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3篇
林业   156篇
  9篇
综合类   58篇
园艺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会同退耕还林不同造林模式下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对会同县退耕还林工程5种造林模式(马尾松林、樟树林、杜英樟树林、杜英+乐山含笑林、乐山含笑+红花木莲林)下土壤密度、含水量、吸湿水、有机碳含量及碳储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造林模式下土壤密度、含水量、吸湿水、有机碳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土壤有机碳含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土壤碳储量表现为乐山含笑+红花木莲林(119.483 t/hm^2)〉杜英樟树林(104.792 t/hm^2)〉杜英+乐山含笑林(104.547 t/hm^2)〉樟树林(97.983 t/hm^2)〉马尾松林(74.497 t/hm^2).混交林模式比单一树种模式更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及改善土壤结构,乐山含笑+红花木莲林在增加碳储量、改善土壤结构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42.
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了3种多环芳烃污染水平(重度L3:371.79 mg.kg-1)、(中度L2:186.35 mg.kg-1)、(轻度L1:77.79 mg.kg-1)下对1年生南方绿化树种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和马褂木Liriodendron chinense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绿化树种均能在多环芳烃污染的土壤中生长;经6个月和12个月的胁迫处理后,马褂木的茎高和地径在L1、L2污染水平下均比对照高,且马褂木地径生长变化率与多环芳烃L2污染水平呈显著差异关系,而广玉兰只有高生长在L2污染水平下比对照高;马褂木地径增长量与广玉兰相比,12个月后分别在L1和L2水平下表现为显著性差异.这说明马褂木对多环芳烃的耐受能力比广玉兰强.  相似文献   
43.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湘中丘陵区土壤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对湘中丘陵区7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次生林、经济林、杉木人工林、苗圃地、坡耕地、采伐迹地、弃耕地)的表层(0~15 cm)土壤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筛选出土壤密度、pH值、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作为土壤质量评价指标,运用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和土壤退化指数评价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质量水平及退化程度.结果表明:7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之间,表层土壤密度、pH值、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表现为差异显著;7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质量综合指数表现为次生林(95.35%)>经济林(73.83%)>采伐迹地(64.41%)>杉木人工林(62.61%)>弃耕地(56.30%)>坡耕地(27.35%)>苗圃地(4.84%),土壤退化指数表现为次生林(0)>经济林(-9.90%)>采伐迹地(-14.35%)>杉木人工林(-14.96%)>弃耕地(-22.22%)>坡耕地(-32.16%)>苗圃地(-40.44%),土壤退化指数与土壤质量综合指数评价结果一致,表明土壤退化指数和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均能有效地评价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44.
第二代杉木人工幼林生态系统土壤水文学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以连续8a的测定数据,探讨了皆伐对生态系统土壤水文学功能的影响,并着重研究了营造第二代杉木人工林后林木对土壤水文学功能的生物调节和恢复状况。结果表明:皆伐使土壤的蓄水能力下降25%,渗透能力下降20%~25%(初渗)和10%~24%(稳渗)。营造第二代杉木人工林后,林地土壤蓄水能力逐步恢复,5年杉木林对土壤蓄水的渗透和调节能力相当于成林的27%,38.3%~42.7%(初渗)和35.7~45.2%(稳渗)。8年生林,土壤蓄水能力已接近成林的93%,渗透能力已达到成林的91.4%~94.6%(初渗)和90%~98%(稳渗)。第二代杉木人工林土壤水分垂直变化与第一代成林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从土壤水分动态变化推断。幼林的地下径流量将大于成林。同时,根据影响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几个主要因子,建立了预测土壤水分动态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45.
46.
