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3篇
农学   3篇
  6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探明辽西地区舍饲条件下母羊繁殖性能与缺硒的关系,本研究在对舍饲母羊繁殖性能调查和血硒含量测定的基础上,系统比较了添加不同量酵母硒对母羊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辽西地区3个半舍饲和3个舍饲羊群全血硒含量分别为0.0167μg/mL和0.0126μg/mL,舍饲和半舍饲羊群间血清硒含量的差异显著(P<0.05),低于正常机体需要量的0.06μg/mL;舍饲羊群的发情率、受胎率和产羔率等指标显著低于半舍饲羊群相关指标(P<0.05)。硒补充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酵母硒还是富硒舔砖均对繁殖母羊的发情率、受胎率、产羔率和繁殖成活率有所改善,且添加0.2 mg/kg和0.3 mg/kg的酵母硒对以上各指标的影响更为显著。以上研究结果为缺硒地区繁殖母羊补硒方案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2.
日光温室浅层土壤水媒蓄放热增温效果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该文以太阳能为热源,以水为蓄热介质,以温室浅层土壤为蓄热体,白天通过水的循环将热量收集并储存到温室浅层土壤中,夜间通过土壤的自然放热将热量释放到温室中,提高温室夜间温度。结果表明:此蓄热方法增加了温室的蓄热量,在盖上保温被以后,试验温室与对照温室温差开始增加,平均气温差为4.0℃。试验温室土壤深度60 cm以上区域温度一直高于对照温室,0 cm处夜间平均温差为3℃,30 cm处夜间平均温差为3℃,60 cm处夜间平均温差为5℃。因此,此方法既提高了空气温度,也提高了作物根部土壤温度。  相似文献   
13.
王烁  刘世洪  郑火国  胡海燕  马涛  陈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3,(26):10856-10859,10861
针对新疆高档牛肉从养殖到流通全过程的质量安全可追溯模式进行研究,提出以RFID与条形码技术结合标识进行牛肉全过程质量安全溯源的方案.根据养殖场、屠宰厂、流通阶段信息采集和编码的不同分为3个业务层.消费者以所购牛肉的溯源号可追溯到养殖信息及饲料兽药信息、屠宰批次号及屠宰信息以及流通和销售信息.一次扫码查询可完成全过程的溯源,涉及到养殖、饲料、屠宰、运输、销售等多个环节信息.该系统已经在新疆多家牛肉养殖生产相关企业应用,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为评价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对地熊蜂工蜂的急性毒性和生态风险性,本研究分别采用饲喂法和接触法测定氟铃脲、虫酰肼、吡丙醚、氟啶虫酰胺、虱螨脲、灭幼脲及噻嗪酮7种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对地熊蜂工蜂24 h和48 h的急性经口和急性接触毒性,并评估7种杀虫剂对地熊蜂工蜂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7种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对地熊蜂工蜂的经口和接触毒性均为低毒( 11. 0μg a.i.),风险评估均为低风险(HQ 50),其中氟啶虫酰胺、吡丙醚、噻嗪酮以及灭幼脲4种药剂的接触毒性均达到限度上限试验值( 200μg a. i.)。本研究可为设施农业合理使用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提供理论依据,以期减少对授粉熊蜂的伤害,在授粉昆虫保护利用方面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16.
