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林业   4篇
农学   3篇
  10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民勤绿洲退耕地植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民勤绿洲内部退耕地植被恢复系列不同阶段的群落取样,研究了植被恢复过程中群落物种的组成、多样性变化过程。结果显示:在50 a自然恢复过程中,群落可大致划分为1年生草本植物群落阶段、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阶段、草本灌木植物过渡阶段和灌木植物阶段。所有调查群落的物种组成简单,单科单属植物种所占的比重很大。随恢复年限的延长,群落中物种丰富度指数S和Margalef指数呈下降趋势;物种多样性指数Simpson和Shannon-Wiener指数在退耕初期和退耕30、40 a的植被群落中最高;退耕地群落中的均匀度指数Pielou和Alatalo指数都高于原始自然群落,说明经过50 a的自然恢复,绿洲退耕地仍然没有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群落仍然在发展。  相似文献   
22.
通过对油蒿(Artemisia ordosica)、沙蒿(A.desertorum)、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和两种仿真灌木的各级枝数量的观测,分析比较了灌木枝系结构与其积沙量关系。结果显示:半球形的仿真灌木积沙量最大;灌木积沙量与其总体分枝率成反比,但不同形状的灌木积沙量取决于枝系结构。积沙量较大的梭形和半球体灌木是内密外疏,而坛状灌木的内外疏而中间密的积沙量较大。灌木积沙量与枝系结构复杂程度有密切联系,且随着总体分枝率和逐步分枝率变异系数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23.
民勤绿洲外围不同下垫面条件下风沙流结构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民勤绿洲外围特定环境背景条件下不同下垫面的风沙流结构进行了实地观测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无盖度流动沙丘输沙率顶部>中部>底部,白刺平坦砾质沙地上输沙率的大小与地表粗糙度成反比,与沙丘盖度成反比.且这两种下垫面风沙流结构(0~30 cm)都遵循负指数曲线(Q=aebh);白刺沙包不同部位风沙流结构遵循幂函数规律(Q=ahb)变化;不论梭梭疏透度如何变化,风沙流结构都遵循幂函数规律(Q=ahb);从防风固沙的效果来看.尼龙网沙障的防沙能力最好,麦草沙障次之,粘土沙障最弱;而从整个研究时段总的输沙率来看,流动沙丘>丘间砾质沙地>梭梭林>白刺包>黏土沙障>麦草沙障>尼龙网沙障.  相似文献   
24.
以黄花补血草为试材,设置0.5、10、15、20、25、30mm 6个灌溉处理,以0mm灌溉处理为对照,研究了不同灌溉量对黄花补血草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黄花补血草密度随灌溉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单株地上部鲜质量在0.5mm灌溉处理下最低,干质量在10mm灌溉处理下最低,二者均在20mm灌溉处理下最高,其含水量整体呈上升的趋势。3)地下部鲜质量在25 mm灌溉处理最大,显著高于对照和其它处理,在15、20、25mm灌溉处理下的干质量显著高于对照与10mm灌溉处理。4)在高灌溉(25mm和30mm)处理下,黄花补血草株高及冠幅均与对照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5.
采用时空替代法,对石羊河流域下游绿洲边缘1~31年退耕区次生草地自然恢复过程中的群落类型及土壤微生物特性(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及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进行调查、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石羊河下游绿洲边缘次生草地31年的植被恢复过程中,9个样地的所有样方框共出现植物34种,且随着恢复年限的延长,植物种类逐渐减少,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微生物量磷呈波动下降的趋势,土壤微生物量氮呈先波动式下降后波动式上升最后趋于稳定的趋势;不同年限退耕区次生草地土壤3大类微生物数量均为细菌最高,放线菌次之,真菌最低;植被演替速度比较缓慢;随着恢复年限的延长,物种丰富度指数与多样性指数逐渐减小,均匀度指数逐渐增大,并最终趋于稳定状态;土壤微生物特性总的变化规律与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变化规律相一致;土壤微生物量与3大类微生物数量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6.
