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9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74篇
林业   113篇
农学   130篇
基础科学   291篇
  131篇
综合类   791篇
农作物   93篇
水产渔业   56篇
畜牧兽医   409篇
园艺   168篇
植物保护   85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ASSAB S-136材料为瑞典进口中碳马氏耐酸不锈钢,其热处理是通过下述步骤及技术方案得以解决:1)将工件放入淬火炉中预热至200℃;2)在淬火炉中分两级加热至淬火温度1018℃并保温;3)将工件出炉风冷淬火至60℃;4)将工件两次入回火炉510℃保温回火,出炉空冷(附图1)。本工艺方法可靠地保证其淬透性,材料内部晶粒细化、组织均匀稳定,残余奥氏体低,使零件耐磨性好、寿命长、可靠性高、尺寸稳定,达到精密零件的使用要求~([1])。  相似文献   
52.
利用渭河流域25个气象站点1980−2018年月值气象数据集,基于Penman-Monteith蒸散模型计算多个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分析渭河流域气象干旱的演变、趋势、影响范围、发生频率和持续时间等时空变化特征,以期为渭河流域防灾减灾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近39a来渭河流域有明显的干湿周期变化,但整体上呈变干的趋势,干旱时段主要集中在1995−2009年,其中以2000−2009年的干旱站次比最大,平均达到36%,且干旱持续时间最长,约3.6个月,1980−1989年干旱持续时间最短,约1.6个月;(2)渭河流域秋季总体呈湿润变化趋势,而春季和夏季干旱在不断加剧,是区域年际干旱的主要驱动力;(3)渭河流域干旱以危害性较小的轻中旱为主,但2000年前后出现严重及极端干旱的站次相对较多,其中1997年研究区内发生的干旱程度较高,影响范围较广;(4)不同时间尺度各等级干旱发生频率的变化规律表现一致,均呈现出干旱等级越高发生频率越低的态势,且极端干旱在年际尺度内发生次数较为频繁,从空间上看渭河流域东北部是干旱多发区。总之,近39a来渭河流域总体干旱较为严重的时段为2000−2009年,且研究区内干旱呈北重南轻特征,因此北部地区仍需加强防灾管理。  相似文献   
53.
在园林绿化系列工作中,园林设计决定着植物配置、植物种群结构等事项,这些与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都有直接关系。因而,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园林植保因素。  相似文献   
54.
浅谈经济林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经济林产业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经济林产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经济林产业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加强重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实行科技兴林;提高产业化水平,增加林果产品等,以期为林业生产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5.
为提升驴冻精利用率并探究适用于规模化驴养殖场的冻精输精技术,本实验对253头3~7岁健康适繁德州母驴的354个情期开展促排卵和冻精输精试验。选取卵泡直径≥30 mm的发情母驴51头,随机分为2组,其中31头肌肉注射GnRH药物0.8 mL,当天记为第0天(D010:00);另外20头为对照组,肌肉注射0.8 mL生理盐水,统计排卵率。经促排处理并采用同一输精方法的自然发情母驴归为同一试验组。输精实验中,在驴群集中排卵发生前的4 h(D116:00)、2 h(D118:00)、0 h(D120:00)分别对母驴群开展不同输精剂量的单次输精试验(10、5、2支/头);将在D120:00的单次输精改为在D120:00和D204:00各进行1次输精,分组记为5+5支组(31头)、2+2支组(32头)、1+1支组(21头)。结果发现:发情母驴肌肉注射GnRH药物后34~48 h集中排卵,排卵率(80.65%)显著高于对照组(55.00%);单次输精试验中母驴的情期受孕率在9.52%~29.41%,且不同时间点、不同输精支数组受孕率差异不显著;母驴集中排卵区间内进行2次定时输精试验发现,5+5支组、2+2支组、1+1支组情期受孕率分别为35.48%、31.25%、19.05%(P>0.05),5+5支组的情期受孕率(35.48%)显著高于D120:00单次2支组(14.71%)。使用2次定时输精可以在提高冻精利用率的基础上获得较为理想的情期受孕率。  相似文献   
56.
