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15篇
农学   51篇
基础科学   5篇
  14篇
综合类   68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2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21.
<正>添加秸秆腐熟剂秸秆还田技术是通过接种外源有机物料腐解微生物菌剂(又称腐熟剂),充分利用腐熟剂中大量木质纤维素降解菌,快速降解秸秆木质纤维物质,最终在适宜的营养、温度、湿度、通气量和PH值条件下,将秸秆分解矿化成为简单的有机质、腐殖质以及矿物质成分。包括两种方法:一是秸秆堆积或者堆沤在田间地头、路旁,接种有机物料腐解微生物菌剂,待秸秆基本腐熟(腐烂)后再还田。二是在秸秆直接还田时接种有机质料腐解微生物菌剂,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究野生紫斑百合远缘杂交亲和性及克服杂交障碍的措施,为野生紫斑百合资源开发利用及具有绿色、清香、抗性等优良性状的百合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云南地区野生紫斑百合及栽培品系东方百合(7个品种)和OT百合(5个品种)为材料,采用切割花柱(CS)和常规授粉(NP)两种方法进行远缘杂交,分析紫斑百合与东方百合和OT百合的远缘杂交亲和性,通过荧光显微技术观察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动态,并通过染色体法鉴定F1代的倍性.[结果]常规授粉方式下,紫斑百合作母本的12个杂交组合中仅紫斑百合×索邦(NP)、紫斑百合×西诺红(NP)和紫斑百合×布卡迪(NP)3个杂交组合的亲和性相对较好,其他9个组合(NP)均杂交不亲和,存在受精前障碍,但切割花柱授粉方式下,紫斑百合作母本的12个杂交组合均具有不同程度亲和性,其中,紫斑百合×罗宾娜(CS)杂交亲和性最佳,其子房膨大率、有胚率、杂种胚萌发率和亲和指数分别为40.00%、15.12%、43.08%和6.05.以紫斑百合为父本的6个杂交组合在两种授粉方式下的杂交亲和性整体较差,仅切割花柱授粉方式下的罗宾娜×紫斑百合(CS)的子房膨大率和有胚率分别为20.00%和10.71%,其他5个杂交组合的子房假膨大或授粉后不久枯萎衰败.紫斑百合×索邦(CS)授粉后其花粉管到达子房胚珠的时间比紫斑百合×索邦(NP)提前4 d,有利于减少花粉管伸长过程中的营养消耗及杂交障碍的克服.西诺红×紫斑百合(NP)和黄天霸×紫斑百合(NP)2个杂交组合授粉8 h后花粉均在雌蕊柱头上萌发,花粉管沿着花柱向下延伸,黄天霸×紫斑百合(NP)的花粉萌发量较西诺红×紫斑百合(NP)少,但二者均在花柱和胚囊两端出现不同程度的胼胝反应,花粉管扭曲缠绕,阻碍花粉管伸长及伸向胚珠完成受精.紫斑百合×白色眼睛(CS)的杂交后代组培苗染色体数为24条,属二倍体;但紫斑百合×斯特腾(CS)和紫斑百合×维拉布兰斯(CS)的杂交后代组培苗染色体数分别为26和28条,为非整倍体植株.[结论]切割花柱授粉法可较好地克服紫斑百合与东方百合和OT百合远缘杂交受精前杂障碍,提高各杂交组合的子房膨大率、有胚率和杂种胚萌发率,且紫斑百合正反交组合的杂交亲和性差异明显,紫斑百合作母本的杂交组合较其作父本的杂交组合亲和性好,说明其杂交亲和性具有单向性.  相似文献   
23.
正本刊2018年第一期刊发的王中林高级工程师撰写的《果树传统栽培模式的现状、弊端与省力化栽培》一文写得很好。但是具体到每一种果树,又都有一些特殊性,笔者下面谈一下桃树在宽行密植条件下的整形修剪方法,供读者参考。一、桃园的株行距桃树树体中等偏小,结果期早且丰产性强,但是非常容易衰老,如果株行距不适宜、整形修剪不科学,那么不足10年果园则会老化,产量、品质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4.
目前,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正在我国广泛开展,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是此项工作能否应用于生产的关健。为此,我们对如何利用自然光进行培养,以及培养基的重复利用问题进行了研究,现简报如下: (一)自然光照培养,利用大窗户的房间做培养室。为使温度稳定,采用双层玻璃,内层用毛玻璃,可使光线弥散,避免太阳直照。培养架放在窗户附近1.5米处,架面有10度角的斜度,面向窗户。在培养架上的光照强度平均在2,000 1×以上,  相似文献   
25.
山楂快速繁殖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最佳浓度配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是我国特产的经济林木,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但山楂的种子繁殖非常困难,从而影响了苗木的大量发展。近年来在用组织培养方法快速繁殖各种观赏、园艺植物和林木方面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26.
农村电网的线损率是体现农电企业管理水平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之一,1998年上半年,阜城县电力局10千伏综合线损超过10%的线路占总线路条数的20%,其中一些线路的线损率高达21%。1998年下半年,我局采取了一系列降损节能的有效措施,全县10千伏线损率...  相似文献   
27.
