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6篇
农学   17篇
  5篇
综合类   155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179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71.
黄金梨果实纵径和横径的生长曲线相似,均呈“双S”型。果实细胞分裂进行到花后30d左右,细胞停止分裂后,果实增大主要依靠细胞体积的增加。果实发育期主要营养成分(糖、酸、维生素C、淀粉等)含量呈规律性变化,可溶性糖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可滴定酸含量呈不断下降趋势,维生素C含量为“降-升-降”变化趋势,淀粉含量变化呈“抛物线”型,随着果实的成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逐渐增加,果实硬度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372.
[目的]解决劳动力资源短缺,提高果农收入,探讨泰沂山区传统栽培模式的经济效益。[方法]选取泰沂山区32个有代表性的、常规管理的、盛果期的乔化富士园进行调查,分析投入产出与经济效益。[结果]泰沂山区劳动成本的投入占总成本的63.7%,而劳动生产效率仅为203.4%。[结论]传统栽培模式制约果业经济的发展已经开始显现,该区栽培制度的变革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73.
寒富苹果是沈阳农业大学育成的中晚熟优良抗寒品种,2010年分别在山东泰东及莱州小草沟,琅玡岭定植,栽培表现良好。介绍了寒富苹果在山东苹果主产区的引种表现及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以期进一步推广应用该品种。  相似文献   
374.
赤霉素和低温层积处理对金太阳杏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赤霉素(GA_3)和低温层积处理对金太阳杏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以金太阳杏为试验材料,采用先赤霉素处理后低温层积处理的方法,选出萌发率最高的处理。[结果]在层积20 d和1 500、2 000 mg/L的激素浓度萌发率最高,达60%,比传统方法(仅采用低温层积)节约0.17%的时间。浸种24 h达到了理想的萌发率;去壳种子总体上滋生细菌的概率大于带壳种子,尤其是在夏天处理时污染率更高,处理种子的时间受限,并且去壳不便于生产实践中的操作。[结论]层积20 d和1 500 mg/L GA_3处理的带壳种子萌发率最高、出苗时间最短,该处理便于生产实践中的操作,可选出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375.
为明确苹果不套袋栽培模式下桃小食心虫的发生动态、危害情况及性信息素的诱杀防治效果,本研究采用性信息素监测和诱杀的方法,在烟台、威海、泰安3个苹果产区对不套袋栽培苹果园桃小食心虫的发生动态及蛀果率进行了调查,并在泰安地区进行性信息素诱杀结合常规药剂(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开展桃小食心虫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016年烟台、威海、泰安3个地区田间桃小食心虫成虫发生始末期均为5月中下旬到10月上旬,6~9月是桃小食心虫群体数量发生的高峰期,其中,田间共出现2次比较明显的高峰,桃小食心虫发生动态趋势、成虫发蛾高峰期和持续时间在2种栽培模式下的差异不显著。3个苹果产区不套袋栽培苹果园的桃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诱捕器全年诱捕数量为2 148~5 384头·诱芯~(-1),显著高于套袋栽培苹果园的911~1 235头·诱芯~(-1);且不套袋栽培苹果园的桃小食心虫蛀果率为6.13%~8.63%,显著高于套袋栽培苹果园的0.38%~0.50%。在成虫发生期,7月初和9月初性信息素诱杀处理对桃小食心虫的防效分别为63.70%和78.19%,低于常规药剂防治处理的66.62%和80.94%;而性信息素诱杀结合常规药剂处理对桃小食心虫的防效分别为95.86%和96.85%,显著高于性信息素诱杀和常规药剂防治单独使用的效果。本研究为探明苹果不套袋栽培模式下桃小食心虫发生为害规律提供了重要参考,也为开展桃小食心虫的绿色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76.
为掌握苹果矮砧密植栽培模式下桃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为其有效测报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悬挂不同高度性信息素诱捕器的诱捕监测方法,对矮砧密植栽培模式下果实套袋和不套袋苹果园桃小食心虫的空间发生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泰安地区桃小食心虫成虫发生期为5月中下旬-10月上旬,其中,6月-9月是桃小食心虫发生盛期,此间共出现两次高峰。苹果矮砧密植栽培模式下,距离地面0~2.5m处均可监测到桃小食心虫雄成虫;果实不套袋苹果园在树体不同高度桃小食心虫的发生数量均显著高于果实套袋苹果园(P0.01);果实不套袋苹果园距地面1.5m处的桃小食心虫诱捕量显著高于其他高度(P0.01),而果实套袋苹果园2.0m处诱捕量显著高于其他高度(P0.01);桃小食心虫发生动态趋势、成虫发蛾高峰期和持续时间在果实套袋和不套袋两种条件下差异不明显。试验结果进一步明确了苹果矮砧密植栽培模式下桃小食心虫的空间分布动态规律,可为提升应用昆虫信息素预测预报的精准性与诱捕防治的全面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77.
378.
为确定沂源县南鲁山镇‘富锶’苹果的果实锶含量及其成因,对南鲁山镇北流水村和璞邱四村苹果园地的水质、土壤、叶片和果实中的锶、锌、硒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北流水村果园的苹果叶片和果实整个生育期(5-10月)的锶含量(叶片32.4~95.2 mg/kg,果实0.287~1.28 mg/kg)明显高于对照璞邱四村果园(叶片9.87~18.4 mg/kg;果实0~0.512 mg/kg),通过对果园水质和土壤的锶、锌、硒含量的检测,推测认为北流水村果园的果实的高锶含量和其果园灌溉水的锶含量较高(11.10 mg/L)有关,而果实较高的硒含量与土质中的硒含量较高(0.06 mg/kg)有关。同时发现,北流水村果园的苹果叶片和果实锌含量(最高11.3 mg/kg)也高于同时期的对照璞邱四村果园(最高5.62 mg/kg),推测这可能与锶促进锌离子的吸收有关,同时也证明了富锶果园果实的维生素C和钙的含量高于对照果园,而糖酸含量低于对照果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