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41篇
林业   18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24篇
  43篇
综合类   141篇
农作物   35篇
水产渔业   35篇
畜牧兽医   75篇
园艺   34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自抱卵的中华锯齿米虾雌虾腹部剥离取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和无节幼体Ⅰ期的胚胎置于培养皿中,暴露在紫外线下,照射剂量分别为0、1、2、4、8、16 W·s/cm2,人工振荡培养箱中以速度55 r/min、温度25℃、湿度60%培养.每隔24 h在解剖镜下观察胚胎发育至48 h后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紫外线照射剂量对中华锯齿...  相似文献   
82.
为研究玉米青贮、燕麦草和玉米秸秆不同组合日粮对羔羊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30只3月龄,体况和体重(25.56 kg±2.82 kg)相近的黑头杜泊羊×湖羊的杂交公羔,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饲喂玉米青贮︰燕麦草︰玉米秸杆比例为30:0:20、30:10:10和30:20:0的3种日粮组合。预饲期10 d,正试期60 d。结果显示,A组末重、平均日增重均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5),料重比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A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B组(P<0.05);A组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5),A组白蛋白含量显著低于B组(P<0.05),A组血糖含量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5),A组羊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均显著低于B组(P<0.05)。综上说明,饲喂粗饲料玉米青贮:燕麦草:玉米秸杆为30:10:10的日粮时,更有利于羔羊的生长发育,育肥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3.
为探究硅钙钾镁肥配施黄腐酸钾对桃树生长的效应,以盆栽一年生瑞蟠21号毛桃(Amygdalus persica Linn.)为试验材料,设置3种不同施肥方式(T1:硅钙钾镁;T2:硅钙钾镁+黄腐酸钾;CK:空白对照),在桃幼树生长季进行追肥处理,研究硅钙钾镁肥及硅钙钾镁肥配施黄腐酸钾对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状况及桃幼树根系构型和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T1、T2均显著提高了桃幼树生长季各时期土壤酸性磷酸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土壤中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效硅等含量,且配施黄腐酸钾后作用更明显。与CK相比,T1、T2细根比重分别提高了11.2%和26.2%,根系活力分别提高了12.2%和18.1%,根系总长度分别增加了28.1%和61.9%,且有效延缓了根系衰老;T1、T2植株总干重分别提高了1.2倍和2.0倍,根冠比分别提高了9.4%和17.0%,且差异显著。与CK相比,T1、T2各器官中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均显著增加,地上部硅含量分别提高了61.3%和91.9%,地下部硅含量分别提高了62.3%和102.5%,且差异显著。同时,T1、T2桃幼树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均显著提高。综上所述,硅钙钾镁肥可有效提高土壤酶活,促进桃幼树细根的生长,延缓根系衰老进程,增加氮、磷、钾、硅等营养元素积累量,提高叶片光合速率,促进植株生长;硅钙钾镁肥配施黄腐酸钾后,提高了土壤有效硅及植株硅含量,比单施硅钙钾镁肥效果更加显著。本研究结果为桃树合理施用硅钙钾镁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4.
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和规格对硬壳蛤同化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饵料种类对硬壳蛤同化率影响显著(P<0.05).其中小球藻和湛江等鞭金藻的同化率显著高于小新月菱形藻(P<0.05),而小新月菱形藻又显著高于扁藻(P<0.05).  相似文献   
85.
采用超滤技术对球等鞭金藻进行浓缩,比较不同操作压力对浓缩机滤水率及单胞藻活性的影响。操作压力分别为0.02、0.06、0.10、0.16、0.20 MPa对单胞藻进行浓缩,并对不同浓缩时间的浓缩藻进行再培养。结果表明,浓缩机的滤水率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当压力为0.16 MPa时,滤水率最高,浓缩密度最大,且不影响浓缩藻的细胞活性。  相似文献   
86.
