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5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70篇
林业   111篇
农学   151篇
基础科学   53篇
  79篇
综合类   634篇
农作物   63篇
水产渔业   46篇
畜牧兽医   229篇
园艺   115篇
植物保护   32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对2006-2011年从广西养殖的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和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中分离的链球菌菌株进行生理生化和二重PCR鉴定,并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 RAPD)对经鉴定为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的临床菌株进行生化特性及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经鉴定共有22株临床分离菌株为海豚链球菌; RAPD分析发现,所有菌株的电泳结果均在750 bp处出现特异性条带,且带型相同;结合Bachrach的研究结果,推测本试验中所分离的22株海豚链球菌的血清型均为Ⅰ型。本研究结果可为防治鱼类海豚链球菌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2.
基于2011~2016年春季对赤水河4个断面浮游植物的调查,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及优势种生态位,揭示赤水河春季浮游植物群落变化规律、优势种的生态位分化及其环境适应性,为赤水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研究提供基础资料。调查结果表明,6年间在赤水河共采集到浮游植物7门68属233种(变种),主要为硅藻,占比超过60.51%;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在(17.28~136.68)×10^4cells/L之间波动,各段面浮游植物密度年际间变化无显著差异,浮游植物群落组成时间异质性较空间异质性明显,时空方差分解显示时间变异可解释总变异的24.5%,空间变异仅解释总变异的2%;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显示2014年与2016年赤水河处于轻或无污染状态,2011~2013年与2015年受到中度人为影响。2011~2016年春季赤水河共出现优势种31种(变种),主要为广生态位和中生态位种,生态位重叠指数在同一门类物种中最高,在不同门类物种中最小。分析结果表明赤水河春季浮游植物对水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对水环境的变化有较好适应性。  相似文献   
73.
  【目的】  适宜的水氮管理是提高关中平原夏玉米产量的关键。研究水、氮减量及其交互作用对夏玉米养分积累和转运以及氮素利用的影响,为关中平原夏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于2018—2019年,在陕西杨凌设置水、氮二因素裂区田间试验。3个灌溉处理为传统灌水量800 m3/hm2 (W2)、减量50%灌水 (400 m3/hm2,W1)和无灌溉(W0)。每个灌溉量下设传统施氮量的100% (300 kg/hm2, N300)、–25% (225 kg/hm2, N225)、–50% (150 kg/hm2, N150)、–75% (75 kg/hm2, N75)和不施氮(N0) 5个水平,W2N300为传统水氮管理模式对照。分析夏玉米籽粒产量、氮磷钾养分积累与转运特征,计算氮肥利用效率。  【结果】  与W2N300相比,W2N225、W1N225、W1N150处理的夏玉米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无显著差异。W1N225显著提高了玉米抽雄后干物质积累,显著提高了玉米抽雄后氮、磷、钾养分积累和所占比例,W2N225、W1N300则与W2N300无显著差异。与W2N300相比,W1N225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干物质和氮磷钾养分转运量,分别比W2N300处理的干物质和氮磷钾转运量提高了11.67%、16.28%、19.80%、18.9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玉米抽雄前后氮、磷、钾素积累量与籽粒产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且抽雄后的氮、磷、钾积累量与产量的相关性高于抽雄前。  【结论】  在传统灌水量和施氮量基础上,减少50% 的灌水量,减少25%的氮素投入量可显著提高玉米抽雄后养分积累,促进养分转运量和抽雄后转运养分对籽粒贡献率的协同提高,进而提高了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综合考虑夏玉米产量,氮、磷、钾养分积累与其转运特征以及氮素利用效率等因素,在关中平原灌溉区,以灌水减量50% (即400 m3/hm2)、施氮减少25% (即 225 kg/hm2)的模式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74.
春季是农作物施肥的关键时期,针对不同春播作物的需肥特点和土壤供肥性能进行科学施肥,不仅可以提高作物产量,还可改善产品品质、节约种植成本。  相似文献   
75.
[目的]明确山西主要玉米品系的主要遗传多样性特点.[方法]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供试的玉米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用筛选出的9个多态性高、重复性好的引物对供试种质材料进行扩增,共扩增出清晰条带74条,多态性条带56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75.7%.应用DPS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聚类分析,构建聚类分析树状图,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55处,将供试种质材料分为5个类群.[结论]为今后山西玉米育种与杂交亲本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6.
同朔地区芥菜型油菜霜霉病的发生及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2013年,同朔地区在7~8月份降雨量增加,此时降雨正赶上高温天气,地面湿度加大,热气上升,对当地春油菜的生长非常不利,霜霉病极易发生,蚜虫虫害扩散加快,严重地影响了当地油菜的正常生长,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通过田间调查研究,概述了山西同朔地区2013年油菜的发病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以备参考。  相似文献   
77.
采用裂区设计,对长治地区主推的3个玉米品种的籽粒含水率和脱水速率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不同播期、不同品种、不同收获期的产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各品种抽丝后的籽粒含水率与抽丝天数之间均存在极显著回归关系;不同品种、不同收获期的籽粒含水率存在显著差异,变化幅度为9.25%~47.20%;不同播期的玉米籽粒每天的脱水速率达到显著差异,变化范围为0.24%~1.15%;不同播期的玉米品种产量之间达到显著差异,变化范围为6 179.75~14 246.7 kg/hm2。  相似文献   
78.
简述了优质高产多抗芝麻新品种郑芝12号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及其生长发育特性和变化趋势,提出了以"合理选择地块与合理轮作、适时早播与合理密植、合理施肥与化学除草、化学调控与病虫害防治、适时打项与适期收获"为核心内容的高产规范栽培技术,做到良种良法配套,以获取最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9.
过氧化脲及尿素配比对水培上海青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瑞  李奕林  喻敏  施卫明 《土壤》2022,54(2):240-246
水培蔬菜中硝酸盐富集及供氧状况是当前水培体系亟待解决的问题.为降低水培上海青Brassica campestris ssp.Chinensis(L.)硝酸盐含量,本研究分别通过部分尿素替代日本园试配方中硝酸盐,以及不同过氧化脲(UHP)与尿素配比的方式,探究减硝增氧对水培叶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首先以30%、40%、50...  相似文献   
80.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耕地质量的变化直接影响土地生产力的高低。选取其北部典型县域——天镇县,研究长时期耕地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黄土高原耕地质量提升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基于1983年、2008年和2019年耕地质量数据,运用地统计学等方法分析天镇县有机质和全氮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发现:(1)36年(1983—2019年)来,天镇县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呈现整体上升、后期快速增加的变化特征。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年均增加量前期(1983—2008年)较低,分别为0.20 g?kg-1和0.01 g?kg-1,在后期(2008—2019年)较高,分别为0.29 g?kg-1和0.03 g?kg-1。碳氮比呈现前期无显著变化,后期显著降低。(2)36年来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块基比均提升至高于25%,表明地形等自然因素影响逐渐减弱,施肥等人为因素影响增强。(3)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空间分布特征相似,呈现西部低、东部高的格局,西北部和中部的变化速度快。综上,36年(1983—2019年)来,施肥及秸秆还田等因素是导致天镇县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因此,结合当地条件增施有机肥、推广秸秆还田并合理施用氮肥能快速提升耕地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