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农学   4篇
  22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5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盛浩 《福建茶叶》2016,(6):112-113
茶艺馆是茶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当代社会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当代茶艺馆的空间设计不但要有时代特征,更要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及神韵,在文化传承基础上,设计出风格鲜明、独具特色的空间艺术形式。笔者主要探讨了茶艺室内空间设计的文化传承,从而为茶艺室内空间设计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究水稻土微生物群落、酶活性及理化性质对有机肥、石灰连续施用的响应规律,为培育健康水稻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4年冬季,选取湘东双季稻区典型酸紫泥田,分别进行了连续施用鸡粪发酵商品有机肥、生石灰的大田试验。每年早、晚稻翻耕前各撒施一次有机肥、石灰,施用量均为2.25 t/hm2,分别以不施有机肥、石灰的处理为对照。在处理后第3年(2017年)和第7年(2021年)晚稻黄熟期,采集表层(0—15 cm)混合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微生物磷脂脂肪酸(PLFAs)含量、酶活性及理化性质,筛选指示性强、响应敏感的土壤指标。基于土壤理化性质与生物学性质间的相互关系,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解析土壤PLFAs含量与酶活性对有机肥、石灰处理的响应机理。【结果】与对照相比,有机肥连施3年后,土壤革兰氏阴性菌(G-)PLFAs含量提高23%,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值(G+/G-)因而降低29%;连施7年后,总PLFAs、细菌、革兰氏阳性菌(G+)和放线菌PLFAs含量分别提高16%、13...  相似文献   
33.
在室内设计活动中,人们的消费理念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求室内设计理念和消费理念相融合,以至于在室内设计活动中,不仅仅需要元素的多样性,还需要不断的吸收时代进步的理念,做到与时俱进。本文通过对室内设计的分析,探讨地域茶文化在室内设计领域中的应用,进而丰富室内设计的设计理念,增加设计元素,使室内设计更加多样化,满足人们的需求。  相似文献   
34.
紫色丘陵区旱地撂荒自然恢复提高土壤蓄水性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探讨农地撂荒对土壤水分生态的影响,该文以湘中紫色丘陵区自然撂荒旱地为研究对象,以相邻样地比较法研究了不同演替阶段土壤物理特性、蓄水性能及其影响。结果表明:湘中紫色丘陵区旱地撂荒植被自然恢复,各演替阶段表层土壤(0~20 cm)容重显著变化(P0.05),大小依次顺序为:旱地草本群落乔灌群落灌丛群落,说明植被恢复导致表层土壤容重变小;灌丛和乔灌群落具有使土壤由粗粒径向细粒径转变的效能,此外,植被恢复能提高表层土壤孔隙度和蓄水性能。相关分析表明,旱地撂荒植被自然恢复土壤蓄水性能主要决定于土壤容重、孔隙度、粗砂粒(1~0.25 mm)和粉粘粒(0.05 mm)含量等指标;土壤粗砂粒含量高,容重大,非毛管孔隙度减小,蓄水量低;粉粘粒含量增加,土壤容重小,非毛管孔隙度增大,蓄水量高。该研究可为紫色丘陵区植被恢复及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5.
选取湘东丘陵区4种典型母质发育的林地土壤(花岗岩红壤、板岩红壤、第四纪红土红壤、酸性紫色土),分层次采集土壤剖面样品,采用物理分组方法,研究深层土壤颗粒有机碳(POC)及其组分(粗颗粒有机碳CPOC、细颗粒有机碳FPOC)的数量分布和分配比例,探讨POC及其组分与土壤有机碳、质地的关系。结果表明,4种土壤剖面POC储量介于2.63-11.59 t/hm2,以花岗岩红壤最高,其次为板岩红壤,第四纪红土红壤和酸性紫色土相对最低。4种土壤POC占SOC的比例(POC/SOC)介于1.5%-13.9%,花岗岩红壤POC/SOC随剖面加深而升高,板岩红壤和第四纪红土红壤则降低,紫色土POC/SOC在40-60 cm土层达到最大值后迅速降低。在40 cm以下的深层土壤中,花岗岩红壤和紫色土保存有数量可观、比例更高的POC。第四纪红土红壤POC储量相对较少、POC/SOC也在表土层较高。花岗岩红壤POC中以CPOC为主,而紫色土以FPOC为主,板岩红壤和第四纪红土红壤中CPOC和FPOC比例接近。所选4种土壤POC组分中,FPOC数量更能代表SOC数量的变化。SOC储量和质地是影响不同母质土壤POC及其组分分配差异的重要因素,在林地开发利用中也应重视深层土壤(40 cm)中储藏的活性碳组分。  相似文献   
36.