为探讨芝麻素对氟暴露斑马鱼生长性能及肠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本试验将720尾斑马鱼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对照组(CK)、芝麻素Ⅰ组(1 g,S1)、芝麻素Ⅱ组(2 g,S2)、80 mg/L氟暴露组(F)、80 mg/L氟暴露+芝麻素Ⅰ组(1 g,FS1)、80 mg/L氟暴露+芝麻素Ⅱ组(2 g,FS2),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并在试验第45、90天测量各组斑马鱼体长、体重、增长率(LGR)、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组织学法观察各组斑马鱼的肠组织结构,用Imageproplus图像软件系统测量肠道绒毛高度。结果发现,第45天时,与CK组相比,F组斑马鱼体重显著下降(P<0.05),添加芝麻素(FS1和FS2组)对其有一定改善作用但差异不明显(P>0.05)。试验第90天时,与CK组相比,F组斑马鱼体重和体长显著下降(P<0.05),添加芝麻素(FS1和FS2组)可一定程度上改善这种负作用,但效果并不显著(P>0.05)。在45和90 d时,F组LGR、WGR、SGR较对照组均下降,而FS1和FS2组较F组呈上升趋势。斑马鱼肠道组织切片观察发现,芝麻素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氟暴露对斑马鱼肠道组织造成的负面效应。综上所述,芝麻素可对氟致斑马鱼生长及肠道组织的毒性效应产生一定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87.
本文通过介绍对于机车发生途中故障时的电话指导处理方式,描述了如何处理解决机车的故障和处理故障时的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效果。还通过分析来解释电话指导汇报时所要注意的一些细节问题,简单的描述了电话指导故障处理的原则性问题,对于机车发生途中故障时如何才能更快更简单的处理疑难问题,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相似文献   
88.
实现机车乘务员的标准化作业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减少行车事故,降低社会的经济损失,确保人们的人身安全,因此本文对抓好机车乘务员标准化作业的现实意义进行阐述,并且提出了几点落实策略。  相似文献   
89.
为探讨芝麻素对氟暴露斑马鱼生长性能及肠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本试验将720尾斑马鱼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对照组(CK)、芝麻素Ⅰ组(1 g,S1)、芝麻素Ⅱ组(2 g,S2)、80 mg/L氟暴露组(F)、80 mg/L氟暴露+芝麻素Ⅰ组(1 g,FS1)、80 mg/L氟暴露+芝麻素Ⅱ组(2 g,FS2),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并在试验第45、90天测量各组斑马鱼体长、体重、增长率(LGR)、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组织学法观察各组斑马鱼的肠组织结构,用Imageproplus图像软件系统测量肠道绒毛高度。结果发现,第45天时,与CK组相比,F组斑马鱼体重显著下降(P0.05),添加芝麻素(FS1和FS2组)对其有一定改善作用但差异不明显(P0.05)。试验第90天时,与CK组相比,F组斑马鱼体重和体长显著下降(P0.05),添加芝麻素(FS1和FS2组)可一定程度上改善这种负作用,但效果并不显著(P0.05)。在45和90 d时,F组LGR、WGR、SGR较对照组均下降,而FS1和FS2组较F组呈上升趋势。斑马鱼肠道组织切片观察发现,芝麻素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氟暴露对斑马鱼肠道组织造成的负面效应。综上所述,芝麻素可对氟致斑马鱼生长及肠道组织的毒性效应产生一定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90.
红缘天牛与沙棘木蠹蛾是严重危害沙棘的两种蛀干害虫。平茬除虫复壮是控制沙棘蛀干害虫危害,恢复并提高野生沙棘林的经济及生态效益的必要措施。通过沙棘年龄与挂果指数的回归曲线,估算出平茬的适宜年龄为8龄。平茬技术方法简单,平茬后的萌生苗至少在两年内不受蛀干害虫的危害,平茬第3年比平茬前每公顷多产果840.9千克,尚可获得显著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