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0篇
林业   56篇
农学   34篇
基础科学   52篇
  43篇
综合类   203篇
农作物   30篇
水产渔业   32篇
畜牧兽医   128篇
园艺   35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在试验条件下(温度8、10、12、14℃,相对湿度50%、55%、60%、65%),研究了温湿度对4龄蝙蝠蛾幼虫生存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4龄幼虫的取食、发育有明显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取食量增大,幼虫体重递增。湿度的高低对生存环境有明显影响,湿度太高会对生存环境造成感染导致幼虫死亡。蝙蝠蛾4龄幼虫适宜生存温度为10~12℃,相对湿度宜控制在60%。  相似文献   
82.
刘帅  王忠  赵洋  瞿磊  孙波 《农业工程学报》2016,32(14):69-75
为了揭示点燃式发动机燃用汽油、液化石油气(liquefied petroleum gas,LPG)和压缩天然气(compressed natural gas,CNG)时,循环变动的动力学本质。采用非线性动力学的方法,围绕燃烧过程的稳定性开展了研究。分析了最大爆发压力的循环变动系数,对缸内压力的时间序列进行了3维相空间的重构,采用庞加莱截面法简化了重构的相空间轨迹,分析了平均有效压力(indicated mean effective pressure,IMEP)的循环变动规律,围绕返回映射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缸内压力的相空间轨迹具有一定的混沌特性,燃烧初始阶段结构相对紧密;燃用汽油时,轨迹分布密集,燃用LPG和CNG时,轨迹逐渐发散,燃烧稳定性下降;庞加莱映射降低了相空间结构的复杂性,LPG和CNG燃烧时散点发散,燃烧参数随机性增强;汽油燃烧时,平均指示压力的循环变动较小,LPG和CNG燃烧时,循环变动逐渐增大,燃烧随机性增强。发动机燃烧过程具有混沌特性,燃用LPG和CNG时稳定性下降。通过论文的研究揭示了点燃式发动机燃烧过程循环变动的产生原因,为改善发动机的燃烧稳定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3.
通过开展黑木耳不同浓度的硒肥试验,结果表明:子实体内硒的含量与硒添加量呈正相关。培养料中添加适量的有机硒可提高黑木耳产量及富硒量。通过示范应用,可有效获得含硒量高的黑木耳产品。  相似文献   
84.
蝙蝠蛾幼虫食料初步筛选及其取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适合低海拔地区蝙蝠蛾规模化人工饲养的幼虫食料,对常见且营养丰富的食料或中药材进行初步筛选,并分析比较蝙蝠蛾5龄幼虫对所筛选食料的取食情况与效果,结果表明:在试验的15 d内,胡萝卜(CK)、人工饲料及太子参干品不发生变质;幼虫不取食太子参干品,喜食胡萝卜与白菜叶,但白菜叶湿度极大不利幼虫生长;白菜叶组、番薯组、鲜玉米粒组和人工饲料组幼虫增重极显著高于槟榔芋组及胡萝卜组;鲜玉米粒组、人工饲料组的食物转化率均高于8%,番薯组约为7%,三者的食物转化率极显著高于胡萝卜组。  相似文献   
85.
采用野外定点观察、抽样调查和室内试验测定等方法,对平榛白粉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平榛白粉病各个发生阶段症状特点明显,每年发病初期为5月下旬~6月初,叶面和叶背均能出现明显的褐斑,表面覆盖白粉状物;发病高峰期为6月下旬~7月下旬;8月末秋季在白粉层上散生闭囊壳。病原菌侵染循环周期为1年,1、2年生植株相对抗侵染能力较弱,随着林龄增加,抗侵染能力增强。榛林密度大,病害发生率较高,北坡榛林病害发生程度较南坡严重。可通过调整榛林密度增加通风透光度,控制病害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86.
小麦旗叶Rubisco和Rubisco活化酶与光合作用日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Rubisco是植物光合作用中的关键酶,其体内活性由Rubisco活化酶调节.研究了小麦旗叶的光合速率与Rubisco和Rubisco活化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小麦旗叶的光合速率和Rubisco初始活力、Rubisco活化酶活力都存在着明显的日变化;小麦旗叶的光合速率主要取决于Rubisco的初始活力,即Rubisco被Rubisco活化酶活化的程度,而与Rubisco和Rubisco活化酶本身的含量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87.
一、示范目的 通过杂交棉高产栽培示范种植生产试验,了解天杂1号在我县种植的田间表现、栽培方法和产量表现,为新品种的示范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8.
为了明确施硼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效应,以不同的专用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硼浓度对小麦种子淀粉酶活性、发芽势、发芽率、根系活力、根尖结构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硼对小麦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有促进作用,其中硼浓度以20μmol·L-1促进效果最佳,高浓度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小麦根系活力、根长、芽长、根重和芽重均随硼浓度的升高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变化趋势,但对根比芽敏感,地下部生物量受影响程度低于地上部;一定的硼浓度能促进根尖分生区表皮细胞和外皮层细胞体积变大及数量增多。不同专用小麦品种对硼浓度响应的敏感程度有差异,中筋小麦扬麦16>弱筋小麦扬麦19>强筋小麦罗麦8号。  相似文献   
89.
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早春设施栽培茄子上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常规施肥为对照,在化肥养分总量减少30%的条件下,比较2种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早春设施栽培茄子上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半程水肥一体化增产26.0%,增收23.8%,节省人工61.1%,增效24.8%,降低单位化肥投入44.5%;全程水肥一体化可增产13.4%,增收20.8%,节省人工64.9%,增效15.8%,降低单位化肥投入38.3%。相对而言,半程水肥一体化的综合效果较好,可作为试验区早春设施栽培茄子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的主选方式。  相似文献   
90.
外源磷输入对农区湿地土壤碳库有效性及周转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添加土壤原总磷(TP)0~60%的过磷酸钙和室内培养的技术手段,研究了外源磷素输入对农区湿地土壤碳库有效性及其周转特性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随外源磷素输入水平的增加,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和微生物量碳(MBC)含量增加;土壤总有机碳(TOC)含量下降,下降率最高达23%。活性有机碳成分中,外源磷输入对高活性有机碳(HLOC)影响最显著,60%磷素输入处理HLOC含量比未施加外源磷素高54%;易氧化有机碳(ROC)含量随外源磷输入水平的增加而下降,最大下降率为22%;中活性有机碳(MLOC)含量、活性有机碳(LOC)含量无明显改变。涉碳循环生物酶中,β-葡聚糖苷酶(βG)和纤维二糖水解酶(CBH)活性均随外源磷素输入水平的增加而显著提升,但脱氢酶(DH)活性并无显著变化。此外,土壤碳矿化强度和潜在矿化势也与外源磷素输入后的土壤TP呈正相关。总体来看,外源磷素输入显著增加了湿地土壤碳库的有效性及周转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