浏阳大围山土壤铜锌含量的剖面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南浏阳大围山花岗岩风化物发育的5种类型山地土壤为研究对象,按土壤发生学划分土壤层次采集剖面土样,分析测定了土壤中铜、锌总量及其有效态含量,研究山地土壤及剖面层次中铜、锌含量的分布规律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围山山地土壤中,全铜平均含量为34.5 mg/kg,其中A层29.2 mg/kg,各剖面层次间全铜含量变化较小,分布相对均匀;而全锌平均含量为104.4 mg/kg,其中A层土壤97.2 mg/kg,小于B层或AB层全锌的含量。A层土壤中有效铜和有效锌含量分别为1.85 mg/kg和4.82 mg/kg,多数土壤有效铜低于临界值(2.0 mg/kg),而有效锌高于临界值(1.5 mg/kg)。有效铜含量随剖面变化出现表聚或淀积特征,而有效锌含量大多以A层大于AB层或B层。土壤有效铜、锌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之间呈正相关。总体来看,浏阳大围山多数山地土壤锌较丰富,而铜较缺乏。  相似文献   
37.
采用红外气体分析法,于2008年夏季和秋季,原位监测了福建长汀水土流失区不同恢复程度样地重建植被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木荷(Schima superba)树干CO2释放速率(stem CO2 efflux rate Fco2);并分析了Fco2与树干温度、气温、树干液流密度、空气相对湿度、树干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植被重建对福建长汀水土流失区夏季和秋季Fco2值大小、Fco2日变化规律、以及Fco2与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植被重建后样地中植物Fco2显著提高,恢复程度低样地马尾松夏秋季节Fco2的平均值为1.18 μmol/(m2·s).显著低于恢复程度高样地马尾松、木荷(夏秋季节Fco2平均值分别为1.85,5.28,μmol/(m2·s)(p<0.05).夏季,恢复程度低样地马尾松Fco2日变化规律为三峰型,且其与树干温度、气温、树干液流密度、空气相对湿度显著相关(p<0.05);但其余时间,两样地马尾松、木荷Fco2日变化均为双峰模式,与各生理生态因子相关性均不显著.植被重建后,样地中温度、土壤肥力等环境因子改善,使植物树干生长速率加快,是导致样地间Fco2存在以上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8.
为了建立湖南省土壤温度的估算模式,探明湖南省土壤温度的空间变异规律,以湖南省83个气象站点的地面气候数据为基础,拟合50 cm深度年均土壤温度与纬度、经度和海拔高度之间的相关关系,构建相应的土壤温度估算模型,并运用此模型对199个湖南省土壤系统分类采样点土壤温度进行估算,以确定各采样点的土壤温度状况,且依此建立湖南省土壤温度分布图。结果表明:建立的用以估计50 cm深度土壤温度的多元回归方程为:y=37.013-0.027×E-0.516×N-0.004×H (R~2=0.866,sig.=0.000)。运用此模型来估算湖南省的土壤温度,并确定土壤温度状况是完全可行的;除了海拔800 m以上区域存在年均土壤温度≤16℃(温性土壤温度状况),其余均16℃(热性土壤温度状况)。此研究建立的湖南省土壤温度估算公式为湖南省土壤系统分类中土壤温度状况的确定提供了技术支撑,对建立全国土壤温度估算模型也可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9.
通过实地调查湘西南石灰岩区一个苗木基地红壤的利用状况,发现苗木生产7~8 a后土壤问题较为突出,包括表土质地粘重化,有机质含量偏低;强烈的土地整理和坡地整地造成部分地块的基岩裸露,表土中石块混杂,土壤肥力不均;地面覆盖差,易旱,水土流失较为突出;苗木施肥量不足、施肥方式和有机肥生产工艺有待完善。针对上述问题,建议在石灰岩红壤的苗木生产中,加强深耕松土,有机物肥土,增加覆盖度,改进苗木施肥技术及增强土壤管理人员的技能。  相似文献   
40.
邵阳县土地整理后烟田土壤的有效微量养分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邵阳县金称市镇和塘田市镇2个土地整理项目区不同母质发育的植烟土壤样品,分析了项目区土壤有效微量养分含量、不同母质发育土壤的有效微量养分含量和土地整理对土壤有效微量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项目区土壤有效铁、锰含量丰富,有效锌、硼含量缺乏;塘田市镇项目区有效铁、铜、锌、钼含量较金称市镇项目区丰富;第四纪红色粘土发育的土壤有效锌、硼、钼含量最高,有效铜含量最低,河流沉积物发育的土壤有效铁、锰含量最高,有效硼、钼含量最低,石灰岩风化物发育的土壤有效铁、锰、锌含量最低,有效铜含量最高;土地整理使耕作层土壤有效铁、铜、硼的变异性增大,有效铁、铜、锌含量下降,有效锰、硼、钼含量提高。因此,项目区应规范土地整理施工,加强锌、硼肥的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