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63篇
农学   12篇
综合类   15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材性改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美洲黑杨×小叶杨新无性系木材密度性状遗传变异及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开展木材密度性状幼0成相关及早期选择研究。单性状总平均木材密度最佳早期选择林为5-6年,早期选择 为8.72-9.71%,早期选择的年效率为152.17-141.30%。多性状指数法早期选择的最适林龄为第5年;构建指数的主要性状为总平均木材密度、年轮密度及早材密度等3人木材密度性状;在第5年应用最佳选择指数I=2.2791ρC+1.  相似文献   
42.
43.
转GAFP-NPI基因香石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双价抗病基因转入同一植物,是增强植物抗病性、拓宽抗病谱的有效措施.在建立香石竹叶片离体培养再生体系的基础上,将兔防御素基因(NP-I)和天麻毒蛋白基因(gastrodia antifungal protein,GaFP)构建在同一个植物表达载体pBin35SGAFP-NPI上,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利用香石竹叶片作外植体,将GAFP-NPI双价抗病基因导入香石竹品种Asso、Tuareg、ciao Bianco,经卡那霉素筛选共获得300余株转基因植株,并进行多重PCR检测,证明GAFP-NPI双价抗病基因已整合进香石竹的基因组中.琼脂糖孔隙扩散实验证明转基因香石竹对绿色木霉具有抑菌活性,说明了GAFP和NPI双价抗病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得到了表达.  相似文献   
44.
在美洲黑杨×小叶杨新无性系木材密度性状遗传变异及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开展木材密度性状幼-成相关及早期选择研究。单性状总平均木材密度(ρc)最佳早期选择林龄为5~6年,早期选择的遗传增益为872%~971%,早期选择的年效率为15217%~14130%。多性状指数法早期选择的最适林龄为第5年;构建指数的主要性状为总平均木材密度(ρc)、年轮密度(ρr)及早材密度(ρe)等3个木材密度性状;在第5年应用最佳选择指数I=22791ρc+11088ρr+11589ρe进行选择时(i=206),早期选择的遗传增益为01142g/cm3,比成熟期第10年单性状直接选择的遗传增益高15165%。  相似文献   
45.
为了解黑斑病菌侵染杨树叶片后,叶片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以对黑斑病菌高抗的无性系NL 895杨(Populus euramericana CL“NL 895”)和感染黑斑病菌的加杨(Populus canadensis Moench)叶片为实验材料,进行了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分析,这为进一步研究黑斑病菌的致病机制提供了细胞学方面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6.
用单色软X射线木材密度计研究了11年生美洲黑杨×小叶杨新无性系年轮密度组成性状遗传变异。结果表明,年轮密度组成各性状无性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年轮密度、早材密度、最小密度、最大密度及木材密度梯度等性状遗传力比较高(h2=0.41—0.58),而晚材密度、早晚材密度比及密度变异幅度等性状遗传力比较低(h2=0.15—0.25);同时各性状遗传力因生长林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47.
植物外源激素对大花蕙兰体胚发生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3种激素2,4-D、萘乙酸(NAA)和激动素(KT)不同浓度对4个不同品种大花蕙兰茎段愈伤组织诱导和体胚发生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3种激素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和体胚发生的影响均达极显著差异;②2,4-D对愈伤组织的发生有非常显著的作用,且随浓度升高,诱导率增加,但高于2.0mg/L时,外植体褐化死亡;③KT是体胚发生的关键因子,其作用受到2,4-D的抑制和低浓度NAA的促进;④体胚的发生受基因型的影响,但其对基因型的依赖性具分组特性.   相似文献   
48.
用自旋标记ESR波谱法研究杨树抗寒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沈漫  黄敏仁 《林业科学》1997,33(3):212-218
以自旋标记物Tempo(2,2,6,6-四甲基哌啶-1-氮氧基)标记杨树叶膜磷脂酰甘油(PG),通过电子自旋共振波谱法(ESR)测定了杨树不同抗寒品种及其杂种后代PG的相变温度。同时用气相色谱法对PG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耐寒的美洲黑杨(Populusdeltoidescv'Lux'I69/55母本)的PG在4℃左右发生相变,抗寒的欧美杨(PopuluseuramericanacvI-45/51,父本)的PG则在-12℃发生相变,6个杂种后代均在-2℃-11℃范围内发生相变。而且磷脂的脂肪酸组成分析表明,不同抗寒品种叶内PG的饱和脂肪酸水与PG的热致相变行为相关。抗寒品种的PG饱和脂肪酸水平低于不抗寒品种,以致前者的PG相变温度低于后者从而表现为抗寒。  相似文献   
49.
多基因转化是基因工程研究热点之一。本研究应用DNA重组技术,将两个抗病机制不同,抗菌谱较广的抗病基因(天麻抗真菌蛋白GAFP和兔防御素NP1基因)构建在一个植物表达载体pBin35SGAFP-NP1上,两者具有各自的CaMV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采用叶盘法转化烟草,PCR和PCR-Southern分析证明已将NP1和GAFP基因整合到烟草基因组中。离体抑菌实验表明转基因植株对真菌和细菌表现出一定的抗性。以上结果表明通过该表达载体进行遗传转化可获得含双价抗病基因植物,并能有效表达,提高转基因植物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50.
材性改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美洲黑杨×小叶杨新无系木材性状遗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年轮宽度与早材宽度、晚格宽度遗传相关比较密切,与晚材率之间相关很弱;而年轮密度与材密度,晚材密度,最小密度及最大密度霜关密切,晚材密度比及木材密度梯度相关很弱,年轮密度与年轮宽度之间呈负弱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