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0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8篇
  7篇
综合类   42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1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21.
家蚕蝇蛆病又称多化性蚕蝇蛆病,是由于多化性蚕蛆蝇产卵于蚕体表上,孵化后的幼虫(蛆)钻入蚕体内寄生而引起的病害。该病对蚕业生产危害很大,对家蚕危害时间较长。该病对我县每年的春蚕、中秋蚕、晚秋蚕都有不同程度危害,  相似文献   
22.
近年来睢宁县家蚕蝇蛆病呈上升趋势,严重制约了蚕桑事业的发展.2010年晚秋睢宁县暴发了家蚕蝇蛆病,由于防治及时,没有造成大的损失.本文介绍了睢宁县家蚕蝇蛆病的常规做法与防止家蚕蝇蛆病暴发性危害的做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23.
马尾松主要器官树脂道的发生和发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半薄切片、超薄切片方法研究马尾松主要器官中树脂道的结构、分布、发生和发育过程,以及树脂道发育过程中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马尾松树脂道是由一层上皮细胞围绕着伸长的胞间道而构成的,上皮细胞外又有1-2层鞘细胞.树脂道几乎分布于所有器官中,仅子叶中未观察到树脂道.树脂道以裂生方式形成,其发育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原始细胞阶段、形成阶段和成熟阶段.在原始细胞阶段,原始细胞中含较多的质体,质体中缺乏完整的膜结构,在质体外膜及内质网上可见到少量嗜锇滴.在形成阶段,上皮细胞内质体数量增多,质体外常见到内质网鞘包裹,各种细胞器的数量增加.在成熟阶段,上皮细胞内各细胞器的数量逐渐减少,但质体仍很多,嗜锇滴多.  相似文献   
24.
棕榈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棕榈藤是热带森林宝库中重要的、具有多用途的、仅次于木材和竹材的可再生非木材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概述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棕榈藤的解剖特性、物理力学及化学性质、加工利用、保护与改性、资源的分类及分布、生态生物学特性及繁殖和栽培技术等方面状况,以促进棕榈藤资源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并就今后的研究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5.
参照国家标准,对我国木材市场典型的进口针叶树木材——辐射松进行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辐射松木材气干密度较低,径向干缩率与湿胀率均小于弦向,径向尺寸稳定性优于弦向;端面硬度弦面硬度径面硬度;抗弯强度等级为中,弹性模量、顺纹抗剪强度、顺纹抗压强度、冲击韧性等级为低。在实际应用时需充分考虑其材质特点,适材适用。  相似文献   
26.
芦竹(Aroundo donax L.)为多年生常绿植物,抗干旱,具一定的耐盐碱能力,适宜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生长。本文结合在黄河三角洲地区进行的芦竹引种和造林试验以及其它文献资料,简要介绍了芦竹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的苗木繁育及造林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7.
浅论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8.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全球信息化已成为人类发展的大趋势,而网上信息的安全和保密是网络得以发展的重要保障。关键部门的网络安全会危及国家的安全。无论是在局域网还是在广域网中,都存在着安全隐患。因此,了解网络的所受到的威胁,才能采取相应的对策来保证网络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一、计算网络面临的威胁 计算机网络所面临的威胁大体可分为两种:一是对网络中信息的威胁;二是对网络中设备的威胁。 在本文主要介绍前者。影响计算机网络的因素很多,大体可分为人为因素和非人为因素。归纳起来,针对网络安全的威胁主…  相似文献   
29.
本试验以酶制剂、酶-菌复合制剂对玉米秸秆进行生物发酵处理,分析其对玉米秸秆发酵品质、营养成分和纤维微观结构的影响,旨在探索通过打破纤维微观结构提高玉米秸秆利用率的作用机制。试验设置秸秆原料组(CS组)、青贮对照组(CK组)、复合酶制剂组(CPL组)、复合酶-单活菌组(CPLP组)、复合酶-双活菌组(CPLB组)。使用真空包装机抽空玉米秸秆青贮袋中的气体,室温发酵45 d后,分析各组青贮玉米秸秆的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采用苯酚硫酸法+4,4'二羧酸-2,2'-喹啉(BCA)法、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和伊红美兰法分析各组玉米秸秆纤维微观结构。结果表明:1)与CK组相比,CPL组的p H、氨态氮/总氮(NH3-N/TN)和乳酸/乙酸显著降低(P0.05),乳酸、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CPLB组的乳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CPLP和CPLB组的p H、NH3-N/TN、乳酸/乙酸以及NDF、ADF、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2)与CK组相比,CPL组的三级结构结晶度显著升高(P0.05),一级结构聚合度和四级结构比表面积无显著差异(P0.05),二级结构氢键作用力无明显变化;CPLP和CPLB组的一级结构聚合度显著降低(P0.05),四级结构比表面积显著增高(P0.05),二级结构氢键作用力减弱,三级结构结晶度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复合酶-单活菌和复合酶-双活菌显著改善了玉米秸秆的化学组成,通过降低玉米秸秆纤维素的一级结构聚合度和三级结构中纤维素非结晶区,减弱二级结构分子间氢键作用力,增加四级结构比表面积,有效地破解了玉米秸秆细胞壁的微观结构,从而提高了秸秆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30.
2012年泰安市冬小麦生育期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对比分析法得出影响2012年泰安市冬小麦产量构成的有利气象因素:积温充足,底墒水充足,降水时段与小麦需水期吻合,土壤水分条件较好,未出现低温冷害、干热风等不利的灾害性天气。不利气象因素:乳熟期遭遇干旱,不利于灌浆和千粒重提高。并提出了防御不利气象条件的措施和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