本研究通过调查民勤青土湖地区,不同年代退耕的盐碱化土地上植被的组成、结构、数量等群落学特征,旨在探索盐碱化退耕地上植被的演替规律。结果表明:盐碱化退耕地上首先入侵的是大量多年生草本植物和1年生草本植物,以后逐渐向灌木群落类型过度,直到形成相对稳定的灌木、半灌木群落。退耕初期以耐盐性草本植物占优势,随着退耕时间的延长,草本植物逐渐消减,群落向灌木类型发展,形成以黑果枸杞或黄毛头为主的单优群落,在部分区段形成黑果枸杞和黄毛头为共优种的群落类型。退耕初期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较高,随着退耕时间的延长,物种丰富度和Simpson指数均降低,最终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优势种群的生态优势度随退耕时间的变长而提高,反映了盐碱化退耕地上群落向单一化类型演替的趋势。由黑果枸杞或黄毛头为优势种形成的灌木群落是民勤盐碱化退耕地上形成的2种比较稳定的群落类型,其优势种(黑果枸杞、黄毛头)的密度分别为23100株/hm2和31500株/ hm2。  相似文献   
27.
两种仿真固沙灌木防风效应的野外观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仿照沙旱生灌木构型制成无叶和有叶两种仿真固沙灌木,在野外观测了这两种仿真固沙灌木对风速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风速为2.2~5.5m/s时,40cm高度的仿真固沙灌木削弱风速率随风速增大而增加。仿真固沙灌木平均风速削减率小于沙蒿,但统计分析差异不显著。无叶仿真固沙灌木平均降低风速率小于有叶仿真固沙灌木。仿真固沙灌木是结合多种植物优势组合而成,是对植物治沙措施的优化,具有显著的防风效应。  相似文献   
28.
为民勤干旱沙区红枣栽培探索科学合理的灌溉制度,以4年生密植骏枣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生育期滴灌条件下充足灌水、80%轻度调亏、60%中度调亏和40%重度调亏4种灌溉措施对枣树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民勤干旱沙区,供水量在425.7~545.7 mm之间枣树均能正常生长,株高、新梢长和茎粗增量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大;轻度调亏灌溉可提高骏枣果实的纵、横径和单果质量,产量增加7.8%,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6.3%。采取轻度调亏灌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民勤干旱沙区枣树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9.
以甘肃省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不同龄组樟子松人工林地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林龄下樟子松人工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对比分析樟子松林地的养分状况。结果表明:(1)不同林龄下土壤含水率垂直变化无显著影响,不同林龄同一土层土壤含水率变化差异显著,中龄林的表层含水率最低(4.34%),近熟林40~50 cm土层深度的含水率最高(17.21%),高于其他林龄(P<0.05)。(2)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林土壤pH及电导率变化差异显著,中龄林土壤不同土层深度pH含量最低,各龄组不同土层土壤pH>8,呈弱碱性。土壤电导率以中龄林>幼龄林>近熟林,中龄林显著高于幼林龄,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呈降低—升高的趋势。(3)林龄对樟子松人工林土壤养分具有显著影响,中龄林全N、有机质、NH3-N(氨氮)、速效P及有效P含量高于其他林龄,且差异显著(P<0.05)。(4)对不同林龄间土壤肥力进行主成分分析,土壤全N、有机质、速效P、NO2-N(亚硝氮)、NH3-N出现在前3个主成分中。  相似文献   
30.
为突破干旱沙区黑果腺肋花楸硬枝扦插繁殖关键技术,以3年生黑果腺肋花楸萌蘖枝条为扦插材料,分别以不同浓度ABT、IBA、2,4-D为外源激素进行浸泡处理,开展了硬枝扦插育苗试验。结果表明:黑果腺肋花楸在蘖枝基部、中部插穗成活效果优于梢部,中下部插穗扦插生根率高于30.00%,梢部插穗生根率只有5.52%;ABT1号生根粉对黑果腺肋花楸插穗生根效果明显,其浓度为100 mg/L时,浸泡8 h以上可明显提高插穗成活率,插穗平均萌芽率90.28%,平均生根率67.99%;20 mg/L 2,4-D+60 mg/L IBA的激素组合可促使硬枝扦插生根,生根率为36.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