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26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1.
板材表面缺陷检测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列举了板材表面缺陷检测的几种方法,通过比较论述了用数字图象处理技术检测板材表面缺陷的优点和可行性,并提出了用数字图象处理技术检测木材缺陷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42.
为了更好地对板材表面的节子和虫眼进行快速有效的分割,对局部二值拟合(local binary fitting,LBF)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从而提出一个改进的 LBF模型,即在LBF模型的基础上,添加一个新的水平集线性正则化项,与此同时引入一个以高斯函数为核函数的局部二值拟合能量。改进算法能够克服LBF模型的分割缺点,使得分割过程对初始轮廓的大小和位置不敏感,同时增强算法的抗噪性,能够分割出灰度不均匀的图像。经实验验证,该算法可以比较完整地提取出单一目标和多目标的板材节子和虫眼的图像,以及对应得出与缺陷图像相对应的水平集演化图像。图21表1参15  相似文献   
43.
基于改进C-V模型的木材表面缺陷图像分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材表面缺陷会严重影响木材的质量、性能和使用价值,对木材表面缺陷分割检测有利于提高木材的利用率,节约现有木材资源,缓解森林资源短缺的压力。针对传统的C-V(Chan-Vese)模型算法不能分割灰度不均匀图像的缺点,本文采用C-V模型与形态学结合的方法与传统的C-V模型算法进行对比试验。与此同时,根据C-V模型和C-V模型结合形态学方法的不足之处,在C-V模型基础上,引入局部拟合函数和高斯核函数,提出了一种基于C-V模型的改进算法,能够有效地克服C-V模型的不足。通过对木材表面缺陷图像分别采用传统C-V模型算法、C-V模型与形态学结合的方法和改进的C-V模型算法进行多组针对单一目标的木材表面缺陷图像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C-V模型能够将虫眼和活节缺陷图像分割出来,但是对纹理干扰强烈的死节缺陷图像分割困难;运用C-V模型与形态学结合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消除分割结果中的细小空洞和噪声,但是仍无法抵抗死节缺陷图像中木材自身纹理的干扰,难以将死节缺陷完整地分割出来;改进的C-V模型算法对木材表面缺陷图像的分割能够减少迭代次数,缩短分割时间,使分割轮廓线更加光滑和完整。通过采用改进C-V模型算法对多目标木材表面缺陷图像进行试验,能够更好地验证改进算法的优越性、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4.
试验采用传统GrabCut算法和改进的GrabCut算法,针对单目标、多目标、复杂背景下多目标的木材表面缺陷图像进行多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GrabCut算法,针对木材表面的缺陷图像分割进行了优化,能有效改进传统GrabCut算法中的欠分割和过分割、易受区域凹凸纹理的干扰等缺点,而且分割各类木材表面缺陷图像时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说明改进后的GrabCut算法具有其优势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5.
计算机视觉木材表面色差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木材表面色差的检测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计算机视觉检测方法,即通过建立室内计算机视觉系统,获取木材表面的彩色图像,使用直方图和均方差的方法对色差进行检测。此方法能提高木材生产加工中色差分级的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效率,提高木材利用率。  相似文献   
46.
基于DSP的木材缺陷图像处理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木材缺陷计算机视觉识别技术研究的现状,提出了基于DSP的木材缺陷图像处理系统的硬件结构以及图像处理的算法;介绍了图像采集芯片SAA7113和实现图像采集的方法,并给出上述系统的处理结果。  相似文献   
47.
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是动物性食品的新鲜度指标.传统的TVB-N检测技术工序繁杂,对鱼肉具有不可逆的破坏性.本研究拟用近红外光谱技术进行金鲳鱼肉质新鲜度的检测,采用一阶微分(1st Der)、二阶微分(2nd Der)、多元散射校正(Multiplicative scatter correction,MSC)、标准正态变换(Standard normal variate transform,SNV)对金鲳鱼鱼肉的近红外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通过比较预测结果,确定多元散射校正为最优预处理方法.分别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和主成分回归法(PCR)建立金鲳鱼鱼肉TVB-N的预测模型,最终确立了基于MSC和PLS的最佳模型,其中预测集均方根误差(RMSEP)为1.8454,决定系数(R2)为0.8841.由研究结果看出,基于近红外光谱建立的金鲳鱼肉质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为快速检测金鲳鱼的肉质新鲜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8.
为探究“双碳”目标下畜牧业的低碳发展问题,测算了中国31省(市、自治区)畜牧业碳排放量(统计数据未含港、澳、台地区,下同),并借助核密度估计和LMDI分解模型分析其时空动态演进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畜牧业碳排放总量呈先上升后下降态势,碳排放强度呈下降态势且省际差距大幅缩小。2)强度效应对畜牧业碳排放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演变趋势呈现“强-稳定-强”抑制水平;农业结构效应呈现由促进作用转为抑制作用的变化特征;产业结构效应的抑制作用仅次于强度效应;经济效应的促进作用最大,其演变趋势呈现倒“U”;人口规模效应的促进作用较小。3)全国畜禽养殖及其主要种类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存在地区差异。牧区的肉牛、肉羊以及东北地区生猪强度效应和产业结构效应的抑制作用不足削减经济效应带来的促进作用,促进了其碳排放的增加。因此,政府需积极引导养殖户进行清洁生产,加大对畜牧龙头企业在品种改良、饲料配比优化方面的科研投入,因地制宜的推进畜禽低碳养殖发展。  相似文献   
49.
西北地区具有独特的风土条件,适宜酿酒葡萄的种植,已形成"大产区大品牌"的产业规划。但西北地区葡萄酒的地域风格尚不明晰,导致产业的规范性不足,可持续发展存在隐患。该研究分析西北地区干红葡萄酒的23项重要的色泽-味感理化指标,旨在开发一种基于机器学习技术的葡萄酒判别方法,实现西北地区干红葡萄酒产地和酒龄的精准判别。首先,以西北地区200款干红葡萄酒为研究对象,通过理化试验测定了总酚、总花色苷、滴定酸等23项色泽-味感理化指标;然后,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了西北产区葡萄酒质量特征的一致性,并耦合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分析理化指标对干红葡萄酒产地和酒龄表征的贡献度;最后,基于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ANN)构建了西北地区干红葡萄酒产地和酒龄的精准判别模型。结果表明,色泽相关指标的模型贡献率合计31%,花色苷相关指标的模型贡献率合计26%,酚类物质相关指标的模型贡献率合计21.1%。模型对宁夏产区酒样判别的灵敏度(Sensitivity, SEN)为98.72%,准确率(Accuracy, CCR)98.72%;对新疆产区酒样判别的SEN为95.45%,CCR为100%;对甘肃产区酒样判别的SEN为100%,CCR为95.45%。该方法可以实现西北产区干红葡萄酒产地和酒龄的精准判别,可为中国西北地区优质葡萄酒的生产和产品的市场监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0.
中国是葡萄生产大国,随着葡萄产业的发展,每年修剪产生大量葡萄残枝,因葡萄枝条资源化利用率低而引起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突出问题。因此,葡萄枝条作为可再生生物质资源,其开发利用既可以减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也符合"双碳"发展目标,是实现资源、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该研究围绕葡萄枝条资源化开发利用总目标,从肥料化、燃料化、原料化3个方面对葡萄枝条资源化综合利用现状和研究进展做了系统分析,总结了现有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葡萄枝条高值高效资源化综合利用和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