人工长白落叶松枝条存活模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木材的质量决定了它在生产中的价值, 优质的木材往往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但是树干上节子的大小会严重影响木材的质量, 而节子是在枝条死亡后形成的, 所以通过研究枝条属性, 寻找合适的营林控制方式将对提高木材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根据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孟家岗林场、林口林业局和东京城林业局的10块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标准地中的70株落叶松枝解析数据, 分别建立传统的Logistic基础模型以及相应的广义线性混合模型(GLMM)来预测该地区长白落叶松的枝条存活状况, 并对模型进行拟合效果评价和独立性检验。结果枝条存活状态受树木自然整枝程度、枝条生长位置和树木间竞争等因素的影响, 在模型中, 冠长率(CR)可以反映树木自然整枝程度, 其参数值为正说明树木自然整枝程度较低时, 枝条大多处于存活状态。枝条相对位置(BRH)和枝条轮数(WHOLE)可以反映枝条的生长位置, 其参数值为负说明处于树冠上部的枝条由于受光充分而长势良好, 而处于树冠下部的枝条由于相互遮蔽而死亡。树高胸径比(HD)可以反映林木间的竞争情况, 其参数值为负说明激烈的竞争环境会使枝条存活概率降低。AIC、RMSE、AUC和模型判断正确率可以用于比较基础模型和广义线性混合模型的预测效果。经计算, 广义线性混合模型的AIC=801.67, RMSE=0.126, 均小于基础模型, AUC=0.9975, 模型判断正确率为97.9%, 均大于基础模型, 说明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可以有效解决不同个体间存在差异的问题, 有利于提高枝条存活状态的预测精度。独立性检验结果显示模型预测精度良好。结论本研究可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确定合理的经营措施, 提高木材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引黄灌区水稻不同生育期叶绿素含量估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绿素是植物光合作用的物质基础。为了探讨不同生育期水稻冠层光谱与叶绿素含量的响应规律,以宁夏引黄灌区水稻为材料,经小区试验测定水稻冠层光谱与叶绿素含量,分析冠层光谱反射率与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建立两者之间的相关模型,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内,水稻冠层光谱反射率差异较大;水稻冠层光谱反射率与叶绿素含量相关性随着生育期的推进而逐渐降低;基于全波段归一化光谱指数(NDSI)构建的拔节期(NDSI_((456,475)),R~2=0.6502)、抽穗期(NDSI_((748,782)),R~2=0.5264)、乳熟期(NDSI_((822,823)),R~2=0.5708)、蜡熟期(NDSI_((730,731)),R~2=0.4396)叶绿素模型能较好地预测水稻冠层叶绿素含量。  相似文献   
18.
为建立人类和动物眼病的小鼠模型,采用乙烷基亚硝基脲(ENU)诱导C57BL/6J(B6)小鼠突变手段获得眼病小鼠,利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分析小鼠角膜病变特点,通过连锁分析及位置候选克隆确定致病基因。结果显示,ENU诱变获得1例眼畸形小鼠,小鼠角膜上皮细胞层出现明显空泡,且分化异常,角膜基质层胶原纤维排列杂乱松散,角膜内皮细胞部分脱落。染色体定位将致病基因定位于小鼠第2号染色体微卫星D2Mit107(距着丝粒65.13 cM)与D2Mit423(距着丝粒73.57 cM)之间。对候选基因齿状基因1(Jag1)测序发现,突变杂合子小鼠1条染色体上Jag1基因第24号内含子3′端AG碱基被GG碱基替代,导致第25号外显子存在7个碱基的缺失;蛋白质预测发现,该突变引起Jag1编码区移码及蛋白质编码提前终止。综合分析可知,Jag1基因突变是引起小鼠眼畸形表型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HD-Zip Ⅰ转录因子调控梨花青苷合成的机制,以西洋梨品种'红茄梨'为试材,克隆了1个HD-Zip Ⅰ家族基因PcHB12(GenBank序列号XM_009363028).通过系统进化树分析、qRT-PCR、酵母单杂交、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  相似文献   
20.
冻融和超声波处理提高大米蛋白质提取率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大米蛋白质的提取率,研究采用冻融及低频超声波处理大米浆体后,再用碱液法提取大米中的蛋白质。结果表明,大米浆体经冻融处理和低频超声波处理后,蛋白质提取率较常规碱液法提取分别提高了2.6%和16.3%;在低频超声波和冻融协同处理下,蛋白质提取率较常规碱液法提取提高了22.7%。大米蛋白质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大米浆体经冻融2次、低频超声波处理14min,NaOH浓度为3.6g/L,浸提时间4h,提取温度为20℃,固液比1:6,大米蛋白质的提取率可达9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