.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苦楝产地果实性状受经度和纬度双重影响,主要呈现以纬度为主,以经度为辅的变异模式.聚类分析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这一判断。苦楝产地内和产地间丰富的遗传变异为选育抗风耐盐等优良品种提供了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14.
肌醇磷酸合成酶(MIPS)以葡萄糖-6-磷酸为合成前体,是肌醇合成过程中关键酶。MIPS生成的肌醇在耐盐植物的耐盐机制中起到渗透压调节物的作用。该研究从柳树(Salix Jiangsuensis 2345)叶片中成功克隆出MIPS基因,命名为SjMIPS。对扩增的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柳树SjMIPS基因包含1 533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个511个氨基酸的蛋白质。蛋白质结构域分析显示SjMIPS基因含有4个保守的结构域,结构域1(GWGGNNG),结构域2(LWTANTERY),结构域3(NGSPQNTFVPG)和结构域4(SYNHLGNNDG),属于典型的MIPS基因。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柳树SjMIPS基因与杨树Pt MIPS基因亲缘关系较近。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柳树SjMIPS基因在171 m M Na Cl盐胁迫处理24—48 h后上调,表明柳树MIPS基因是盐胁迫诱导型基因。该研究表明柳树SjMIPS基因为盐胁迫应答基因,在参与肌醇的生物合成、调节渗透压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总结江苏杨、柳树工业原料林定向培育相关技术经验的基础上,研制了杨、柳树工业原料林定向培育专家系统,为定向培育决策者提供优化方案。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以Delphi为开发平台,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开发出单机版江苏杨、柳树工业原料林定向培育专家系统。该系统由杨、柳树专家决策系统和杨、柳树学习系统,以及帮助系统3部分组成。其中,决策系统包含造林咨询、栽培技术、病虫害诊断和防治、江苏主要造林品种及鉴别等4大模块和相应子模块。系统将专家研究成果与计算机技术有机结合,为江苏杨、柳树工业原料林定向培育提供了便捷的查询渠道,具有直观性、实用性和易操作等特点,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6.
在江苏沿海地区随机选择样地21个,测定样地土壤盐分、活立木数量、林龄、林分密度、品种、单株生长量等指标,对6年生以上单株进行了树干解析,用现值法计算1~6年生与12年生杨树木材转化效益并与等面积农作物效益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目前江苏沿海地区杨树新品种有72杨、69杨、35杨、95-895杨、74杨、107杨、土耳其杨等7个,其中,72杨与69杨栽培面积共占63.1%,是主栽品种;杨树幼林占72.2%,其中35杨早期生长优势显著,是72杨和69杨主要替代品种;12年生时72杨累计蓄积效益同比高于农作物2倍,但在林期1~6年生时林分蓄积量的转化效益明显不能充分发挥土地生产力,说明幼林期复合经营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7.
以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新近杂交培育的6个灌木柳无性系1年生扦插苗为试材,采用水培试验方法,研究了0 ~ 3 g·L-1范围内不同质量浓度氯化钠胁迫对灌木柳无性系幼苗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质量浓度氯化钠胁迫(1 ~ 2 g·L-1)对根长、根生物量无显著影响,高质量浓度氯化钠胁迫(3 g·L-1)使根长、根生物量显著降低(P<0.05)。在氯化钠胁迫处理下,苗高、茎叶生物量、叶绿素质量分数、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均低于对照,并随着氯化钠质量浓度提高下降幅度加大(P<0.05)。供试灌木柳无性系中,JW2345和JW2372无性系生长和光合作用受氯化钠胁迫影响最小,耐盐性相对较强;JW1065和JW2334无性系受氯化钠胁迫影响最大,耐盐性相对较弱。图4表3参19  相似文献   
18.
该研究利用荧光SSR标记构建了9个柳树新品种的指纹图谱。11对SSR标记共检测到56条等位片段,每个位点等位基因数3—8不等,平均为5.1个。观测杂合度(Ho)变化范围为0.333 3—1.000 0,平均为0.687 5;期望杂合度(He)变化范围为0.477 1—0.882 4,平均为0.626 3;多态信息量(PIC)变化范围为0.421 2—0.813 4,平均为0.605 9。优选的3对核心引物中,SALeSSR0086与SALeSSR0733组合、SALeSSR0086与SALeSSR0920组合可完全区分9个柳树新品种。聚类结果显示,9个柳树新品种遗传相似系数在0.605 9与0.910 7之间。该研究建立的荧光SSR基因分型体系高效、准确,不仅能为柳树品种鉴定和新品种保护提供科学理论依据,也能为柳树进一步育种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在江苏沿海、沿江和里下河地区10个市(县),对35杨等8个黑杨派无性系进行了区域化试验。通过对7年生树干解析数据分析表明,品种间和试点间的产量水平都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中,35杨与7号杨各试点平均产量极显著高于其余品种(α=0.01),苏杨18号产量显著高于72杨(α=0.05);位于长江圩区的江宁试点产量显著高于其他试点(α=0.05),金湖林场试点产量显著低于其余试点(α=0.05)。通过区域产量多重比较(邓肯法)结果得出各品种适栽地区:35杨在江苏各栽培区均速生高产,生长稳定性高,可在江苏全省广泛应用;苏杨7号丰产性显著优于69杨与72杨,在沿海轻度盐碱地和沿江平原地区适应性强,可在类似地推广;74杨和17号杨平均丰产性低于72杨和69杨,但74杨平均造林成活率高,在徐州地区表现出一定的生长优势,而17号杨分枝角度小,树干通直,高生长优势明显,是营建农田防护林和公路绿化的优良品种,因此可以控制推广。  相似文献   
20.
35杨微繁殖与叶片不定芽再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5杨茎段外植体为供试材料,对腋芽微繁殖、叶片不定芽再生、生根以及移植的离体培养技术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获得初始无菌苗的取材以4月取田间杨树新枝茎段外植体为最好;茎段外植体的启动培养基以附加NAA0.1mCL、0.5mg/L6-BA及GA,0.5mg/L的WPM培养基为优;腋芽微繁殖最快的培养基为WPM+0.2mg/L6-BA+0.1mg/LIAA+0.1mg/LIBA;生根培养基以3/5WPM+0.1mg/LIBA为好;叶片不定芽再生培养基以WPM+0.2mg/L 6-BA+0.1mg/LIAA+0.1mg/LIBA再生频率最高,达92.86%;叶片不定芽在生根培养基上培养20d后获健壮生根苗,移栽成活率达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