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1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6篇
  8篇
综合类   45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9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中国北方旱区农田水分生产潜力增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旱区范围扩大、旱情加剧的干旱趋势,以及水分生产潜力是变量而非常量的认识,提出“借助科学技术进步,强化对农田作物以水肥为主体的生活因素的调控力度,增进水分生产潜力,奠定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的见解。进而提出现阶段中国北方旱区农田水分生产潜力增进的技术途径,着重强调多种途径增进水分生产潜力对中国北方旱区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12.
发挥区域资源优势促进新疆棉花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新疆的区域资源优势和棉花生产现状,分析了新疆棉花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疆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合理安排棉花生产布局;建好棉种繁育基地;建立科学施肥体系;采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综合防治;大力开展棉花产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农业资源条件与特点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该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及农业生产,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该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思路和原则,并根据农业结构现状和存在问题,分别指出了农林牧生产结构,种植业结构及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对策。  相似文献   
14.
作物轮作方式产量效应模拟与优化选择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田间轮作试验周期长、工作量大的实际问题 ,采用作物生长模型 DSSAT3和 AL MANAC模拟研究了黄土高原典型地区作物轮作方式的产量效益 ,提出了轮作耗水系数、轮作耗氮系数和轮作经济收益值的概念与计算公式 ,并应用于作物轮作方式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评价 ,得出了关中平原区、渭北高原区和银川平原区的最优轮作方式分别为“小麦—玉米→小麦—玉米”一年二熟制、“小麦→小麦—谷子→玉米”三年四熟制和“小麦 /玉米→小麦 /玉米”套作一年二熟制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地区秋粮作物生产潜力模拟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 DSSAT3中的 CERES-谷子模型、CROPGRO-大豆模型和 SU BSTOR-马铃薯模型分别模拟研究了黄土高原 2 8个地点谷子、大豆和马铃薯的光温生产潜力 (TPP)和气候生产潜力 (CPP) ,获得了各点 6~ 15年各作物的产量潜力值 ,并统计计算了研究时段内各作物生产潜力的平均值、标准差、最高值、最低值和水分满足率 (WCR)。  相似文献   
16.
黄土高原典型地区种植模式产量效应模拟与效益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军  邵明安  王立祥 《中国农业科学》2003,36(12):1599-1603
 利用作物生长模型软件包DSSAT3 ,模拟研究了黄土高原典型地区主要种植模式的产量效应与年际变异情况 ,并采用耗水系数、耗氮系数和经济收益值 ,综合评价了各种植模式的资源利用效率与经济效益 ,选择出了关中平原区、渭北高原区资源利用效益高、经济效益好的最优种植模式 ,分别为冬小麦 夏玉米、春玉米。研究为种植模式的效益评价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与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7.
西部地区农业资源优势与特色农业产业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我国西部地区农业资源优势,指出西部地区农业开发应在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供需平衡的基础上,利用地域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并就特色农业生产基地的组建及其产业化的实现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8.
依据田间试验结果 ,对宁南黄土丘陵区主要作物水分平衡特征与水分生态适应性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 ,夏熟作物全生育期水分满足率 ,干旱年份为 5 5 9%~ 6 3 8% ,丰水年份为84 1%~ 86 4 % ;秋熟作物全生育期水分满足率 ,干旱年份为 6 7 7%~ 79 0 % ,丰水年份为92 1%~ 95 1%。水分生态适应性因作物类型和降水条件而存在差异 ,秋熟作物水分生态适应性指数高于夏熟作物 ,丰水年份的作物水分生态适应性指数高于干旱年份。旱地 6种主要作物的水分生态适应性指数排序依次为 :谷子 >马铃薯 >糜子 >胡麻 >豌豆 >春小麦。研究结果可为制定合理的旱区种植制度决策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中籼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引进12个中籼稻新品种在福建省宁化县方田乡进行比较试验,以Ⅱ优明86为对照,从产量、综合性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金谷优3301每667 m2产量高达670.00kg,位居参试品种首位,比对照Ⅱ优明86增产达极显著水平,综合性状表现较突出,适宜当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旱作农区应变型种植制度决策系统的建立及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宁南旱区降水资源短缺且变异性显著,造成干旱灾害频繁的气候特点,依据不同作物对干旱气候的适应性规律,借助农业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进行应变型种植制度优化设计,组建了不同生态类型地区的应变型种植制度决策系统.在综合考虑各种干旱发生频率及其对作物产量影响程度的基础上,种植制度优化模式包括了随机型和确定型两种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