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9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34篇
林业   56篇
农学   51篇
基础科学   128篇
  54篇
综合类   264篇
农作物   36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130篇
园艺   38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81.
为评价三种复合微生态制剂联用在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中的应用效果,5月中旬,在天津三缘宝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6块约80 m2的稻田养成蟹池中,投放同批次的“光合1号“中华绒螯蟹,密度为6 g·m-2。其中3个平行对照组稻田投喂中华绒螯蟹全价饲料;另3块平行试验稻田投喂拌有三种复合微生态制剂的全价饲料(微生态制剂组)。这些复合微生态制剂包括:(1)水产专用复合预混饲料“营养快线”氨基酸电解质多维;(2)混合型饲料添加剂复合微生物“利多精”(含1.0×109CFU·g-1的枯草芽孢杆菌和破壁花粉);(3)水产用复合预混饲料“LY-生命素”(主要成分为低聚壳聚糖、复合维生素、DL-蛋氨酸、泛酸钙、啤酒酵母粉)。5个月养殖结果表明:饲喂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蟹的生长和基本营养成分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能显著提高蟹蒸煮后的感官品质(P<0.05),提高生殖腺肥满度、蟹肉鲜甜度和香味,使蟹壳红度增加。微生态制剂降低了底泥和水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改变了物种组成,使水体中具有氮、磷、硫降解能力的菌-丛毛单胞菌科的比...  相似文献   
782.
【目的】研究我国不同产区大五星枇杷果实的品质差异,为枇杷优质化生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全国7个产区大五星枇杷果实为试验材料,对单果质量、果形指数、色差等外观性状指标和总糖、可滴定酸、维生素C、总黄酮、总酚含量等主要营养成分指标以及可溶性糖组分、有机酸组分进行测定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产区大五星枇杷果实的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产区大五星枇杷果实外观性状及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单果质量为35.28~57.20 g,以陕西安康最高;可食率为78.03%~88.69%,以重庆合川最高;果实硬度为3.23~6.62 N,以重庆合川最高;果实色差值Lb以广东韶关最高,a以云南蒙自最高;果形均近圆形。果实含水率为85.46%~91.10%,以广东韶关最高;总糖含量为57.63~126.27 mg/g,以云南蒙自最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8.79%~13.83%,以四川攀枝花最高;可滴定酸含量为0.20%~1.33%,以广东韶关最高;固酸比为6.60~66.71,以云南蒙自最高;维生素C含量为7.35~14.87 mg/hg,以云南蒙自最高;类胡萝卜素含量以四川成都和陕西安康显著高于其他产区(P<0.05);总黄酮含量为26.37~92.43 mg/hg,以云南蒙自最高;总酚含量为8.89~30.93 mg/hg,以重庆合川最高。枇杷果实可溶性糖以葡萄糖、果糖和蔗糖为主,有机酸主要是苹果酸。基于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各产地枇杷果实品质的综合评分从大到小依次为云南蒙自、陕西安康、四川攀枝花、四川成都、重庆合川、湖北咸宁和广东韶关。【结论】枇杷产地环境的纬度、海拔、光照、昼夜温差、降水量以及紫外线强度等气候条件,是影响枇杷果实品质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83.
【目的】 探讨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衣壳蛋白E120R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确定与E120R蛋白互作的宿主蛋白。【方法】 将ASFV分离株CADC_HN09株E120R基因合成并克隆于pGBKT7表达载体,获得pGBKT7-E120R诱饵质粒,同时构建E120R基因截短表达质粒pGBKT7-E120R-1(1-61位氨基酸)和pGBKT7-E120R-2(62-122位氨基酸)。经毒性和自激活性检测后,通过酵母双杂交技术对骨髓巨噬细胞(BMDMs) cDNA均一化酵母文库进行初步筛选,以获得与ASFV E120R蛋白互作的蛋白。通过NCBI数据库进行序列比对并经免疫共沉淀试验验证,确定互作的宿主蛋白。筛选的宿主蛋白经webgenstal在线分析网站初步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以确定所筛选的宿主蛋白参与的生物过程与信号通路。【结果】 诱饵质粒pGBKT7-E120R-2无毒性和自激活性,可用于文库筛选。通过酵母双杂交系统从BMDMs cDNA均一化酵母文库中初步筛选到46个阳性克隆并进行回转验证,经NCBI数据库序列比对分析共获得29个宿主蛋白。免疫共沉淀试验结果显示,多聚胞嘧啶结合蛋白2(PCBP2)和干扰素刺激基因15(ISG15)均与E120R蛋白存在互作。GO功能富集分析表明,所筛选的宿主蛋白可参与代谢过程、生物调节、应激反应等生物过程;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这些宿主蛋白可参与抗原呈递、铁死亡和坏死性凋亡等多条信号通路。【结论】 ASFV E120R蛋白可与宿主免疫应答、细胞死亡等信号通路相关的多种宿主蛋白互作,为进一步研究ASFV E120R蛋白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84.