高职农牧院校以培养职业型、技术型人才为目标,其实验室作学生实习的重要场所,发挥着重要作用。实验室是学校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场所,但是高职农牧院校实验室在动物医疗废弃物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就目前高职农牧院校在动物医疗废弃物处置现状进行深入剖析,从而加强高职农牧院校动物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对策,确实有效地做好农牧院校动物医疗废弃物的处置工作。  相似文献   
57.
为研究冬虫夏草采挖区与非采挖区的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本研究以青海省7个地区冬虫夏草生长地土壤样本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重铬酸钾-外加热法、凯氏定氮法、碱熔法、碳酸氢钠浸提-比色法、酸溶法、1 mol·L-1乙酸铵浸提-火焰光度计法、碱解-扩散法、邻菲啰啉比色法、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土壤样本的养分与理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并对其化学计量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XH(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地区采挖区与非采挖区在全氮含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各地区采挖区与非采挖区在土壤各指标含量上均无显著性差异,不同地区采挖区与非采挖区C∶N的范围是18.24~32.79,C∶P是155.53~562.78,N∶P是4.85~24.00,C∶K是4.51~11.52,K∶N是2.55~7.17,K∶P是31.44~81.86;采挖区与非采挖区的C∶P与N∶P之间均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因此,本研究发现采挖冬虫夏草对其生长环境的土壤化学性质无显著性影响,为冬虫夏草采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估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58.
【目的】研究人工采挖和自然坡度对冬虫夏草数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对不同采挖强度 S1 (2 人/hm2 )、S2 (4 人/hm2 )和 S3 (6 人/hm2 )和产区自然坡度(G1,7°;G2,17°;G3,25°)下冬虫夏草幼虫数量和采挖数量进行调查,分析采挖强度和产区坡度对幼虫数量和冬虫夏草采挖量的影响。【结果】采挖强度和坡度与幼虫数量和冬虫夏草采挖数量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 05);采挖强度和幼虫数量相关度高(r 2 =-0. 45,r 2 =-0. 58),坡度和冬虫夏草采挖数量相关度高(r 2 =-0. 74,r 2 =-0. 78),采挖强度和坡度互作对幼虫数量和采挖数量影响不显著(P>0. 05)。不同采挖强度下,幼虫数量和冬虫夏草采挖数量均为 CK=S1>S2>S3( P<0. 05);不同坡度下,幼虫数量和冬虫夏草采挖数量均为 CK=G1>G2> G3( P<0. 05);且在各个采挖强度下,随坡度的增加,幼虫数量和冬虫夏草采挖数量均呈显著降低趋势 (P<0. 05)。 此外 ,冬虫夏草采挖数量显著地受蝙蝠蛾幼虫数量的影响且呈正相关(P<0. 05)。 【结论】 S1采挖强度、G1小坡度适合幼虫数量的增长和冬虫夏草的采挖数量,且不影响翌年冬虫夏草的产量。然而,采挖活动有可能对草地的土壤、幼虫喜食性牧草、冬虫夏草真菌孢子的弹射等产生综合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会影响蝠蛾寄主幼虫的存活状态,冬虫夏草菌孢子的弹射量也会影响冬虫夏草的形成。  相似文献   
59.
沙棘木蠹蛾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通过室外变温和室内恒温 2种不同的方法对沙棘木蠹蛾蛹的有效积温和发育起点温度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 :变温条件下蛹的发育起点温度为 15.4 81°C,有效积温为 2 0 2 .356± 13.0 57日度 ;恒温条件下蛹的发育起点温度为 12 .0 55°C,有效积温为 2 95.2 0 3± 4 .0 94日度。蛹发育的最适温度为 2 1°C  相似文献   
60.
本文为离网型风力发电机虚拟仪器性能测试原理的研究,利用相应的软件LabVIEW及相关配套硬件设备,设计了风力机基本性能参数的测试系统。在考虑到强电、弱电信号传输分开,内部供电电源与信号线路隔离以及信号屏蔽等问题,设计出了测试机箱方案。通过在实验室实验,测得了风力发电机的转速与风力发电机功率的数据,从而做出了一条转速与功率的关系曲线,为评估和改进风力发电机的性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