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15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3篇
  63篇
综合类   46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47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61.
介绍了陕西商洛核桃产区核桃举肢蛾的危害特征、形态特征、生活史、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及预测预报方法,指出陕西商洛核桃举肢蛾1年发生1~2代,且以第一代危害为主。提出防治核桃举肢蛾以预防为主,在农业防治的基础上,加强地面防治和树上防治,积极消灭越冬幼虫,适时开展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并根据核桃举肢蛾的生活阶段,选择不同类型的生物及化学药剂。  相似文献   
62.
介绍了宁南山区红梅杏桃小食心虫的危害特征、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指出宁南山区红梅杏桃小食心虫一年发生一代且较集中,发生期较苹果桃小食心虫早20 d左右。提出防治红梅杏桃小食心虫应以预防为主,在农业防治的基础上,加强地面防治和树上防治,积极诱捕越冬幼虫和成虫,适时开展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并根据桃小食心虫的生活阶段,选择不同类型的生物及化学药剂。  相似文献   
63.
核桃树休眠期间修剪伤流严重,为了减少伤流,促进核桃树体生长,在秦岭山区以休眠期修剪为对照,在核桃落叶前、萌芽前及萌芽后进行修剪,监测不同修剪时期对枝条伤流量、剪口枯枝长度、萌芽率、成枝率、枝条生长状况及结果状况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休眠期(对照)修剪的伤流量最大且持续时期最长,且极显著高于萌芽前修剪;与休眠期(对照)相比,3个修剪时期的剪口枯枝长度均显著或极显著减小;落叶前和休眠期(对照)修剪的萌芽率均较高,萌芽前修剪居中,萌芽后修剪的较低;萌芽前修剪的成枝率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3个修剪时期;萌芽前修剪的雌花序数、雌花数、结果数、翌年结果母枝数均高于其他修剪时期,且1年生枝长势最好.综上,推荐秦岭山区核桃在萌芽前15d左右进行修剪,可减少伤流,提高核桃产量,促进枝条生长.  相似文献   
64.
为了保护和利用野生百合资源,在前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秦巴山区野生百合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秦巴山区野生百合有12种,较前人的调查多3种(不含云南大百合),其中野百合、细叶百合比较常见,绿花百合、岷江百合几乎绝迹。建议秦巴山区建立野生百合资源圃,积极引导当地民众栽培、保护、保存野生百合资源。  相似文献   
65.
龙王帽仁用杏生长与结果习性观测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龙王帽”仁用杏在陕北安塞县川地根系垂直分布主要集中在20~60cm的土层中,水平分布集中在距主干60~180cm的范围内。根系1年有3次生长高峰,其中果实采收后根系生长量最大。花束状结果枝、短果枝占全树枝数的70%,其上完全花比例高。果实发育呈“慢—快—慢—快”的“双S”曲线。果实出核率12.6%,出仁率3.50%~3.77%。  相似文献   
66.
霜冻是大范围的农业气象灾害,危害大小主要与出现的时间、强度以及果树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有关。春季果树开始萌芽开花,如杏、桃、李,苹果和梨在萌芽期能忍受的最低温度为—4℃左右,开花期为—2℃左右。萌芽开花期如果遇到霜冻,花芽有时被冻死,直接影响产量。霜冻的防御,除建园时避开霜冻频繁发生且严重的沟谷、背阴地段和建立防护林外,要以提高果树的抗寒能力和改善果园的小气候为主。  相似文献   
67.
秋季苹果处于采前膨大和着色期,由于雨水较多,果园通风不良,导致病虫害严重。秋季果园管理主要是促进果实膨大、着色,防治病虫害,增强幼树的越冬能力。1去除纸袋除袋时期,早、中熟品种在采果前20天,晚熟品种在25~30天。除袋应在阴天或多云天气下进行;晴天...  相似文献   
68.
定植穴对局部土壤物理性质及苹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苹果栽植成活率低、树体生长状况差的原因,对3种定植穴土壤物理性状及苹果生长状况进行了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定植沟、大定植穴降低了0~100cm土层土壤容重和开挖到雨季的土壤水分,其中开挖到定植是土壤水分散失的主要阶段。定植沟、大定植穴提高了0~100cm土层土壤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地面塌陷深度,相对提高了雨季期间的土壤水分,提高了枝条失水量和抽条指数,造成苗木成活率降低,树体生长量和产量降低。陕北丘陵沟壑区栽植苹果不宜采用雨季后开挖定植沟、大定植穴,翌年春季定植;春季定植时应以普通定植穴为主,并边挖边栽。  相似文献   
69.
沙封覆膜种植孔促进盐碱地油葵生长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为了提高盐碱地油葵的出苗率及存活率,提高油葵产量,在河套灌区选择土壤盐分较高的地块,地膜覆盖种植油葵时改传统的土封种植孔为沙封种植孔,在油葵播种期、出苗期和幼苗期测定不同封孔方式对种植孔根际、地膜覆盖区、地膜间露地0~40.0 cm土层土壤水分、盐分及油葵出苗率、存活率、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播种到幼苗期,0~15 cm土层土壤水分逐渐降低,土壤盐分逐渐升高,且不同时期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出苗期和幼苗期沙封种植孔根际0~10.0 cm土层土壤水分比土封种植孔分别降低3.86%和4.83%,比地膜覆盖区分别降低4.79%和9.73%;0~15.0 cm土层土壤盐分比土封种植孔分别降低16.46%和40.99%,比地膜间露地分别降低30.53%和33.72%;比地膜覆盖区则分别提高17.86%和29.89%。土封种植孔根际0~10 cm土层土壤水分在幼苗期比地膜覆盖区降低5.15%,出苗期和幼苗期比地膜间露地分别提高3.44%和4.42%;出苗期根际0~15.0 cm土层土壤盐分比地膜间露地降低16.84%,幼苗期则提高12.32%,出苗期和幼苗期则比地膜覆盖区分别提高41.07%和120.11%。沙封种植孔缩短了油葵的出苗天数,极显著提高了油葵的出苗率、存活率,促进幼苗生长。沙封种植孔的油葵单株产量低于土封种植孔,单位面积产量则提高了62.00%,增收58.60%。河套灌区土壤含盐量较高的地块,地膜覆盖种植油葵时采用沙封种植孔,可提高油葵的出苗率及幼苗存活率,提高油葵产量及产值。在河套灌区盐碱危害较严重的地块,地膜覆盖种植油葵时应采用沙封种植孔。  相似文献   
70.
沃特和PAM保水剂对土壤水分及马铃薯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7  
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以不施为对照,开展了浸种、穴施保水剂沃特和PAM对土壤水分和马铃薯生长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沃特、PAM不同处理10~20 cm、30~4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在盛花前略高于对照,茎叶衰老后略低于对照。不同处理0~100 cm土层土壤水含量苗期略高于对照;花期沃特、PAM穴施用量15和30 kg/hm2处理极显著高于对照,沃特、PAM穴施用量60 kg/hm2和1.0%浸种处理显著低于对照;收获期不同处理均低于对照。不同处理花期、收获期均表现为沃特、PAM施用量越大,生物量、块茎产量越高,块茎个数越少,最大块茎越大。从播种到花期沃特、PAM穴施用量15和30 kg/hm2处理的耗水量显著低于对照,从播种到收获期不同处理的耗水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但花期、收获期不同处理的水分利用率和水分产出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沃特和PAM在马铃薯生产应用中,穴施应以30 kg/hm2到45 kg/hm2为宜。用1.0%的浓度浸种,可成为沃特和PAM在马铃薯生产中利用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