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4篇
基础科学   6篇
  1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21.
为探讨黏虫成虫与虫源地蜜源植物的关系,利用液质联用(LC-MS)同位素内标法分析了广西区桂林市永福县蜜源植物油菜和紫云英花蜜中全谱游离氨基酸种类及含量。结果显示,油菜和紫云英花蜜中都检测出19种蛋白质组分氨基酸(没有检测出半胱氨酸),油菜和紫云英花蜜分别检测出10种和12种非蛋白质组分氨基酸。紫云英花蜜中检测出磷酸丝氨酸和3-甲基组氨酸,而油菜花蜜没有这2种氨基酸。紫云英花蜜多数氨基酸(牛磺酸和α-氨基正丁酸例外)含量均高于油菜。  相似文献   
22.
研究了河南新县不同立地条件和管理水平下的板楂果实生命表,结果表明:蛀果蛾是影响板栗产量的主要害虫,蛀果象甲在山区老板栗园危害较重,空苞在未喷施硼肥的栗园是重要的危害因子。  相似文献   
23.
中国跳小蜂二新记录属、种(膜翅目:跳小蜂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了在青海西宁采集的中国跳小蜂二新记录属、种:寄生球蚧属Eulecanium spp.的暗色球蚧跳小蜂Aphycoides fuscipennis Ashmead;寄生绵粉蚧属Spilococcus sp.的匹粉蚧跳小蜂Tetracnemoidea spilococci Ferriere.描述了它们的形态特征、寄主、标本记录等。  相似文献   
24.
榆毛萤叶甲啮小蜂--中国新记录种(膜翅目:姬小蜂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国内首次记述了采自河南兰州寄生榆绿毛萤叶甲Pyrrhalta aenescens(Fairmaire)的一种啮小蜂--榆毛萤叶甲啮小蜂Tetrastichus gallerucae(Fonscolombe)的形态特征、寄主、分布等。  相似文献   
25.
26.
菜田潜叶蝇及其天敌生态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严重危害豇豆和菜豆的2种主要潜叶蝇及其天敌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的生态位重叠与生态位宽度作了定量估计、结果表明,豇豆田唾蜂对美洲斑潜蝇有较强的控制效果,几种天敌对豌豆植物潜蝇控制效果不明显,菜豆田七星瓢虫和寄生蜂对蜿虫潜蝇有较强的控制作用,龟纹瓢虫、异色瓢虫、蜘蛛、寄生蜂对美洲斑潜蝇也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27.
为了探索芒果的介电特性与内部品质之间的关系,构建了基于介电特性的无损检测系统,测试芒果的介电参数(相对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因数);同时,用化学方法检测了芒果的理化参数(总糖含量、含水率、维生素C含量和pH值),建立了频率与芒果介电参数的拟合方程,并用SAS软件分析芒果的介电特性与其内部品质的关系,建立了回归方程。因此,可以通过检测芒果的介电参数来预测芒果内部品质的理化参数参考值,从而对芒果进行分选。  相似文献   
28.
赵丹  齐璟璇  王高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3125-13126
[目的]探讨粘虫蛾与迁飞中转地蜜源植物的营养关系。[方法]采用模拟紫云英和油菜花蜜成分的配方溶液饲喂粘虫成虫,比较两者对粘虫蛾的生殖力效应以及对其产卵前期和成虫寿命的效应差异。[结果]饲喂模拟花蜜溶液后,粘虫蛾的产卵量、产卵前期和成虫寿命与蛹重有密切关系。两种模拟蜜对粘虫蛾的生殖力效应存在显著差异。紫云英蜜配方液饲喂的粘虫蛾平均产卵量为301.4粒,油莱蜜配方饲喂的雌蛾平均产卵量为569.4粒;两种模拟蜜对粘虫蛾产卵前期和成虫寿命的效应差异并不显著。紫云英蜜配方饲喂的粘虫蛾平均产卵前期为4.8d,平均寿命为13d;油菜蜜配方饲喂的平均产卵前期和平均寿命分别为4.6和12d。[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明确粘虫成虫对蜜源植物的反应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9.
对棉铃虫齿唇姬蜂Campoletis chlorideae Uchida、腰带长体茧蜂Macrocentrus cingulum Brischke和麦蚜茧蜂 Ephedrusplagia-tor(Nees)3种寄生蜂28S rDNA D2区序列进行了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索了GenBank核酸序列库中姬蜂总科和小蜂总科的其它26种寄生蜂的相应序列,利用29种寄生蜂及2种弹尾目昆虫28S rDNA D2区序列对寄生蜂进行了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3种寄生蜂28S rDNA D2区序列与同一亚科的其他种相似性达90%以上.3种寄生蜂中,腰带长体茧蜂和麦蚜茧蜂与弹尾目昆虫的遗传距离较远,是较进化的种类;棉铃虫齿唇姬蜂与弹尾目昆虫的遗传距离较近,是较早分化的种类.29种寄生蜂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茧蜂科的蚜茧蜂亚科和长体茧蜂亚科处于同一分化地位,但有明显分化;小蜂总科与姬蜂科处于同一分化地位,比茧蜂科分化晚.  相似文献   
30.
寄生蜂感受器的形态与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寄生蜂的触角、足、产卵器上感受器的形态、分布和功能,比较了两性间的差异,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寄生蜂感受器超微结构方面的研究进展,描述了它们在寻找寄主、将卵产入寄主体内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