对石林县现有栽培人参果的不同品种(系)开展果实品质检测与评价分析,为人参果产业发展提供指导依据。以石林县大田栽培的大圆果、圆果1号、圆果2号、圆果3号、石优1号、石优2号、石优3号和瑞玉8个主栽的人参果品种(系)为试材,测定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可溶性固形物、矿质元素、维生素C、纤维素和氨基酸7项果实品质指标,并对各项品质指标进行多重比较、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果实品质指标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圆果2号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大圆果和圆果3号的含量最低;石优2号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石优1号和瑞玉含量最低;圆果2号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大圆果含量最低;石优3号维生素C含量最高,圆果3号含量最低;圆果2号的粗纤维含量最高,石优1号的含量最低;圆果2号的微量元素含量最高,圆果3号的含量最低;大圆果的氨基酸含量最高,石优2号的氨基酸含量最低。果实品质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品种(系)的各品质指标之间存在相关性,其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彼此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果实品质指标主成分分析提取了前3个主成分且累积贡献率达到83.955%,能够反映原品质指标的大部分信息。以提取主成...  相似文献   
28.
在河北省昌黎县、涿鹿县、怀来县3个葡萄产区选取赤霞珠(酿酒)、红地球(鲜食)、龙眼(鲜食)葡萄园共120个,于葡萄成熟期时分别采集0~20、21~40、41~60 cm土壤及果实样品,测定土壤、果实中的中微量元素含量及葡萄果实品质,分析河北省葡萄产区土壤中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及其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县葡萄园土壤的交换性Ca、Mg含量分别在0.216%~0.664%、0.030%~0.076%之间,均处于丰富水平;昌黎县葡萄园土壤有效Fe含量丰富,涿鹿县、怀来县适量;3个县葡萄园土壤有效Mn含量处于低或缺乏水平,有效Cu含量为丰富状态,有效Zn含量整体为适量水平;怀来县葡萄园区土壤有效B含量较低,其他2个县均为适量水平;葡萄果实中的中微量元素含量均较丰富,其中,Ca、Mg含量分别达到485.89、394.69 mg/kg;酿酒葡萄中的固酸比显著高于鲜食葡萄;除土壤中的有效Cu、有效B外,其他土壤中微量元素与果实中相应的元素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赤霞珠葡萄园的土壤有效B含量与果实单粒质量、pH值、维生素C含量呈正相关,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酒石酸含量、固酸比呈负相关;红地球、龙眼葡萄园土壤中有效B含量与果实单粒质量、pH值、维生素C含量呈正相关,其他元素均与果实单粒质量、pH值、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负相关或不明显正相关。因此,应因地制宜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建议增施Mn、B等肥料,降低Ca、Mg肥的用量,减少含铜杀菌剂的使用。  相似文献   
29.
华北平原农田生态系统碳过程与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25年来针对华北平原小麦-玉米两熟系统,农田的碳循环对气候变化(温度升高)和管理措施(氮肥施入、秸秆还田和耕作方式等)响应机制的研究成果。自2001年起我们在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建立了3个长期定位碳循环试验:耕作试验、有机循环试验和增温试验,并完善了4种农田碳过程监测方法体系:隔离罐-碱液吸收CO_2法、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涡度相关技术和浓度梯度法。量化了华北平原小麦-玉米两熟系统碳输入-输出的平衡,并对华北平原施氮农田土壤碳截留进行了再评价,指出秸秆还田下高水高肥的精细管理农田正在以77 g(C)·m~(-2)·a~(-1)的速度丢失碳;此外长期氮施入虽然显著增加0~100 cm土体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但同时会造成0~60 cm土体土壤无机碳含量显著降低。我们在对碳过程环境效应的研究中进一步指出:增温和施氮均会降低CH4汇强度,但对土壤呼吸无显著影响,这可能主要是由于试验增温诱发的土壤干旱抵消了土壤温度的部分影响和土壤呼吸对土壤温度升高的适应性造成的。我们对剖面土壤气体的研究表明施氮对剖面CH4和CO_2均无显著影响。进一步将静态箱法和浓度梯度法相结合的研究结果表明0~40cm土层是北方旱地无氮农田土壤CO_2产生和CH4吸收的主要发生层。  相似文献   
30.
以兰花‘霞光’组培苗为试验材料,采用LED光源发射的单色光谱红光(R)、蓝光(B)、绿光(G)和白光(W)等不同光质的配比组合光对组培苗进行处理,以荧光灯为对照(CK),研究不同光质对兰花‘霞光’组培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CK相比,红蓝绿复合光(RBG)、单色红光(R)和红蓝复合光(1RB)对组培苗的株高、叶长、叶数、根长、根数等有影响,但与对照差异并不显著;1RB处理下植株的干重显著高于CK。(2)与CK相比,在白光光源(W)下,植株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但与对照差异并不显著;在不同光质处理下,可溶性糖含量差异不显著。(3)红蓝白复合光(RBW)处理下,‘霞光’组培苗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相比之下,LED红蓝白复合光(RBW)处理下的‘霞光’组培苗长势最好,可替代普通荧光灯光源,作为‘霞光’组培苗生长的理想光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