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林业   17篇
  1篇
综合类   15篇
园艺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杨树是重要的造林树种之一,优良杂种无性系741杨[Populusalba×(P.davidiana×P.simoni)×P.tomentosa]更因其速生丰产、材质优良等特点在我国北方诸省有极广泛的栽培[1]。杨树的组织培养工作进展较快,在体细胞胚胎...  相似文献   
32.
为提高转基因杨树中Bt基因的表达效率并扩大抗虫谱,以同时转入Cry1Ac和Cry3A基因的转双Bt基因巨霸杨(Populus deltocdes‘55/56’×P.deltocdes‘2KEN8’)株系1年生苗为材料,对外源基因的表达和抗虫性进行检测。经PCR检测,证明目的基因已被整合到巨霸杨基因组中。利用荧光定量PCR和ELISA技术检测了4个转基因株系叶片中Bt基因的转录丰度和毒蛋白表达量。结果表明:不同株系间Bt基因的转录丰度存在显著差异,Cry3A基因的转录丰度显著高于Cry1Ac基因的转录丰度;2种Bt毒蛋白表达量在各株系间存在显著差异,Cry3A毒蛋白质量分数均显著高于Cry1Ac毒蛋白质量分数。各株系对鳞翅目害虫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幼虫抗虫效果不明显,且无显著差异;对鞘翅目害虫柳蓝叶甲(Plagiodera versicolora)表现出极高抗虫效果,且均显著高于转单基因Cry3A 741杨高抗株系CC84,不同株系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3.
单叶刺槐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单叶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f. unifolia)带腋芽的茎段为外植体,探讨不同植物激素6-BA、IBA、NAA对试管苗增殖以及植株再生的影响,建立单叶刺槐离体培养技术体系。结果表明:启动最适培养基为MS+6-BA1.0mg/L;增殖最适培养基为MS+6-BA1.0mg/L+NAA0.2mg/L;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50mg/L,预培养7d,再转至1/2MS0培养10d;在此体系中诱导率可达95.0%,增殖系数可达5.72,生根率83.3%,移栽成活率可达到100%。  相似文献   
34.
花烛组织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了找出一条适合花烛工厂化生产和最佳组织培养程序,以茎尖,叶,根等作为外植体诱志愈伤组织发生,进而诱导不定芽的发生。结果表明:黑暗有利于花烛愈伤组织的地和生长,其最佳培养基为MS+6-BA0.7mg/L+KT0.3mg/L。光照有利于芽的发生,其最佳培养基为MS+6-BA0.5mg/L+KT0.5mg/L。  相似文献   
35.
为了探究外源BtCry1Ac基因对107杨材性性状产生的非预期影响,以转BtCry1Ac基因107杨2个株系(ECA1和ECA2)和野生型株系(WT)为材料,对其木材化学组分、物理和力学性质及纤维形态指标进行了定量测定。结果显示:BtCry1Ac基因的转入使107杨木材材性发生了非预期变化,具体表现为ECA1和ECA2的纤维素、灰分、苯醇抽出物及1%NaOH抽出物组分含量均显著低于WT(P<0.05);ECA1和ECA2的气干干缩性、全干干缩性显著低于WT(P<0.05),且ECA1和ECA2的气干密度、全干密度显著高于WT(P<0.05);ECA1和ECA2的冲击韧性、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和顺纹抗压强度均显著高于WT(P<0.05);ECA1和ECA2的纤维长度显著低于WT(P<0.05)。总体表现为转基因株系的木材有着更小的干缩性,更高的密度和强度,其材性发生了非预期性改变,研究结果为转基因杨树的推广与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6.
BBXs(B-box)转录因子家族在植物生长发育和胁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在毛果杨(Populus trichocarpa)基因组筛选并鉴定出28个PtBBXs基因家族成员,对该家族成员进行结构和表达分析表明,PtBBXs基因不均匀地分布于15条染色体上,其编码的氨基酸残基数介于184~514,全部为酸性蛋白质。依据基因结构和蛋白质保守基序,可将其分为5个组(A~E),全基因组加倍事件是PtBBXs家族基因数量扩增的主要方式。PtBBX家族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包含大量激素(脱落酸、赤霉素,和水杨酸等)与非生物胁迫(干旱、低温)响应相关的元件,大多数PtBBXs基因在叶片中高表达,而少量PtBBXs基因(PtBBX5/11/12/28)在根或花序中高表达。转录组数据分析表明,PtBBXs在响应非生物胁迫过程中分工不同,组A和组D的多数成员响应了茉莉酸、水杨酸和低温处理,组B(PtBBX16/19)和组C(PtBBX1/2)基因同时响应盐和干旱胁迫。这些结果为今后进一步挖掘PtBBX基因家族成员功能,以及创制林木抗逆新种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