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8篇
  2篇
综合类   39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81.
蓟县是天津市核桃的主要生产地,主要分布在蓟县的北部山区,如:下营镇、许家台镇、官庄镇、孙各庄乡等,主要品种有圆绵核桃、绵核桃、长绵核桃、扁绵核桃等,其中以圆绵核桃栽培面积大、产量高、品质佳。近年来,蓟县积极实施现代农业项目,带动山区农业经济发展,促进广大农民增收,核桃树栽植面积逐年扩大,核桃产量也逐年增加。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各种病虫害也随之增加,成为果农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82.
立体休闲翻耕降低土壤中氟磺胺草醚残留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土壤立体休闲原理",通过现代化机械技术将氟磺胺草醚的残留土层与心土层进行位置转换,同时利用液相色谱结合生物测定的方法,系统研究不同耕作方法对氟磺胺草醚残留降解情况、土壤微生物变化和甜菜受害恢复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立体休闲翻耕处理对氟磺胺草醚残留的降解率明显好于常规翻耕处理,立体休闲翻耕后氟磺胺草醚的残留量降低了79%,而常规耕翻处理仅为46%;并且立体休闲翻耕处理对微生物的恢复效果好于常规翻耕处理,在0~10 cm土层中真菌、放线菌数目高于常规翻耕处理,10~20 cm和20~30 cm土层真菌数目均高于常规翻耕处理,各土层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总数恢复率分别可达到4%、29%和12%;生物测定结果表明,立体休闲翻耕提高了受药害甜菜的株高、出苗率、鲜重和叶绿素的恢复率,分别提高了12.89%、58.50%、72.29%和41.78%,效果好于常规耕翻处理。综上可以看出,与常规翻耕技术相比,立体休闲翻耕技术可更有效地降低土壤中氟磺胺草醚的残留量并减小氟磺胺草醚残留对土壤中微生物和敏感作物甜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3.
介绍卫青萝卜常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包括病毒病、黑腐病、霜霉病、汁吸类害虫、钻蛀类害虫、食叶类害虫、地下害虫类,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4.
白杰  隋娣  柳茜 《农电管理》2013,(6):38-38
多年来巴彦淖尔电业局切实履行电业普遍服务责任,一直在朝着减轻农牧民负担,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努力。经过14年大规模的农网建设与改造,有效改善了全市电网结构,增强了供电能力,提高了供电可靠性,为农村配套电井3000眼,实现自控灌溉,年节约黄河水10亿立方米。安全生产固本夯基责任重于泰山。巴彦淖尔电业局所属各农电企业结合创一流同业对标工作,大力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每年与基层所站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并由所站进一步分解细化,切实做到了安全责任和安全指标落实到部门、基层。  相似文献   
85.
应用PCR方法对奶牛早期体外受精胚的性别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牛雄性特异序列BOV97M和牛属1.715卫星DNA序列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以进行牛的性别鉴定.共检测76枚胚胎,37枚为雌性,39枚为雄性,把雌性胚胎进行移植,受胎11头,受胎率29.73%,产出母犊10头,准确率为90.91%.  相似文献   
86.
为研究日粮中添加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对肉鸡生长性能、肠道形态以及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选取健康且规格一致的1日龄爱拔益加公仔鸡324只,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对照组(CON)饲喂基础日粮,抗生素组(ANT)和丁酸梭菌组(CB)分别饲喂含10 mg/kg维吉尼亚霉素和1×109cfu/kg丁酸梭菌的日粮。试验周期为42 d。分别于21、42日龄,以重复为单位统计分析各组的生长性能和肠道组织形态,以及肠道黏膜细胞焦亡和肠道屏障相关基因mRNA表达丰度等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抗生素组和丁酸梭菌组的平均日增质量(ADG)以及末质量(FBW)分别显著升高6.31%、8.43%和6.26%、8.31%。42日龄,丁酸梭菌组半胱天冬酶-1(Caspase-1)、白介素-18(IL-18)和白介素-1β(IL-1β)水平较对照组分别显著下降24.91%、42.96%和19.91%。与对照组相比,丁酸梭菌组空肠绒毛高与绒毛高/隐窝深(V/C)比值分别显著提高13.40%和54.20%;回肠隐窝深度显著降低32.62%,V/C比值显著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