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6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63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24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1.
多抗优质玉米自交系‘早48’的选育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玉米育种和生产上种质遗传基础狭窄,缺乏抗病优质自交系的问题,以国内自交系‘掖478’与含有热带血缘的外引杂交种后代选系‘P249’杂交、回交及多代自交,培育出具有温-热带种质的多抗优质自交系‘早48’。该自交系抗茎腐病、矮花叶病、小斑病、大斑病、穗腐病等多种病害;籽粒粗蛋白、粗淀粉含量高,品质优良;株型紧凑,秆矮抗倒,配合力高,适应性广。利用‘早48’自交系组配育成的‘强盛31’、‘晋单44’、‘忻玉110’、‘咏丰1号’、‘晋阳2号’、‘晋单70’等6个杂交种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这些新品种已在中国东华北早熟区、黄淮海夏播区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糯玉米大斑病及主要农艺性状与鲜穗产量的关系,为高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通过人工接种鉴定方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以15个糯玉米组合和晋单(糯)41为试材,对糯玉米鲜穗产量与玉米大斑病病情指数和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各性状与糯玉米鲜穗产量之间的关联度顺序为大斑病病情指数穗粗鲜百粒重穗长行粒数秃尖长度穗行数鲜出籽率穗位高生育天数株高。由此可见,大斑病抗性以及穗粗、鲜百粒重、穗长和行粒数等农艺性状是影响糯玉米鲜穗产量的主要因素,株高对产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王建军  杨书成  王燕  王富荣  石秀清  赵丽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103-21104,21230
[目的]评价特用玉米杂交种对大斑病的抗性。[方法]采用人工接种鉴定方法评价了238份青贮玉米、糯玉米、甜玉米、高油玉米4个类型的特用玉米杂交种对大斑病的抗性。[结果]鉴定的238份材料中,高抗型占0.8%,抗型占20.6%,中抗型占44.1%,感型占24.8%,高感型占9.7%。不同类型品种中,抗性差异较明显,其中表现中抗及以上的品种中青贮玉米较多,占87.8%;高油玉米和糯玉米分别占73.3%和61.3%;甜玉米较少,占44.2%。通过审定的30个品种中有16个品种表现抗性,占审定总数的53.3%。[结论]为选育和种植抗大斑病玉米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特用玉米品种抗茎腐病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工接种鉴定方法评价了238份次特用玉米杂交种对玉米茎腐病的抗病性,结果表明,高抗型占25.2%,抗病型占10.5%,中抗型占26.9%,感病型占8.0%,高感型占29.4%。在不同类型的特用玉米品种中,对茎腐病的总体抗性表现差别不明显,中抗以上的品种在青贮玉米中较多,占该类品种的75.7%;糯玉米和高油玉米分别占61.3%和60.0%;甜玉米较少,占44.2%。通过审定的30个品种,表现中抗的23个,占审定总数的76.7%。  相似文献   
15.
特用玉米杂交种抗病毒病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人工接种和自然发病鉴定方法,评价了238份特用玉米杂交种对矮花叶病和211份特用玉米对粗缩病的抗病性。结果表明,高抗矮花叶病占41.0%,抗病占18.1%,中抗占19.3%;高抗粗缩病占10.4%,抗病占26.5%,中抗占26.9%。在不同区试类型品种中,高油玉米抗病性较强,达到中抗以上分别占93.3%和66.7%;糯玉米占78.3%和63.6%;青贮玉米占83.8%和47.7%;甜玉米对这2种病害抗性较差,分别占55.8%和46.5%。通过审定的30个品种中有17个品种兼抗这2种病害。  相似文献   
16.
试验在小麦拔节期设计4个不同施肥时期处理及不施肥(CK)处理共五个处理,进行随机区组排列,重复三次试验。本试验研究探索了氮肥后移至拔节前后不同时期对小麦节间长度及产量的影响,为稳定提高产量、合理施用氮肥、减少氮素对环境污染,指导大田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依据已报道的相关文献对国内外鲜食观赏两用桃育种工作的现状和已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为鲜食两用桃种质资源创新、育种目标实现和生产应用提供参考。同时建议今后应加强该领域品种资源收集、保存和利用工作,并积极采用现代育种手段,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18.
中油蟠36-3于2009年从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引入湖北省,并先后在湖北省武汉市、孝感市、广水市等多地的试种。经过多年试种观察,中油蟠36-3结果性状稳定,遗传性一致。在湖北省桃各试验点表现早熟、着色鲜艳、风味浓甜、丰产性好;尤其在随县雨水少的山坡地、丘岗地区,树势强旺、高糖低酸、品质优良。 丰产稳产,3年生丰产期树每667m2 产量2000公斤以上。病虫害较抗炭疽病、穿孔病、流胶病,易感褐腐病、疮痂病。在栽培时,幼树势较旺,需控制树势,防止徒长。在多雨地区易裂果,需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避雨栽培措施,以取得最佳品质。  相似文献   
19.
摘要:以4年生中桃红玉丰产树为试验对象,设每株不同留果量(40个果、60个果、80个果、100个果)4个处理,以不疏果为对照,连续3年研究疏果对中桃红玉产量、果实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疏果提高了单果质量、优质果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对照提高了1~2 %,显著提高了果实品质与产量,有效解决了中桃红玉果实整齐度不高、优质果率低的问题,每667m2 可增收1000 元以上。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