为了解不同鸢尾品种的抗旱性,选育抗旱材料,以洋娃娃、蓝宝石、阿波罗、金娃娃、石猎、蓝色魔力6种鸢尾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其在干旱条件下鸢尾的水分饱和亏缺、相对电导率、脯氨酸、MDA、SOD、POD、CAT、叶绿素含量以及可溶性糖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以此来综合评价其抗旱性。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相对水分饱和亏缺、相对电导率、MDA、SOD和渗透调节物质呈上升趋势,POD和CAT呈先上升后减缓的趋势。通过隶属函数综合评价法得出,鸢尾“蓝宝石”是6种鸢尾品种中抗旱性最强的,研究结果可为国内的鸢尾属选育引种和园林植物节水相关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85.
建立了烟用接装纸中六价铬的HPLC-MS/MS测定方法。采用pH 8.0的氨水溶液超声萃取样品,过滤后直接检测。结果表明,六价铬线性相关系数在0.999以上,检出限为3μg/kg,加标回收率为90.1%~106.9%,RSD为4.1%~7.8%。该方法与现行行业标准方法相比,前处理更加简单、快速,检测灵敏度更高,检出限更低,稳定性更好,适用于烟用接装纸中六价铬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786.
目前,松褐天牛是国内外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的一个难题,基于松褐天牛为食木昆虫,具有自身固氮能力,通过筛选出对松褐天牛固氮活性具有较大影响的药剂,来破坏其固氮能力导致松褐天牛缺乏氮素营养而死亡,从而来开辟新的防治途径。本研究采用乙炔还原法及酶联免疫试剂盒测定了不同药剂处理下的松褐天牛肠道固氮菌和不同生长阶段(成虫、幼虫及卵)虫体的固氮酶活性差异,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和NH4Cl处理对松褐天牛成虫固氮酶活性的影响较大,在药剂处理下的固氮活性仅为0.1 IU/g和0.08 IU/g,与对照相比固氮酶活性分别减少1.82 IU/g和1.85 IU/g;而固氮活性最强的菌株EH在NH4Cl处理下的固氮活性仅为1.2 nmol/(mL·h),比正常情况下的固氮活性减少了50.9 nmol/(mL·h)。因此,理论上NH4Cl可应用于林间防治松褐天牛。  相似文献   
787.
白桦是一种重要的林木资源。研究了白桦树皮中单宁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微波辅助提取桦树单宁的最佳条件为:在乙醇浓度为33%(V/V)、提取时间为92 s、提取温度为80℃、微波功率为75 W的条件下,微波辅助提取桦树单宁的收率达到5.61%,纯度为51.18%。  相似文献   
788.
为了深入探究进流弯管与蜗壳相对周向位置对离心泵内水力激振的影响及其流动机理,选取立式管道离心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原型泵进水弯管周向安装角度的调整,衍生出6组新管道泵,并依次进行非定常数值计算.在数值计算过程中,主体监测叶轮域内压力脉动,对比分析6款新泵与原型泵的压力脉动特征,结果表明:在叶轮进口流域,当周向安装角φ=45°时,压力脉动在时域上产生了较明显的波峰相位提前,与二次流涡对激励的波谷有相互抵消作用,削弱波峰,最大降幅可达40.6%.在叶轮中段流域,安装角φ对叶片背面的压力脉动影响较大.在叶片尾缘附近流域,不同弯管安装角产生的影响沿流道从叶轮进口至叶片尾缘逐渐减小殆尽.本研究可为管道泵的实际安装及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