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4篇
林业   5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3篇
综合类   42篇
农作物   15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王瑞珍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823-22825
结合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现状,分析复合型分布式分层次的服务、集成信息服务、个性化信息服务与知识服务等多元化信息服务模式,并提出了多元化信息服务模式实现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2.
受自身原因和农业灾害频发以及农资、劳动力、土地流转成本大幅提高等影响,江西省稻作区部分早稻田和低产田秋季大量休闲,优质土地资源白白浪费。文章分析了江西省"禾根豆"生产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潜力,提出了利用秋闲田及中低产田发展江西"禾根豆"生产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83.
我国中部湖南湖北两省野生大豆种群表型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数量统计分析对我国中部湖南、湖北两省11个野生大豆种群的9个生育期、形态性状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成熟期、分枝数、叶宽、中部茎粗和荚大小外,其余性状在种群间均表现出显著差异;以9个性状为依据的聚类分析将所研究的11个种群分为3类;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湖北和湖南两省野生大豆的表型主要差异表现在开花期、叶长、叶宽、叶长与叶宽比和基部茎粗等5个性状上。  相似文献   
84.
近几年,我们在江苏省宝应县黄塍镇采用钢架大棚种植早春棚式西瓜、秋延迟礼品西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全年两季平均亩纯收益可达7000元。一、品种选择及茬口安排春提早大棚西瓜宜选择大果型品种,如甜王七号、京欣系列、抗病苏  相似文献   
85.
86.
施用不同品种肥料对籽粒苋生长和鲜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籽粒苋作为粮饲兼用作物,具有较强的抗逆性,近年来在内蒙古五原县引种种植。为了选择适宜籽粒苋栽培的肥料,通过施用不同品种肥料,比较籽粒苋生育期、株高和鲜草产量情况。结果表明:籽粒苋生育期为95~101 d,施用航天恒丰肥料(F2)较沃浩源有机无机复合肥料(F5)和住商复合肥(F7)生育期延长6 d;不同试验处理间株高差异显著,株高最高处理为金正大沃夫特(F4);航天恒丰肥料(F2)处理鲜草产量最高,为116.13 t/hm2。以获得较高的鲜草产量为目标,航天恒丰肥料是适宜当地籽粒苋种植的肥料。  相似文献   
87.
一、种苗的选购购买种苗时,要选择信誉好,能提供优质售后服务的供应商.以保证品种的纯正,降低生产风险。如浙江森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开发红叶石楠规模较大的公司,其育苗技术领先.提供的种苗均为优质的容器苗。产品一致性好,根系发达,特别是带基质移栽不伤根,成活率几乎达100%.且移栽后生长迅速。  相似文献   
88.
高美施活性液肥在春大豆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高美施在春大豆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高美施能显提高春大豆的产量,提高盛花期叶绿素的含量,提早成熟1-2d,能促进植株的生长,茎杆增粗,提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增加单株粒重和百粒重等,施用方法,以土壤处理或苗期喷施一次效果最好,投入产出比最大,既增产又增收。  相似文献   
89.
90.
为提升江西省春大豆生产技术科技含量,推动江西省大豆产业化健康发展,提出和制定了江西省春大豆栽培技术规程。红黄壤春大豆栽培技术规程规定了江西红壤旱地春大豆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选地、整地与施肥、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