湘西南石漠化地区4种植被恢复模式早期林分燃烧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与分析林分有效可燃物负荷量、析水速率、燃烧热值和能量现存量等,对湘西南石漠化地区4种植被恢复模式(湿地松纯林PEPF、侧柏纯林POPF、湿地松+枫香混交林PLMF、枫香+侧柏混交林LPMF)早期林分燃烧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湘西南石漠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早期,主要有效可燃物(EF)为白茅、马鞭草和一些灌木;且林分的有效可燃物负荷量(EFL),都比较大,为5.16~9.89 t·hm-2,其中,侧柏纯林最大,为9.89 t·hm-2.在湖南省高火险季节(秋冬季),EF的相对含水率为17.8%~42.6%,侧柏纯林中的白茅和凋落物的含水率小,水分逸出时间短,析水速率快,燃烧性较强;湿地松+枫香混交林中的EF平均相对含水率最大,水分逸出时间最长,燃烧性相对较差.主要EF的燃烧热值为11.7~20.8 kJ·g-1;除凋落物外,同种EF在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中的燃烧热值没有显著差异;林分中EF燃烧热值的加权平均值相差很小,为17.37~18.03 kJ·g-1,不能作为林分燃烧性差异的判定因子.EF总能量现存量大小排序为:侧柏纯林>湿地松纯林>湿地松+枫香混交林>枫香+侧柏混交林,侧柏纯林为176.69×106 kJ·hm-2,枫香+侧柏混交林为92.73×106 kJ·hm-2.这些林分EF燃烧特点表明,湘西南石漠化地区4种植被恢复模式早期林分燃烧性都较高,其中,纯林燃烧性大于混交林.因此,建议选择混交林进行石漠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并加强林地清理,尤其是草本植物,以减少EF的积累,降低林分的燃烧性.  相似文献   
47.
会同杉木人工林成熟阶段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为了定量研究杉木人工林成熟阶段的生物量特征和生产力特性,以改进营林技术措施,提高杉木人工林的生产力,为合理经营成熟阶段的杉木人工林提供依据,根据湖南会同生态定位站31年生杉木林的定位实测数据,采用分级取样测定法,对杉木人工林成熟阶段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8.
杉木人工林土壤呼吸日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定点监测,对杉木抚育林、杉木撂荒林和林外草地的土壤呼吸日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杉木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抚育林和撂荒林最高值出现在16:00,林外草地最高值出现在12:00,土壤呼吸速率的最低值均出现在04:00;林外草地各时刻的土壤呼吸速率均比抚育林和撂荒林高;土壤呼吸递减速率在20:00~00:00间抚育林比撂荒林慢,在00:00~04:00抚育林比撂荒林快;土壤温度与土壤呼吸速率的相关性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土壤含水率与土壤呼吸速率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以土壤5 cm处温度为依据得到的温度系数(Q10值)大小排序为林外草地>撂荒林>抚育林.  相似文献   
49.
不同年龄阶段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径流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88-2004年17年的水文观测数据,对湖南会同生态站不同年龄阶段杉木人工林的径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Ⅰ龄级杉木人工林受抚育等经营措施的影响,地表径流量最小,年均地表径流系数为0.007 1.抚育停止后,地表径流增加.到第Ⅲ龄级时,地表径流系数达到最大值,为0.018 4.第Ⅳ龄级开始,地表径流逐渐减少,地表径流系数为0.009 8,为第Ⅲ龄级的50%左右.Ⅰ龄级杉木林的地下径流最大,地下径流系数0.301 2,为采伐前成熟林(0.157 7)的2倍.随着林分年龄增大,受林冠截留、土壤结构改善和蒸腾作用等方面的影响,地下径流逐渐减少,到第Ⅳ龄级时径流系数为0.208 2,为第Ⅰ龄级的65.8%.Ⅲ集水区径流输出以地下径流为主,地表径流量只占总径流量的2.3%~7.9%.不同龄级径流的月变化规律和降水量一致,降水量大的月份,径流量也大,4-8月的降水量占年总降水量的62.2%,径流量占年总径流量的75.4%,其中Ⅰ、Ⅱ、Ⅲ、Ⅳ龄级在4-8月的平均径流系数分别为0.378 4、0.322 4、0.279 0和0.263 4.逐步回归筛选后,影响月平均径流量的主要因子为月平均降水量和林龄.3次多项式的回归模型能较好地拟合各龄级月降雨量与月径流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50.
根据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数据,采用土壤本分测值标准差、标准差检验值、相关系数和变异系数.对杉木人工幼林土壤水分的动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人工幼林与成熟林相比,土壤蓄水能力较弱,水源涵养能力较差,在0~30cm土层,幼林地土壤含水量低于对照地和间伐地,而变幅则高于对照地和间伐地;在较深的根系分布层.情况则相反;幼林地不同层次土壤水分变化相似性趋大,各层次间土壤含水量差异也变小,对水分的调节和缓冲能力变差;依据土壤水分测值标准差、标准差检验值.相关系数和变异系数4个指标,可将土壤水分垂直分布划分为:土壤水分速变层、土壤水分活跃层、土壤水分次活跃层3个层次.并将土壤水分季节变化划分为相对稳定期、补偿期和损耗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