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8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5篇
  7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不同土壤水分抑蒸剂保水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花盆试验,研究了在相同条件下,小麦粉碎秸秆、MP3005保水剂、扩蓄肥3种水分抑蒸剂施入土壤后,对土壤水分蒸发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水分抑蒸剂都能达到抑制土壤水分蒸发、提高水分利用率的目的,且抑蒸效果随用量不同而异.抑蒸效益分析表明,小麦秸秆在抑蒸量为8 000.4 kg/hm~2,MP3005保水剂在抑蒸量为1 600.08 kg/hm~2,扩蓄肥在抑蒸量为4 000.2 kg/hm~2时抑蒸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52.
微孔深松耕降低土壤紧实度提高棉花产量与种籽品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长期传统耕作导致土壤紧实形成犁底层是影响农田土壤质量和作物生长的关键障碍因子之一。为解决这一问题,于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在山西运城南花农场开展为期1 a的大田试验,对比研究微孔深松耕技术和旋耕机旋耕15~20 cm的传统耕作方法对土壤紧实度以及棉籽品质性状和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孔深松耕技术较传统耕作方式,棉花苗期犁底层40 cm处土壤紧实度由9 069.70降低到558.80 k Pa,吐絮期犁底层40 cm处的土壤紧实度由8 089.70降低到1 174.20 k Pa,吐絮期0~40 cm土层中微孔深松耕土壤容重最大为1.05 g/cm3,传统耕作最大为1.56 g/cm3;在30 cm土层中,微孔深松耕的总根量比传统耕作方式多187.03%;微孔深松耕处理棉株棉铃的5室铃率较传统耕作增加15.00%,每个棉瓤的种子数平均增加1~2粒;棉籽的籽指、密度、绒长均明显增加,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P0.05),单株铃数比传统耕作增加6.34%,铃质量增加5.75%,皮棉产量增加10.12%。效益分析表明,采用微孔穴深松耕作种植棉花,每公顷净收益增加3 338.00元。该研究揭示了微孔深松耕作可有效打破犁底层,具有疏松土壤紧实度,并提高棉籽品质增加棉花产量,为该项技术应用于生产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53.
本文从室外路灯照明系统及控制方式、光源类型的选择、金属灯杆接地、电缆规格型号的选择、路灯布置及智能照明调控装置等方面,详细论述了如何做好路灯照明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54.
随着小麦收割的结束,大部分地区开始进入夏季作物播种时期。夏玉米播种面积在山西夏季作物种植面积中占有很大比重,在山西,夏玉米大部分以麦后直播为主,农民习惯耕作方式是不  相似文献   
55.
随着小麦收割的结束,大部分地区开始进入夏季作物播种时期。夏玉米播种面积在山西夏季作物种植面积中占有很大比重,在山西,夏玉米大部分以麦后直播为主,农民习惯耕作方式是不整地,不施基肥,只是在播种时施用少量种肥。由于夏玉米生长发育快、生育期短,很多农民由于施肥不合理,导致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同时也影响了夏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因此,采用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法是提高夏玉米高产丰收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6.
2008—2010年在山西省运城市设置了不同地力水平、不同气候年型条件下的棉花群体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高水肥棉田适宜密度为5.1万株.hm-2,中水肥棉田为6.9万株.hm-2,低水肥棉田或盐碱滩地、扩浇水地为8.7万株.hm-2.密度低于3.0万株.hm-2或高于10.5万株.hm-2存在较大的减产风险.  相似文献   
57.
通过自制并初步纯化牛乳铁蛋白的卵黄抗体,用肌肉和皮下注射结合的方法罗曼蛋鸡进行免疫来制备多克隆抗体。选用150日龄的罗曼蛋鸡4只进行不同浓度的多次皮下免疫注射,采集卵黄抗体并用硫酸铵沉淀法进行抗体的初步纯化,经四次免疫后的罗曼蛋鸡卵黄抗体的效价分别达到了1:32000和1:24000,并在较高水平的情况下维持两周以上,同时经初步纯化后抗体纯度得到了很大提高。试验结果显示肌肉和皮下注射结合的方法对罗曼蛋鸡进行免疫来制备多克隆抗体是可行的,同时通过硫酸铵沉淀法纯化抗体可以达到试验的需求。  相似文献   
58.
秸秆育苗钵质量和性能影响因素及成本分析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为进一步研究作物秸秆育苗钵的质量和性能,该研究对5种作物秸秆制备秸秆育苗钵的成型质量、成品强度、育苗效果和加工成本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随粉碎细度的增加,秸秆育苗钵一次模塑成型率增加,破损率降低,吸水率增加,播种出苗率增加而根系生长降低,粉碎秸秆成本增加。育苗钵成型率主要与粉碎细度相关,而破损率、吸水率和育苗质量与秸秆种类和粉碎细度二者均有关。5种秸秆中,紫苏秸秆成型质量和育苗效果最好,玉米秸秆加工成本最低,因此玉米秸秆和紫苏秸秆更适于生产推广。  相似文献   
59.
为了增强土壤保水力,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水肥利用效率,该文将玉米、小麦和大豆3种作物秸秆经理化处理并与聚丙烯酰胺(PAM)结合造粒形成的秸秆扩蓄肥应用于马铃薯大田栽培,并与单施钾肥及不施肥处理为对比,研究了3种秸秆扩蓄肥对马铃薯生长发育期间的土壤物理性状、生理特征、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秸秆扩蓄肥具有较强的保水性能,能显著增加0~20cm表层土壤含水率,提高马铃薯苗期、块茎增长期、淀粉累积期的土壤耕层及20~70cm水分;有效降低土壤体积质量,提高非毛管孔隙比例,增加土壤孔隙度;显著提高马铃薯盛花期叶片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增加马铃薯株高、冠幅面积和叶面积。与不施肥处理比较,秸秆扩蓄肥处理的淀粉含量提高12.3%~13.6%,大中薯率提高37.9%~42.8%,产量提高39.3%~50.4%,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5.6%~45.4%。该研究为秸秆扩蓄肥的推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0.
王慧杰  庞辉  韦娇  伍果 《中国畜牧兽医》2019,46(12):3768-3774
本研究旨在观察螺旋藻激酶(SPK)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取SD大鼠60只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辛伐他汀,0.005 g/kg)和SPK低、中、高剂量组(80、160、320 U/kg)。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通过高脂饲料建立大鼠AS模型,同时给予相应药物,每天1次,试验期12周。末次给药60 min后股动脉取血,分离血清,测定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并计算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测定大鼠血清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在光镜下观察腹主动脉血管内膜形态改变。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AI及血清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血清NO含量和SOD活性显著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SPK高剂量大鼠AI和血清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NO含量和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病理结果显示:模型组有明显粥样斑块形成,SPK各剂量组粥样斑块形成明显减少,尤其中、高剂量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综上所述:SPK有明显的预防AS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MDA、提高NO含量和SOD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